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1 / 2)
用过早膳后,赵瑾正襟危坐在御案后,象征着至高无上皇权的宣政殿龙椅他坐过了。但此时着看堆的整整齐齐的两堆高高的奏折仍有些恍惚。赵瑾回过神,拿了最上面的一本看着。
“陛下,幽州六百里加急。顾大人送的。”徐贤从外面进来,将手上的折子奉上。
赵瑾愣了一下,从他手中接了过来。
翻开折子一看,落款之人是顾知行,是从边关送来的。
时间是永和十六年正月。永和是先帝年号。新帝登基为表孝道一般第二年才会改元重新纪年。先帝登基时他是六岁,如今这副身子应该是22岁。
和陆清远一样,顾知行也是赵瑾的伴读。陆清远出自百年世家宁远侯府。宁远侯府世代守护边疆。男子多死于战场。当年宁远侯兄弟四人平边疆之乱。四人去,一人归,幸存的宁远侯还失去了双腿。到了顾知行这一代顾家主枝就他一个了。
宁远侯府消沉十多年。先帝选了顾知行做赵瑾的伴读也是打算重新重用宁远侯府,也是告诫世人皇室并未忘记忠臣良将。
只是顾知行怎么又去了边疆?赵瑾有些不解。
当年边疆之乱虽平但宁远侯府也失去了三子,宁远侯府老夫人知小儿子捡回了一条命,接连茹素一年拜谢佛祖保佑。到了顾知行这一代更是直接往文臣方面培养,宁愿不要那一门多侯的荣耀也不愿再送孙儿去战场了。
折子中说顾知行要成亲了,所娶妻乃是尹家女。
当年边疆之乱赵瑾不过孩童,史书也不过记录寥寥二字。但纵使不能知来龙去脉,前脚顾家亡二子,后脚尹家就参了顾家不察之责。在此之后尹家便领了节度使之职替代顾家守边疆。十数年来顾尹两家面和心不和。顾知行怎么娶了尹氏女?
带着疑惑赵瑾将折子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是觉得另有深意。
顾知行其人因着宁远侯之故从小养的分外稳重,喜兴不外露于色。六百里加急,中途不知跑死多少匹快马。只为贺新帝登基以及报新婚之喜?
赵瑾不禁蹙起了眉,又将折子一字一句的重新看了一遍。
折子最后平平无奇一句,“臣幼时常伴万岁左右。余闲暇常与万岁、清远共读史书,每每读至三国志必颂刘、关、张桃园结义。陛下曾戏言将臣比之奉孝,清远比之周郎。又叹身侧无关张赵等虎将陪伴。憾无处寻卧龙凤雏。尔来十五年矣。当日孩童之时吾与万岁、清远三人谈笑风生、豪情万丈。而今天各一方,望万岁珍重龙体。”
他少时确实曾与二人一起读史书。每当看到桃园三结义还有心效仿。只是他明面是君,他二人明面是臣。君臣规矩不可乱。传出去定然会被御史台做文章,到时置宁远侯府和陆府不利,就没有实践。
幼时放浪形骸,妄图收尽天下贤才。
赵瑾想到小时候所言不禁脸有些热,这话着实大言不惭。最起码现在看来着实是大言不惭。赵瑾笑着摇了摇头,想起顾知行的奏折又开始沉思。
良久直至午时,他忽而仿佛醍醐灌顶。虽他不知这几年发生了何事,但他却了解少年时期的顾知行。顾知行其人虽长了张文弱书生面容,但其人早熟稳重。平日藏拙守中庸之道,这等大张旗鼓报喜不是他的风格。这般为之定然别有深意。
幼时读三国之时除了喜欢一众名气甚高的人物。但除此之外又各有解读。比如顾知行分外欣赏徐元直。
顾知行曾言徐元直乃真君子,但若他是徐元直,丧母之后便重回旧主,一同讨贼为母报仇。顾知行说他虽然欣赏君子但他不是君子,落个小人名头也罢。
赵瑾眼底闪过一丝精光,良久才动笔亲笔写了封回信。
他将信折好交给了徐贤,并吩咐,“选处好宅子贺顾知行成亲。”
“六百里加急送去幽州。”
既然做戏,那就做全了……
赵瑾暂且压下顾知行的折子接着看了别的。一下午终于将压了几摞的折子看完了。他大致将折子分为三类,一类是事关黎民百姓国家大事,一类是朝堂动向世家争纷。这一类他暂时不太清楚朝堂关系暂且压下不表。还有一类便是各地官员送来的请安折子。当然并不是每一请安折子都像顾知行那般晦涩便是了。
晚上徐贤问他可否还去碧霄宫。赵瑾刚想拒绝,又想起后宫情况还未可知。若是直接问徐贤他定会怀疑。
赵瑾想了想吩咐道,“传彤史,朕要看钦录簿。”
徐贤虽不明白但也不多问,一会便唤了尚仪局的人取了钦录簿来。钦录簿上有后宫妃嫔的名单和宠幸记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