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济灾民(2 / 2)
听到小女孩的话,周围等待的流民也纷纷议论了起来。
“喝了神水,怎么还会病倒呢?”
“定是她心不诚!”
“没错没错,心不诚的人,自然得不到仙神的眷顾!”
……
刘晞这下是实打实地吃了一惊——此前听闻太平道信众甚广,却不曾想到连天子脚下、京都帝阙都有了这许多太平道的教徒!
这样一个教徒遍布天下,还具有严谨教义、具有严密组织的教派,真的只是一个单纯的宗教组织吗?
那张角只要有丝毫的不臣之心,就能率领他各郡各县的部众,给这个如枯株朽木般的朝廷送上致命一击。
而以如今吏治的黑暗、朝廷的腐朽,以如今民生的凋敝、百姓的困苦,这个天下又还会有多少对大汉王朝忠心不二的臣民?
刘晞素来平静的心,突然涌现出了一股十分强烈的震撼感,仿佛全身上下的每一处神经都在疯狂地震颤。
“长公主知太平道乎?”襄楷这样问道。
“愿闻其详。”
一处简陋的高台前,正聚集着许许多多的流民百姓。
“我……我要忏悔,我曾经调笑过周围的寡妇……我对父母不恭敬……五岁那年,我还偷偷摘了邻居家的枣……”
一名而立之年的男子,正虔诚地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忏悔着人生前几十年犯过的过错。
而在高台之上,一名身穿道袍、头戴莲花冠的的术士,正手持一根雕着流云纹的九节杖,一下一下地敲击着地面。
“你可是诚心悔过?”术士温和地问道。
“诚心诚心,我一千个一万个地诚心悔过,请大贤良师、请圣师饶恕我的罪过。”那男子又磕了个头,激动地回道。
高台上那个慈眉善目的术士点了点头,点起火烧了手中的符纸,然后又将黑色的符灰一股脑儿地倒进碗中。
那男子顿时如获至宝,仰头将这碗黑乎乎的符水喝了个干净。
“圣师,圣师,多谢您救了阿姊的性命!”恰在这时,一个身形颀长、面容黑瘦的少年闯了进来。
他满脸激奋地冲过人群,跑到那道人身前,兴冲冲地拱手道:
“先父曾教导我们姊弟:尽管是一饭之恩,也要尽心报答。更何况是救命之恩?请圣师允许我跟随您,为您尽犬马之劳。”
少年口中的“圣师”闻言皱了皱眉。虽然他没读过什么经书,但作为张角座下的大弟子,自然能识字,也知道韩信这个“一饭之恩”的典故。
他带着些审视意味地看向少年。
这人头戴布巾,穿着粗布衣裳,面容还又黑又瘦,看着和普通平民家的百姓没什么不同。但这少年的举止和他说的话都文绉绉的,透着一股子士人的味道。
术士看向身边的小道士,目露询问之意。小道士连忙附在他耳边,轻声回道:“这小子和他的姐妹前几日刚刚入教。”
术士警惕地问道:“你读过书?”
少年点点头,坦然答道:“确实,随先父治过《易经》。”
说到这里,少年脸上又露出万分气愤的表情来,“但朝廷昏庸,竟将我父归为党人!为了躲避走狗们的通缉追捕,先父只能带着我们四处逃亡……于途中不幸病逝了……”
他伸手擦了擦眼睛,红着眼睛说到:“我不敢违背先父的教导,请圣师允许我跟随在您的身侧,报答您的恩情!”
名为唐周的术士猜疑顿消——若眼前这个少年出自党人的门户,那落到这步田地确实没什么奇怪的。
唐周陷入了沉思。
这人出自党人门户,被朝廷害得家破人亡,想必很乐意与他们共谋大事……他们正缺这样识字又伶俐的人手!
想到这里,唐周决定将这少年带到身边试试——说不定这小子日后还能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呢!
若是出了差错也没关系,他身边这么多教众,还会奈何不了一个文弱书生?直接杀了以绝后患便是。
“莫要称我为圣师,教中圣师只有大贤良师一人。”唐周板着脸纠正了少年的称呼,又问道:“你名讳为何?可通数算?”
少年,也就是乔装后的刘晞说出她准备好的化名,“小子林白,随先父学过数算。”
“那好,往后你便跟在我身边吧。”
刘晞微微一笑。她知道,潜入太平道的第一步,到此便算是成功了。
此行其实是有些轻率的,以她的身份,着实不该这样亲身冒险。她出发前,身边的几个知情人都直言劝阻过,但刘晞在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亲自到太平道内部看看。
一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她此前对太平道的了解,都止于书面材料或旁人的口述,而她自己在生活中甚少接触到太平道及其教徒。这样的情形对刘晞来说,未免太被动了。
二来,经过仔细的观察后,她发现最近在京中的太平道教徒联系颇为频繁,像是在准备着什么大事。若是派旁人来打探消息,她担心会打草惊蛇。
但说到底,还是因为她府中可用的人手太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