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勾结(1 / 2)

加入书签

“女公子之前不是说要在城外吗?”

李七娘想了想,吩咐小寒把特地从城外带回来的米糕送进来。

叶阿叔呆住,更加不明就里。

好半天,李七娘才想起来。

叶阿叔怕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东西,看不出此中异常,也没什么可稀奇的。

“阿叔看着米糕的形状,还有颜色,你可识得?”

见叶阿叔摇头,李七娘早已不意外了:“这是茶叶的形状,颜色也是新鲜茶叶的颜色。”

“往常市面上流通的茶叶,都是从蜀地运过来的团茶饼茶,除非是豪门大户,或者是当地人才见过这样新鲜的茶叶,识得这新鲜茶叶的颜色。可这盒米糕,是我与小寒在城外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的茶铺买回来的。”

“按理来说,铺子开到城外的人,大多是背后没有背景靠山的,怕也拿不出多少银钱租城里的铺子。那又何来的本钱,从蜀地直接运回来新鲜茶叶呢?”

“且我看,这种铺子里的掌柜,一般也都是老实巴交的普通人;只要能安稳做买卖,维持生计,也就知足了。他们又有何等门路与见识,能做出这样精致美味,且十分漂亮的糕点?”

叶阿叔脸色瞬间剧变。

他不可置信盯着李七娘:“女公子的意思是,想害凌大人的人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了?”

依李七娘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确实是这样。

她路过茶铺两趟,也见了那烧水煮茶的老翁老媪,和他们那个招呼客人的女儿两次。

他们三人虽表现的热情好客,与真正的店家掌柜无异。可实际上,每次抬头他们都会不着痕迹打量茶铺里说笑的客人,以及路上来来回回的行人与马车。

还有他们给李七娘指的那三条路。

看似真诚无匹,知无不言。

可实际,却半点用处都没有。

十五日,御史大夫是携全府家眷去祭拜先祖,怎可能走上开遍烂漫野花的山路;新铺设的官道是朝廷常用的,自然会设立户里亭所昼夜巡查;以前的老官道并没有完全弃用,沿路的官府衙门、行军兵营以及置啬都未来得及迁徙。

除非丞相司直是疯了,才会在这三条路上设伏截杀凌府之人。

“城中只有这三条路可以供车驾通行,往郊外去。”

“而今日,我站在文祖庙门前长长的台阶上,一眼就能看到山下的京郊大营。”

“他们要动手,只能选城里,或是从城门五里外到茶铺之间的距离。”

叶阿叔呆愣半晌,才喃喃低语。

“如此一来,并不是劫杀,而是暗杀了。”

长安城门口有守城的官兵日夜巡逻,站在城楼之上,巡守官兵可以将五里之内的动静全然揽于眼下;而那间茶铺,正好开设在城外十里处。长安城众人无论外出祭拜、烧香祈福、或是送友话别,都绕不开那一处。

也正因如此,官府在那里也特设了一任里长,有乡勇日夜维护安宁。

不用李七娘再交代,叶阿叔已匆匆离去。

他放下了府里正在主持的,李昌良的一应丧仪之事,在外头连日奔波。

李七娘无法,只得亲自来过问李昌良的棺木打的如何了,又去关照那些替李昌良诵经祈福的道人师父。

正忙的不可开交之际,小寒急匆匆跑来。

李氏族中的人又来了。

“不是说了吗,无论是谁,都不许他们进家门。”

“难道族长和那些族老还没受够教训吗?”

小寒却面露难色。

趴到李七娘耳边低语:“里长也来了。”

这是事情惊动了长安令,闹的太难看;里长看不下去,终于忍不住出面了。

“只有里长和族长,还是李氏族中之人都到了。”

“都到了,乌泱泱站了一堆,都在门口堵着呢。”

李七娘想了想,吩咐身边的仆从丫鬟,照顾好那些给李昌良伺候棺木的匠人师傅们,带着小寒出来。

李家大门口早已炸开了锅,离得老远就能听到一阵阵低语议论声音。等李七娘出了大门一看,外头早已里三层,外三层被围的水泄不通。有站在里长身后,仿佛有了靠山,正满脸神气的李氏族人,也有大街小巷匆匆赶过来看热闹的邻里友人。

“李小娘子。”

里长倒是个会做人的,一看见李七娘,就一脸和善的上前来与她说话。

李七娘自然不含糊。

行礼问答之间极尽客气。

又吩咐人备好茶,把里长往家里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