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0章 第十九次直播③(1 / 2)

加入书签

【那么,迎春的婚姻悲剧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

【当然,首先是她的父亲不做人。书中写得很清楚,贾赦欠了孙绍祖五千两银子,一直没还,便将迎春嫁给孙绍祖,算是一种变相的抵债。】

#34;好家伙!#34;

这回世雍与凤清两个面面相觑:#34;这……外人如何插得了手去?#34;

如今男婚女嫁,讲究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贾赦执意要将迎春嫁给孙绍祖,莫说世雍苦苦求娶探春还未有结果,就算已经成了东床娇婿,恐怕也无法阻拦这样一门岳家叔伯老爷亲自订下的亲事。

【其次,荣府内其他人坐视了这桩极其不妥的婚姻。贾母一向与贾赦相处得不算和睦,她虽然觉得迎春的这桩婚事并不称意,但“想来拦阻亦恐不听”,于是只说了#34;知道了#34;三字,馀不多及。贾政劝谏过两次,但贾赦不听,也只得罢了。①】

【小伙伴们,这件事倒是印证了“贾政过继之说”,表明贾母并非贾赦的亲生母亲??毕竟如果贾母是贾赦的生母,贾迎春是她的亲孙女,为什么贾母拦阻贾赦对方会不听呢?因此只可能是贾赦与她荣禧堂这一支是隔房的。隔房侄子自作主张要嫁女儿,这婚事确实不好插手。】

【此外,在迎春的事上本应亦有发言权的贾琏、王熙凤夫妇二人,集体噤声了。按照邢夫人的话说,他们夫妇“竟通共这一个妹子,全不在意。”②】

“竟真有此事?”世雍怒道,“贾琏夫妇前些日子因为那‘牛痘’的事曾受万岁旌奖。但若他们对亲生妹子也凉薄如此,到时必然难逃其责!就算那贾琏极得圣意又如何,我定要想办法参他一本。#34;

凤清一挑眉,道:“但你不也说过,这天幕就是专为点醒他人的?我倒是觉得,今日这天幕一出,你家二姨姐便未必会再嫁那孙绍祖了。#34;

世雍再次听到#34;二姨姐#34;这么个称呼,心里又舒坦了些。

【但是,兰兰在这里也要讲到,迎春本人的性格也是这一出悲剧的成因之一,她生性太过懦弱,只知一味退让,任人欺侮。】

【迎春在刚出场时,曹公便描写她,“温柔沉默,观之可亲”③,是个不爱多说话的沉静女子。也正因为如此,迎春一直是个背景板式的人物,她不像凤姐那样会说话能理家,也不

像林史薛三大才女那般才情出众。她唯一令我们有些印象的作品是那次制灯谜??】

“灯谜!”

世雍顿时记起,知道这灯谜很重要,因为他知道,天幕上说探春时,也曾提到过一次灯谜,而探春所做的灯谜谜底是“风筝”,天幕上说这预示着探春将来的命运是像风筝一般远嫁不归。

【迎春所做的灯谜,谜底是“算盘”。当时贾政对迎春灯谜的评价,是“打动乱如麻”,所以贾政总觉得不够吉利④。但在我们这些读者眼里看来,这个谜语的隐喻再明显不过了,算盘,是“拨一拨动一动”的物事。而迎春的个性正是如此,#34;“拨一拨才动一动”,任人操控,随波逐流。】

#34;确实……#34;

凤清想了想,竟也觉得,用这件物品来形容这样的个性,竟是再精准不过了。

【迎春的问题在于,她看待世情的角度太过悲观,笃信宿命论,认为一切都是命,因此完全放弃了主观能动性,一概不予抗争。府里的小厮们甚至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做“二木头”,意思是“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⑤】

【最明显的例子当然是“懦小姐不问累金凤”,在那一回里,迎春的乳母将她的攒珠累丝金凤偷出去赌钱,迎春却不愿追究,只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②。她的丫鬟绣桔和妹妹探春要替她追回,她却一再阻止,想要息事宁人,自己却只拿一本《太上感应篇》来读②。】

“竟然是这样软弱的一个女子?!#34;世雍一听,顿时气笑了,#34;将这样的人送到那孙绍祖身边,可不正正就是送进狼窝,任其吃肉拆骨?#34;

他想了想又摇着头说:“他们这一家子也真是古怪,三小姐那么有主意的一个人,偏生二小姐却这样……#34;

【当时林黛玉评价此事,说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②,真是形容得太恰当不过了。】

凤清顿时将双手一拍:#34;不愧是我未婚妻!随便说一句话天幕上都夸的。#34;

世雍顿时又朝凤清翻个大白眼。

【随后就是“抄检大观园”,迎春的大丫鬟司棋因被抄出与表弟潘又安之间有私情的罪证,被驱逐出大观园。司棋求迎春替她说清,迎春却说:“我知道你干了什么大不是,我还十分说情留下,岂不连我也完了?”⑥

【殊不知,迎春身边最为强势的大丫鬟就是司棋。有司棋在迎春身边,还能将迎春保护得很好。司棋一去,迎春便更加软弱,无人护持,最终被父母安排嫁给孙绍祖,落得个被虐待致死的结局。】

“奇怪,难道贾家的女儿被虐待,娘家竟然不闻不问吗?”世雍也起了义愤之心,心想若是他的姐妹出嫁是这番际遇,他哪怕拼着被弹劾被人夺了世袭爵位,也要冲上门去,把自家姐妹抢回来,顺手把对方家里砸个稀巴烂!

#34;你没听见,那岳丈老爷还倒欠了女婿五千两银子吗?#34;凤清在一旁双手一摊。#34;可那……那不就成了卖女儿吗?#34;世雍愤然,觉得完全不可理解。“谁说不说呢?”凤清的眼神难免有些悲凉,似是想起了认识的某个熟人。

【迎春的悲剧性格,导致她从订婚到出嫁,再到回门省亲,从未有任何反抗。她唯一曾做的,就是向婶娘王夫人诉苦,并且要求在家中园子里的旧居多住几日。几日之后,孙家将迎春接回去,这个善良而软弱的女子便再也没能回到贾家,而是被折磨致死。】

【因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读者们对迎春的普遍态度。】

就见那天幕上的“评论区”里出现好些文字:多半是“唉!#34;“可惜!”之类的惋惜之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