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4章 无充饷之银,无御敌之兵(2 / 2)
可是,一个县令仅仅靠着几两碎银,连打赏下人都不够,想要维持自己的排场,这是绝不够的。
官职越大,排场越大,那么需要的银子就越多。
如此看来,当官似乎是一个赔本买卖。
那么,几千年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削尖了头,想要考取功名,进入官场,跻身士族呢?
原因很简单。
所谓的俸禄,不过是欺骗寻常百姓的把戏。
当朝一品,俸禄不过百两银子。
看起来是不是两袖清风?
百姓们知道了,是不是感激涕零,跪在地上,大呼青天大老爷?
实际上。
大夏的官吏,根本就不把俸禄看在眼里。
他们收入的大头,名为津贴。
所谓津贴,历朝历代的名字不同。
有叫养廉银,有叫饭银,有叫火耗银...
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都是俸禄之外的补贴。
朝中一品大员,一年的津贴,就有上万两银子,是俸禄的百倍之多。
哪怕是清官,也可以用这些津贴,购买宅邸,置备田产,雇佣仆人丫鬟,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也正是有津贴如此巨大的利益存在。
才有那么多人,想要考取功名,入朝当官,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也是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能享受荣华富贵。
然而。
这津贴制度,虽然可以提升官吏们的积极性,可以让更有才能的人,进入官场。
实际上,却有极大的弊端。
且不说,高薪能不能养廉。
朝中一品大员的津贴,就要上万两白银。
所有大臣的津贴加起来,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也造成了,大夏的财政连年赤字。
大夏越来越穷,士族阶层越来越富。
到了最后。
大夏既无充饷之银,亦无御敌之兵。
当年,匈奴入侵,朝中无饷。
秦昊堂堂天子,还要低头,瞧大臣们的脸色。
若不是苏晴儿主动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