第一百零九章(1 / 2)
郎中以为,朱砂能安神,太医院也经常在安神汤里面添加朱砂为药。
高力士并未多想,笑道:“九娘说得是,待下次太医来请脉,我与太医提一句。”
谭昭昭藏在衣袖里的手,紧拽成拳,又再次松开,心还是克制不住砰砰跳个不停。
那是李隆基,是帝王。
可一旦话说出口,就再难收回。念头如春雨后的野草,疯狂滋生。
世人称颂大唐繁盛,《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累了,歇下来时,我只想放松,友人也罢,亲人也罢,他们都不是昭昭。”
谭昭昭笑问道:“难道我不是大郎的亲人?”
等了好一阵,张九龄方道:“昭昭对我来说,是亲人,又不是亲人。昭昭是与我相伴,互相扶持,共同走过这一生之人。亲人没我与昭昭之间的亲密无间,友人之间,彼此对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友人,会随着时日,地位等,逐渐就散了。”
比如裴光庭,如今与张九龄来往就少了。他们之间各持己见,裴光庭以为,选拔官员,不能仅仅凭着考核,需要有识之士举荐,同时也是作保,保证其德行,一旦被举荐者犯事,举荐之人同样会被责罚,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举荐之人任人唯亲。
裴光庭的想法很有道理,只是他太过理想化。
能举荐的官员,都是身居高位的大官。大官举荐人出仕,抢占了重要的差使,给科举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安禄山史思明都是靠着举荐,当上了节度使等大官,若是能按照官吏的考核,安禄山与史思明从军,按照军功累积来算,他们无论如何都做不到节度使的高位。
张九龄与裴光庭仍旧有来往,只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
从韶州到长安,这条路上,始终只有他们两人为伴。
卢氏已经上了年纪,她身子骨还算硬朗,上次谭昭昭回韶州时,她依然唠唠叨叨,话里坏外都念着,张九龄就张拯一个独子,业已身居宰相之位,身边只有谭昭昭一人,该纳妾室多生几个孩子,身边多些人伺候,才不显得寒酸。
谭昭昭与张九龄相伴多年,她已经能心平气和面对卢氏,当时全部笑着应了。
她与张九龄之间,已经无需试探迂回,因为他的护着,这辈子与卢氏见面都难,听卢氏的念叨,就当是替他尽孝了。
至于张拯迄今还未娶妻,谭昭昭与张九龄都不勉强,任由他到处跑,去过自己想要的日子。
张九龄一下下亲她的脸,呢喃道:“昭昭啊,我在想,我一定要走在你后面。要是我先走的话,你该会多孤单。”
谭昭昭依偎在张九龄怀里,更加坚定了一件事。
朱砂之事,她会只字不提。
张九龄是真正的君子,他忘不了李隆基的知遇之恩,一旦得知的话,他将会陷入左右为难的痛苦之中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映在月光里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