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章 第 91 章(1 / 2)

加入书签

◎彻底扭转命运的曙光就在前方◎

陈昱忘了安排临时被召回的殷绪, 殷绪在家中多待了一日,仍按照军规回转军营,省得在这局势混乱的时候, 被气头上的陈昱抓到把柄胡乱惩治。

临走时他一脸严肃地叮嘱柔嘉,“你应当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还记得对我发过的誓么?”

发过的誓自然是照顾好自己与孩子,不能操心, 柔嘉无奈, “我记得的。”

“不仅要记得, 还要遵守。”殷绪挑眉, 威严而强势道,“否则我有的是法子治你。”

这人还记不记得她是公主?柔嘉哭笑不得, 又幽怨,“好了好了, 我当真遵守。”

考虑到这次离开, 只怕十多天就能回来, 殷绪没再多唠叨, 吻了吻柔嘉额头, 转身离去。

诚如殷绪所言,接下来发生的都是需要操心的事。陈昱不愿放高绾离开,为了给北奕赔罪, 出了个昏招, 试图将平昌公主嫁给宇文韬。

一国皇后都能淫奔他人, 北奕风气之糜烂、宇文韬之凶恶可见一斑, 何况这还是赔罪式的出嫁, 平昌公主自然不愿, 先和陈昱闹了一场, 接着和母妃贤太妃跪去了慈宁宫。

太后心伤又忧虑,不得不出面,三人一道去翔龙殿劝说、恳求皇帝,最后平昌公主以自毁容貌相逼,陈昱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柔嘉待在瑾园,心系宫中,只是仍记着殷绪的话,到底没有入宫参与进这件麻烦里。

陈昱为如何赔罪焦头烂额,但也并未持续太久,因为宇文韬那边得知高绾确在南齐宫中,他们不知高绾和陈昱的前缘,只当皇后是被齐人拐跑,顿时满朝震怒。

平安与薛非散布的谣言范围也广,持续发酵中,一时北奕民意沸腾。

宇文韬的粮草辎重勉强准备完善,加上又被朝臣、民意逼迫,当下思索一番,也不再等南齐那边的回应,而是趁举国齐心的时候,悍然发动了战争。

八月十一,南齐边关被强袭,八月十五,中秋节当晚,军报被快马加鞭送到了皇宫。陈昱连夜召大臣入宫商量对策。

翔龙殿的书房内,陈昱强行为自己挽回颜面,为高绾脱罪,“薛爱卿说得对,北奕来得这样快,显然是早有进犯我大齐之心。”

薛怀文站在人群中,面无表情地瞥了陈昱一眼。魏蓉之父魏长书等一干文臣面色忧虑,心中苦恼皇帝昏聩妖妃误国,却不能说出口,其中一人道,“北奕来势汹汹,二十万雄兵哪,只怕轻易不会罢手。”

殷烈思虑一番,朝皇帝拱手道,“北奕人来了便不会轻易离开,不如积极应战。此时仍有不少将领身处大营,皇上不妨将其召回,明日朝会上再行讨论如何出兵。”

虽对陈昱已无恭敬之心,但殷烈仍是爱护家国的,心中也有一品大将军的责任感与傲气。殷氏祖上历代和北奕人打交道,不会有朝臣比他更明白北奕人的凶悍野蛮,他自然主张一战。

薛怀文也道,“大将军所言甚是。”

也有大臣主主张议和,但声音太小,皇帝也不可能交出高绾来让北奕退兵,于是事情便暂时确定下来。

殷绪、沈如海等人连夜受到召令,为了赶上朝会,五更天便动身回城,来不及返家,径直朝皇宫行去。

奉天殿上难免又是一阵争吵。议政的大臣增多,各种声音便也多了。主和派和主战派一阵口舌争锋、各抒己见。殷绪早经历过这一切,只隐在人群中冷眼旁观。

争论到最后,仍是主战派占了上风。既然确定出兵,接下来便是决定派谁为主将谁为副将、派兵多少的问题。这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二十万雄兵不可小觑,陈昱将目光放在殷烈身上。

薛怀文见状,当即出列抱拳行礼道,“皇上,微臣愿举荐忠武将军殷绪为帅,殷绪青州平叛才能有目共睹,早前又出使北奕,对北奕知之甚多。他为帅胜算颇大。”

丁肃跟着殷绪平叛取胜,对殷绪崇敬有加,当即出列,“微臣附议。”

殷烈原本理所当然等着皇帝封他为帅,听了薛怀文的话,忽然一个激灵,意识到一件事实:论能力,他心底明白,他不如这个儿子;论前程,自然是殷绪更加光明。他已位极人臣,进无可进,可如果把殷绪推上去,此战获胜之后,殷家必然会出一个大齐史上最年轻的大将军。

那是多么光耀门楣的事情!

殷烈这边想着,上头陈昱虽已不再费心对付殷绪,却也下意识地厌恶他,不想给他出头的机会,当即出声询问殷烈,“大将军领兵多年,你觉得呢?”此时他仍不知殷烈与殷绪早知殷弘身死的真相,还当殷烈是那个最忠心的臣子,对他寄予厚望。

殷烈便出列行礼道,“北奕大兵压境,微臣身为大将军,本责无旁贷,只是微臣近来精力不济,担任主帅或许耽误大军,愿为副将为陛下尽忠。”他没有出言推举殷绪,因为这事比青州平叛重大得多,主帅一职又位高权重,他不想被人说荐人唯亲。

陈昱听他言下之意,并不反对殷绪担任主将,顿时失望,这个时候便后悔起当初撵走百里仝的事来。

沈如海是殷烈的老部下,见他无意于主帅一职,便站出来道,“微臣也愿举荐忠武将军,将军智勇双全、兵法卓绝,面对北奕强势来袭,进可猛攻退可智取,是主帅的不二人选。”

一时又有几位大臣出来附议,霍擎如今已统管羽林卫,不到万不得已无法外派出征。这时他又恨起了殷弘白白早死,偏生又毫无办法,只能道,“如此,便封殷绪为镇军大将军,统帅大军。”

末了,到底心有不甘,冷硬道,“殷将军可不要辜负百官和朕的期待,此战只许胜不许败。”否则,便只有死路一条。

殷绪听懂了他的意思,唇角勾起冷冷的浅笑:那么这一次便看看,死的到底是谁。他出列行礼道,“微臣领命。”

主将确认了,副将好说,接下来又讨论一番,陈昱最终敲定兵马:由殷绪统帅四万城北大营军士,殷烈统领五万西江大营军士,薛怀文统领一万京畿卫,三方兵马抵达边关后,殷绪统领全军。

宇文韬号称二十万雄兵,但只是为了虚张声势、威吓敌军。殷绪知道,实际兵马应该只有十二万左右。大齐派出十万军士,加上边境的地方兵,数目上是不相上下的。而他还握有重生的先机,此战是他与阿珺扭转命运的关键,他只能胜、不能败。

殷绪风尘仆仆回到瑾园,葳蕤轩上下都因为男主人的忽然回转而忙碌起来。

柔嘉迎到门前的小桥上,殷绪过来,伸手将她用力搂住,低下头,将下颚贴上她的额侧。

“要打仗了?”柔嘉抬头望他,低声问着。

殷绪轻轻颔首。彻底扭转命运的曙光就在前方,他心中激荡,将柔嘉搂得更紧。冰凉的铠甲紧贴着她柔软的身段,又小心避开她的肚腹。

终于走到这一刻,柔嘉心中也是激动,贴着殷绪的胸甲,半晌不说话。周围婢女嬷嬷们来来去去,这一刻柔嘉对殷绪的依恋占了上风,使得她没有羞涩地退开。

殷绪渐渐平静下来,又弯腰将柔嘉抱了起来,边朝门口走去,边轻柔笑道,“终于重了点了。”

柔嘉靠在他怀中,额头抵着他的脖颈,有些担忧即将来到的征战,低声道,“快五个月了呢。”

这意味着,他无法亲自陪着柔嘉生产——无论如何,加上大军行进的时间,他不可能在五个月内彻底打垮北奕。殷绪心中十分遗憾,又低沉道,“别担心,这一战一定会赢,我也会平安回来,我发誓。”

吴嬷嬷和采秋端来饭食,殷绪换了一身衣衫,坐在桌前用餐,柔嘉陪在一侧。

无需柔嘉询问,殷绪主动道,“皇上封我我镇军大将军,令我统帅全军。”

他面上带着微微的喜悦,却并不是因为连升四级,而是因为柔嘉与他想要的、更大的兵权终于实现了。

柔嘉便也轻轻笑了起来,“阿绪值得。”

镇军大将军是从二品,比他上辈子最后的怀化将军还要高上一级。这辈子的辛苦筹谋,终于有了可喜结果。

不过上辈子,无论他如何努力,如何立功,应当都没有家人为他道喜、为他骄傲罢?想到此处,柔嘉转头吩咐见春倒两杯茶来。

清香的茶水端来,柔嘉放一杯在殷绪面前,而后端起自己的那一杯,朝殷绪温软笑道,“以茶代酒,恭喜夫君高升。”

房内的几个婢女嬷嬷也都跟着福身行礼,齐声笑道,“恭喜驸马爷高升。”

殷绪深深凝望柔嘉,只觉得这一声夫君唤到他的心尖上,令他止不住柔情翻涌。满屋的温馨喜乐亦让他满足,端起茶杯和柔嘉碰了碰,而后一饮而尽。

柔嘉亦将茶水喝下,而后收敛神色,认真嘱咐道,“更高的官职也意味着更大的危险,你一定要小心。”

“我知道。”殷绪轻抚了抚她的脸,宽慰地一笑。

夫妻两又坐了一会儿,柔嘉算了算时间,道,“上次的请帖一直未送出去,便趁这次发出去,可好?

殷绪亦估摸了一番时间,周凌风和刘武没有受到皇帝召令,但近几天到了休假日。征战在即,确实该将未了的事完成。他点头,“你说的算。”

柔嘉便到一边安排去了。

小聚的时间在三天后,出征更在七日后。殷绪早对着地图,在脑中模拟过无数遍退敌之策,当下也不着急,安闲下来陪伴柔嘉。

晚间,殷绪小心地将昏昏欲睡的公主从浴桶内抱出,轻柔地帮她擦干身体,而后将她塞进了柔软的衾被中。

正穿上寝衣的时候,柔嘉忽然“唔”了一声,手捂上肚腹,秀眉蹙了起来。

殷绪顿时紧张,坐直了身子看着她,战场上无往不利的将军难得有些不知所措,“怎么了?”不会是他方才太孟浪,伤到胎儿了罢?

柔嘉看了他一眼,安抚地抓住他的大手,视线又落回到自己小腹,轻笑起来,“刚才,他动了一下,很用力。”

这尚是第一次,柔嘉感受到肚里这个小生命的动静,不禁觉得十分稀奇。

“真的么?”殷绪亦是如此,眼露新奇,俯下身靠近柔嘉肚腹,小心地伸出另一只手。

柔嘉配合地让开,殷绪轻轻将手覆上日渐圆润的肚腹,屏住呼吸感受了一会儿,却什么也没有感受到。

“他又不动了。”柔嘉抱歉地解释。五个月还是早了些,要六个月胎儿才会动得欢。

殷绪遗憾地叹了口气,起身替柔嘉系好寝衣系带,又给她盖好软被,“小心别着凉。”

柔嘉枕上他的肩膀,小声安慰道,“以后会有机会的,下一个孩子总不会再错过。”

只是多生一个孩子柔嘉便要多受一份苦,他却又无法代替。殷绪心软地亲吻她额头。

两日后周凌风和刘武如约而至,外加偶遇后顺便前来蹭饭的石聪,瑾园初次迎客,一片喧腾。

柔嘉纯善,客人们便也不拘谨。都是武将,年纪又轻,几人没什么搭台看戏的兴趣,倒是你邀我拉地,预备去湖里划船摘莲蓬。

这个季节的莲蓬大多老了,但丝毫不影响几人的兴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