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祖父(1 / 2)
沈文彦在家中学习了两天,只是把以前学过的内容熟悉了一遍,更多的是做到父亲说的识字诵读和尽量的理解。
对于这些儒学中的经典,包含的经义内涵是十分艰难深奥的,只能暂时做到不求甚解的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深入的了解。
这两日除了去吴老姨娘那里陪她吃吃饭聊聊天,沈母说自己也不需要非去老太太那里看望,只说自己在家温书即可,所以读了两天,也算是对古代科举的艰难有了更深的了解。
怪不得说有个秀才功名便十分了不得,沈文彦记得自己曾看过一点关于古代科举中,考中进士的人的年龄,从明朝洪武年间的解元中进士的记录来看,平均年龄都在三十二岁左右。
这还是解元,读书人中的佼佼者,都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才能登科及第。
虽然现在的周朝不是他记忆里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朝代,但是人物经典好像都差不多,对科举的内容也一样,所以能考中进士做官的读书人,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天下读书人的梦想,怪不得沈父如此的苦读,毕竟在学成之后可是能改变自身的命运,也关系着亲人的荣辱。
沈文彦想着自己有着上辈子的记忆,对于读书学习也能更容易一些,况且家中也有读书的条件,必然是要取得一番成绩的,不过要是想做到什么名列前茅,状元及第啥的,那还是太难了。
即使他有着现代的二十多年的记忆,也不敢说自己就有这个能力,只能说尽全力为之,把它作为目标激励一下自己。
到了沈老太爷和堂兄沈文宏回家那天,一大早老太太就招呼着家里的下人准备起来,沈老太爷下午才终于带着沈文宏回到家中。
因为堂兄参加了这二月的县试,在考试之前沈老太爷便带着他去了县署的礼仪房报名,然后为了堂兄能在考试中更有把握,提前便带着沈文宏去请教府学的夫子,相当于给他做最后的考前训练。
果然顺利通过了县试,并取得了县试第三名成绩,而这府试的考试内容与县试的考题是差不多的,只要能顺利通过了县试,再想通过府试成为童生,基本不是问题
而以第三名通过县试的沈文宏,不出意外的话,成为童生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这个成绩是非常不错的了,堂兄今年也才十一岁,在沈老太爷的指导下,对考试的内容都是掌握得十分不错的,也算是同龄读书人中优秀的看了。
所以沈老太爷对这个嫡孙子也是相当的满意。
沈文彦看着刚回家的祖父,他已年逾六十,身体依然健朗,留着一把打理整齐的胡须,正冠再一身便服,正是这时代官员致仕后,时兴的文人模样。
身旁跟着男孩子便是沈文宏,十一岁的沈文宏,看着已经像个小大人,衣着整齐,相貌明朗,身形在这个年纪也算高挑,正成熟稳重的向着众人问好。
“哎哟,我的乖孙儿,可算是回来了,我呀早就听说宏儿过了县试,就等着你们回来庆祝呢。”
老太太高兴的站起身,过去将沈文宏搂在身旁,一旁的沈佳芸被挤得离远了些,老太太又转头对着沈老太爷提出想要庆祝一番。
“不必着急庆祝,等府试过了再给他好好庆祝也不迟,现在不要让他考试分心,这些天就专心读书,准备着四月的府试。”
沈老太爷发话了,老太太自然是应下了。
“祖母放心,宏儿此次一定能过府试的。”沈文宏笑着说到,言语中充满了信心。
大太太在一旁看着儿子胸有成竹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沈佳芸也跟着高兴,开心围着沈文宏叫着哥哥。站在一旁的大房庶女沈余兰露出了羡慕的眼神,安静的在旁边看着。
沈母这个时候自然也对着沈文宏夸赞了两句,大伯母立马就得意起来了。
“文宏六岁就通读四书五经了,八岁的时候夫子就叫他可以下场试试,爹为了文宏的基础能扎实点儿,一直压着他没让他下场,果然这次一考便过了,弟妹可要叫文彦跟哥哥学学。”
大太太说话间笑得十分开心,不仅是儿子争气,还因为她向来对沈父比自己丈夫更有前途感到不忿,所以现在儿子得沈老爷的看中,读书又好,觉得沈文宏给自己找回了面子。
并且这宋佩蓉刚嫁进沈家的时候,日子可不好过,在家里不只是对着老太太,对着她这个大嫂也是伏低做小的,不敢有半点埋怨。
自己可不像宋佩蓉一样,出嫁连件像样的嫁妆都没有。
可是自从沈父中了进士,有了仕途,这宋佩蓉倒是越来越嚣张了,愈发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对自己没了从前的恭敬顺从。
若是沈母知道大太太心中是这么想的,定是无语至极,谁愿意一直被人欺负啊,总被说成是破落户儿,又拿自己哥哥屡试不第,还有自己没能生出个儿子的事儿说,整天拿这些来奚落自己。
刚进门当然对大家都要客客气气的,可是却不能把她当包子啊,自己丈夫有能力,又不靠着沈家靠着她大太太,怎么还会乐意一直去受欺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