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追凶走岔,鸡娃失败(1 / 2)
长孙皇后崩逝的第二年,也就是贞观十一年,李世民驾临洛阳宫的时候,召武则天入宫,这一年武则天十四岁。
武则天的出身也并不普通,父亲是开国功臣,母亲杨氏出身于隋朝皇室。
隋炀帝时期,她的父亲做木材买卖,与李渊结识,李渊还常到武家居住。到李渊起兵反隋之后,武家资助了钱粮。唐朝建立后,武则天父亲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还封了应国公。
可惜的是,武则天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她的堂兄们欺负排挤武则天的母亲,于是她们迫不得已迁居别住。
跟长孙皇后的经历何其的相似,无论父亲生前有多大的功业,只要英年早逝,家眷就会被宗族的男性欺负排挤,宗族的温情面纱在这样的时刻,显得多么的不堪一击、虚伪可笑。幸好天无绝人之路,长孙皇后得到了舅舅的庇护,武则天也迎来了她入宫的机会。
李世民召她入宫的原因,因为听说她“容止美”,入宫后,武则天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为“媚”。
这个封号本身,就带着点令人浮想联翩的野史即视感,对于李世民这样一个始终励精图治的一代明君,也算难得地泄露出了一点国家大业之外的个人色彩。
同时,也是对于少女武则天个人魅力最好的认证和肯定,这个女孩的青春和魅力,没有让李世民失望。
他也曾流露过对这个女孩性格和胆识的赞赏。那是在驯马园,女孩带着明媚耀眼的笑容,颇为大胆的,对尊贵的皇帝陛下说,她有办法驯服烈马。
“我先用铁鞭抽打它,如果它不服,就用铁棍敲它的脑袋,如果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
李世民此刻心境已经有些沧桑,至亲至爱之人已经死去,他的一部分也跟着去了,看到年少妃子身上耀眼的青春,和无所畏惧的勇气,心中别有一种唏嘘的意味。
此刻他富有四海,万民称颂,但鲜衣怒马时,那样一种意气风发,毫无保留的快乐,他再也追不回来了。
他情不自禁地露出了一点笑容,伸出手,抚摸了一下她的鬓发。
武则天心里升起了一点希望。她入宫本来就是抱着希冀的。她性格就是如此,觉得无事不可为,是个天生的冒险家。
更何况,她一直记得天音里所说的那回事,会有那样一个女子,这在她心里留下了一扇窗。
但是她没想到,到此为止了。李世民并没有格外宠爱她。
异性审美这个东西,俗称眼缘,就是这么玄学,李世民始终就是更喜欢长孙氏那种内刚外柔的女子,更有端庄淑女的含蓄和书卷气。
无论甘心还是不甘心,武则天这个才人,一做就是十二年。
“在朕面前,没有人能兴风作浪。”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许下的承诺,执行起来一点都没打折扣,完美地实现了。
这是李世民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开国帝王创一代,很多都有过人的能力,比如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市井流氓刘邦也同样具备这些优异的素质。
但李世民不光知人,他还知“己”,对于自己有比较清晰客观的认知。
不光知“己”,他还做到严于律己,这就更加了不起了。
一直励精图治,最终富有四海,天下归心,连外邦都要上个尊号“天可汗”,而他本人一直保持理性,保持高度的自律,既没有过度膨胀任性妄为,又没有放纵自己沉迷欲望。
这可太难了,太稀缺了。
从这一点来说,他和长孙皇后的人格底色,其实是高度一致、同样稀缺的。
所以,即使长孙皇后已经离他而去,也依然长久的是他的软肋。
这不,他和她的第一个儿子,太子李承乾,很快成了他的心病。
太子李承乾,在李世民登基的时候,就被封为太子,时年八岁。
这个孩子,起点非常的高。
当时长孙皇后还是秦王妃,这个孩子便得到了祖父李渊的喜爱,襁褓之中被封王,名字之中还含有“总领乾坤”之意。
李世民也非常重视这个孩子,武德七年,也就是李世民登上皇位前两年,他封了两位儒学大师为秦王府学士,教导六岁的李承乾儒学经典。
后来封太子的诏书上说李承乾“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并不是虚头巴脑的牛皮大话,而是确有其事。
史书记载的李承乾,“性聪敏”“特敏慧”“仁孝纯深”,简直可以说完美继承了父母的优点。
贞观十年之前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李世民对待儿子非常得体,教养与疼爱病重,而李承乾也从未辜负期望,到了后期,李世民凡是出京,都由李承乾作为太子监国。
长孙皇后崩逝,李世民对待李承乾的态度和方式,拐向了一个诡异扭曲不可思议的方向。
东宫太子本来有辅臣,一切正常运转,可是贞观十三年,李世民突然加大力度,先后挑选了十余位老臣作为东宫辅臣。
事情的发生当然有个契机。这一阶段的李承乾患上了脚疾,性情有些叛逆,不像从前那样听话了。
人生了病,性情有变化,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不是这样,他心里的恐惧加倍的放大。
他想起天音现示那天,他和长孙皇后在病床前的话,都是担忧李承乾会应了天命。
这还了得?必须得严加管教李承乾。于是找了这么些人。
李世民让这些人对他的儿子做些什么呢?
进谏。
俗称挑毛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