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章 农耕帝国3(2 / 2)
是啊,真到了那个时候,除了打下新的土地安置流民,还有什么好办法?
既要又地方给流民兴建村庄,又要有土地给流民种地吃饭,大汉境内有地方安置吗?
诸侯国内,土地都在诸侯王的受众,先帝想要削藩反而引起七国之乱,自己想要削藩哪有那么简单。
还好,听天幕的消息,未来自己是成功得到了匈奴的土地,有了解决办法。
但是,如果能把诸侯国的土地从诸侯手中收回,那就更好了。
与此同时,主父偃也感觉自己的机会仿佛要到来了。
流民需要土地,匈奴人的土地很明显不适合种地,不然匈奴人为什么自己不种?
那么,要不要提前告诉陛下自己的推
() 恩令?
【刘彻迫切的需要新的疆域,需要更多的良田沃土去安置不断增多的灾民流民,他想要一举打败匈奴,彻底将匈奴的土地划给大汉的灾民】
【但是,这一切并不能如他所想象的那么顺利】
【公元119年,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但是,损耗极大。去时军马就有14万匹,回来时只剩下不到3万匹。】
【战争不断升级后,军费抚恤、水利兴修、救灾移民的开支越来越大,刘彻为了军费,开始任命大盐商东郭咸阳、大冶铁商孔仅为大农丞,负责盐铁官营,增加财政收入。】
刘彻沉默了。
养骑兵本就花费极大,损耗也如此巨大,国库必然吃紧。
如果□□,通过匈奴的物资补贴,以战养战还算有回馈;若是打了败仗,那就是一次性耗费了举国上下的心血。
再加上天灾不断,一旦败仗,百姓恐怕也将面临最大的生存危机。
大臣中的求和派并非不爱国,同样是碍于消耗太大,耗不起。
如果不是天幕提到有卫青霍去病在,恐怕这场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僵持更长久。
可惜,他的冠军侯还没长大啊。
刘彻有些心急,却也知道急也没用,只能看向大臣:“打仗一事的确消耗巨大,还是先想办法治理天灾吧。”
还要养兵,养马,养将士,需要准备的太多太多。
最主要的,是要有钱!
天幕说得盐铁官营就很不错,可以先准备起来!
.
正在自家逍遥听天幕的大盐商东郭咸阳、孔仅听到自己的名字齐齐抬头:???
突然惊喜,他未来要得到陛下重用,当大农丞了?
虽然已经富可敌国,但是哪里比得上当大官威风!
东郭咸阳、孔仅一个比一个速度,让家仆牵马就朝皇宫跑!
家人在后面大喊:“你急什么!就不能矜持点等陛下来请吗?!”
东郭咸阳骑在马背上头发一甩。
矜持什么,商人最厚的就是脸皮,这时候不主动,那都对不起天幕的好意!
要是慢了,万一陛下说只想要一个大农丞怎么办!
【这一项措施是有效果的。】
【但是另一个隐患,同时也出现,那就是粮食的生产。】
荆咕的卡通小人再次上线,用两个写了名字的小人标注着二人的身份和言论。
董仲舒:陛下,尽管古时候的井田制难以恢复,但是可以限制一下土地兼并,让没有土地的百姓获得一些土地。而且关中地区的百姓不习惯种麦子,但如今粮食不够,不如种植冬小麦,与粟轮种,让百姓多一项粮食。
刘彻:朕太忙了,好多事情,要推均输法、创平准法、纳粟拜爵,哪有时间管百姓种不种小麦,一边玩去!
.
天幕下董仲舒:“……”
虽然自己
还没提,
但是这个语气的确是自己会说的。
他的家乡广川本就种植小麦,
他知道小麦的习性,在看到大汉缺粮食后,觉得关中之地正适合用小麦弥补缺陷,但是没想到,自己还没提出来,已经在历史上被陛下拒绝了……
那么,自己还要不要再提呢?
另一边,赵过看到这一幕,不出所料地叹气:果然,依靠匈奴人的土地,还不如依靠大汉自己的土地。牛羊肉哪里比得过粟麦。
【但是,这已经是最后的提醒】
【伴随着霍去病和卫青英年早逝,后续的大汉将军一个不如一个。
公元前101年,将军李陵战败被俘投降;公元前110年,李广利不但投降,还葬送了数万汉军,几乎是把大汉的有生力量一次性耗光】
刘彻从听到霍去病和卫青英年早逝已经不悦了,再听到李陵、李广利的战败投降,气得怒不可赦,眼神犀利地看向李广!
李陵还小不好计较,只能找李广。
至于李广利,这该不会也是李家人吧?
李广哭丧着脸:“陛下,老臣家中真没有李广利!”
这人名字怎么跟他这么像,该不会让老百姓误会他投降吧?
【我一向不喜欢太过主观地评价某位历史人物,毕竟有些历史名人本身有争议,有功也有过。但是对于李广利,这位李夫人的外戚,他真得是没做一件好事!
一边想把李夫人的儿子撺掇上位发动巫蛊之祸,搞死刘据和卫子夫,还让刘彻背了一个晚年昏庸的黑锅,一边葬送大汉十万大军,那可是骑兵!知道骑兵多费钱吗?!他自己投降还娶匈奴王的女儿,自己家人被族灭,他家人真是倒八辈子血霉!我哔??他一个人!】
李广利投降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前110年,旱灾;
第二年公元前109年,大寒,史料记载“雪深五尺,野鸟兽皆死,牛马皆蜷缩如猬,三辅人民冻死者十有二三”。
而李广利葬送了大汉的十万骑兵后,大汉连续遭遇天灾,哪有再生力量组织骑兵?
甚至不少家庭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在大旱大寒的相继侵袭下,更难煎熬。
就连李广利自己的家族,也因为他的投降被族灭。
尽管历史上李广利有过平大宛的功绩,但是综合评价依然是一位平庸的将领。而他的过,远远大于他的功,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甚至是自己家庭,都是一位野心勃勃、但是能力不足之人。
刘彻气愤之余还有些尴尬:李夫人的外戚,听起来也是自己任用外戚的原因。
但是再想想卫青霍去病,刘彻再次挺起胸膛。
卫霍不也是外戚,怎么别人就这么优秀,李广利就不行?
这是那李广利的问题,日后遇到绝对不重用!
【刘彻最大的错误,一个是轻信李广利,另一个就是忽视了董仲舒的提醒没有及时种冬小麦。
刘彻受限于时代,以为匈奴的土地可以好好种地
,
却不知道,
哪怕卫青霍去病可以把匈奴人赶出塞外,也改变不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这一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不仅决定了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差异,也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注定不会太高。
所以,刘彻即使迁移了中原百姓去种地,依然粮食不足,百姓民不聊生】
【晚年时期,刘彻下轮台罪己诏,同时,迎来了拯救大汉的功臣??赵过】
刘彻几乎是喜极而泣:还好,他还有其他功臣,大汉还有救!
在唐朝,李世民也在感慨:
“都说汉武帝穷兵黩武,但是他任用贤才从来不论出身。桑弘羊是商人之子,主父偃出身贫寒,卫青霍去病出身更是低微,汉武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赵过也是直接委以重任,朕要向他学习。”
武?想起从高宗到自己以来与世家的对抗:“秦汉时期还有贫寒才子走上朝廷,到隋唐以来,世家垄断官场,如果不是糊名科举,恐怕那些寒门才子根本走不到朕面前。”
朱元璋比较淡定:“朕分设南北榜,南北学子都可以录入朝廷为官,没有地方与门第之见,对大家都很公平。”
至于南北榜案中冤死的官员,是他们傻,死了也不可惜。
【华夏最早的农书,是西汉汉成帝时期的?胜之。最早的农学家,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赵过,现代人在盘点华夏农学史时都离不开这两位人才】
【而这两人的出现,也让华夏的农业发展再次发生了变化。】
秦朝,休养生息并不能解决民生艰难的问题,因为冶铁技术不足,农耕工具不够??包括耕牛,官府愿意给百姓借用就是因为铁制农具不够分发给每个百姓,也不够降价买卖。
从战国到西汉,耕地主要靠的是人力。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连续几任帝王鼓励养耕牛养马;
从西汉时期开始,耕牛开始有富余,耕牛遍地,牛耕开始走上普及化,并且一直流传到了唐宋元时期。
汉武帝盛世时期,对外打平匈奴,对内兴建太学,文化发展,兴修水利,冶铁技术发达,农耕工具效率提高。
然而刘彻如同后世人希望李隆基早死一样,历经几任帝王积累下来的盛世景象刚刚现世,自己开始作死。
在卫青和霍去病英年早逝之后,刘彻不肯放弃,继续穷兵黩武,百姓民不聊生,四处造反。
刘彻发布了“轮台罪己诏”,迎来了帮他挽回大局的赵过,赵过推广耦犁、推行代田法,研制和改进家具,如:锄头、耙、锸、镢等等常用的农具,从技术层面让农业得到大力发展。
赵过在关中试行“代田法”两年后,边疆地区开始实行,有了“代田”和“代田仓”,小麦进入了主粮的范围。
【冬小麦的优点不仅仅耐旱,最重要的是它是秋种夏收,可以和粟、大豆进行轮种,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
【而且粟是短根,小麦是长根,有助于疏松土质,适合地质紧密
的黄土地。同一块土地进行粟、麦、豆轮种,能够养活的人口也就更多了】
董仲舒狠狠握拳,激动地看向刘彻:我都说了,种冬小麦!
刘彻:“知道了知道了,种种种!()”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因为及时任命赵过,恢复和发展农业,也让刘彻挺过一次危机。不然秦末时期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恐怕在汉武末年也要发生了】
【这也可以说是农业对政治上的反哺】
“朕没有赵过,但是朕有农家。”嬴政迅速下令,“召集全天下的农家子弟,有种植经验的普通农人,考核之后任命为农师官,派往地方监督生产。”
刘彻听到这里发出深情的召唤:“这位赵过在哪里!速速寻来!”
【到了汉成帝时期,一位家乡在山东?水的官员受到朝廷派遣,以轻车使者的名义,来到关中地区推广小麦。
他在前人赵过的基础上总结出“区种法”,将田地画成小区块,在小区块里精细地使用劳力和肥料。】
【?胜之总结了自己种地时的农业笔记,编纂成书,这套书被后世人称之为《?胜之书》,从此精耕细作成为了华夏传统农业种植的第一原则。】
【当小麦被广泛推广,汉平帝时期,汉朝再次迎来了人口大爆发,巅峰时期人口达到了6000万,人均占有耕地为8市亩,人均年占有粮食为320公斤,这个数据一直到近代都没有被打破。】
刘彻顿时激动:朕又可以了!
人口大爆发,6000万,自己的后人还是厉害的!
【我国古代有三次人口高峰,第一次就发生在西汉后期,当时全国的总人口在约0.6亿人。这是我国人口首次突破半亿,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当农业达到巅峰,也意味着走到了极致,从量变需要发生质变,那就是科学技术】
【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源,具体地地说就是食物生产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这几何级数增长肯定要比算术级数快。
如此一来,人口就会增加,而多增加的人口就要以战争、疾病等形式消灭掉。人口数字增长达到一定界限便会自动下降。】
【这就是著名的人口论“马尔萨斯陷阱”。】
【月满而亏,盛极而衰。当人口达到极致,但是生产出来的粮食没有满足人口所需,百姓造反是必然而然的。】
【或者说,百姓没有足够的粮食满足生存需求。这里面既有农业技术的限制,也有人为因素??比如说土地兼并。】
天幕一提起土地兼并,刘彻就冷下脸,不用
() 天幕解释(),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也正在经历。
哪怕找到了水工和赵过,没有足够的土地给百姓耕作,一切依然是个空。
削藩,事不宜迟!
【成也小麦,败也小麦】
【汉元帝时期,废除了汉武帝时期制定的盐铁官营,废除了汉武帝时期把富商迁移到陵邑守陵的制度,从此,南阳迎来了新的豪强??因为种植小麦成为庄园主的地方豪强】
刘彻大怒:“哪个废物子孙废的?这汉元帝又是谁?”
大汉以孝治国,这位汉元帝废除祖宗之法是不孝,肆意妄为没脑子是愚蠢。
刘彻不敢想象,这么蠢的后人竟然是他的子孙。
他只听到废除盐铁官营就已经觉得糟糕,知道祖宗把这两项收回来有多难吗?
再一听到废除迁移富商,眼前一黑。
他真得是为了死后有人守陵好看吗,还不是为了压制地方豪强。
当地方豪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是狼也得夹着尾巴,这废物轻易废除,有能力压制豪强吗?
很明显,没有,因为天幕已经说到了新豪强诞生后的结果。
【豪强大肆兼并土地,王莽新政后,宣布让天下私田为公田,也就是将地方豪强的田地全部收归国有。】
刘彻:“…………”
这位王莽又是哪里来的!
这名字怎么听都不是汉室宗亲,是权臣还是外戚!
嬴政:“这刘家怎么回事,怎么一个个都喜欢走极端?”
或者说,跟那宋朝一样,都是瘸腿?
要么彻底不管,放任地方豪强坐大,要么一次性彻底收回,得罪全部豪强地主,就不知道循序渐进吗?
新入朝的六国旧人偷偷看一眼嬴政:以后再也不骂这位暴君了,比起后世帝王,始皇帝多么仁慈啊!好歹秦人的田地还是实实在在的,不至于这样一会儿被豪强掠夺一会儿被收归皇室。
【西汉末年,赤眉军起义,后来地方豪强也参与进去】
【这里面有两位豪强,也是曾经的大庄园主。一位是阴氏,一位是樊氏】
【后来,樊氏族长樊重的外孙刘秀,成为了东汉开国君王,重新为大汉续命两百年;
而阴氏的孙女阴丽华,成为了东汉的开国皇后以及继位者的母亲】
【其实虽然是宗室,到刘秀时期已经没什么宗室待遇,他们能过得不错,全凭土地,还有??小麦!】
【看,农业是多么重要!农作物又是多么重要!】!
()
_ad_hf();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