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14章 大婚(1 / 2)

加入书签

孔瑜比牧歌先一步明白了魏琢的意思,他挣扎着爬了起来,哭着对牧歌道:“公主,不要,你不要为了我……”

魏琢不想听到孔瑜的声音,他反手丢出赤焰刀,仅用刀柄就稳稳砸中了孔瑜的胸腔。

魏琢方才连头都没回,若这刀丢得没有准头,孔瑜现下怕是丢了命。

孔瑜一阵后怕。

可惊惧之后,孔瑜又惊诧于魏琢的功力。

怪不得魏琢在战场之上如此神勇,这样的人,孔瑜要如何胜过他?

魏琢那一下,让孔瑜一口血呕在嗓子里,待他终于艰难吐出那口血之后,孔瑜竟晕了过去。

牧歌察觉到孔瑜没动静之后,正欲过去看一眼,然而,魏琢却将人死死攥紧,冷声道:“他是死不了的,倒是你,小公主,你答应孤王的事情,还没有做到。”

听到魏琢这番威胁的话,牧歌压抑的怒火徒然爆发,她恶狠狠锤着魏琢的胸口,红着眼斥道:“你就非要折辱我们吗?如今许州内外,人人都知,我是自己爬到你魏王榻上的。你为了你所谓的名,你还要昭告天下。仿佛你是不得已,不得已要对我负责,才被逼着娶我……”

“魏琢,你什么都有,权力,地位,甚至是你说出来的话,都无人敢反驳。我的命,我父皇母后的命,都捏在你的手里,你还有什么不满足,你非要逼死所有人,你才满意?”

魏琢也气得指尖颤抖,偏偏眼前的人,打不得骂不得,几声质问,竟叫他哑口无言。

“所以,明明是你们背着孤王私会,如今,却都成了孤王的错了?”

牧歌一字一字,倒是坦坦荡荡:“我们没有私会,孔瑜哥哥是光明正大来青鸾殿见我的。”

“放屁!你告诉孤王,什么样的光明正大,要三更半夜潜入青鸾殿?这话传出去,你认为天下人会信?”

牧歌站了起来,毫无畏惧:“好啊,魏王手下的谋臣,写文章自是一把好手。他都能把你我写得郎情妾意,自然也会将今夜这出戏,说得格外精彩。魏王手底下能人众多,只要你们想,还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牧歌是在故意激怒魏琢,她知道魏琢这人极好脸面,他为了不让天下人嘲讽他是抢了孔瑜的未婚妻,所以故意让人写了许多戏文,讲了不少他和公主的风流韵事。

而这些文章,未到半月的功夫,便已经传遍各地,尤其是传到了那些南方诸侯的手中。

大婚在即,魏琢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和小公主是真心相爱的。他要让那些,说他抢了孔瑜未婚妻的人,闭嘴。

魏琢果然被牧歌气得不轻,他的手指都在哆嗦,可他不想让牧歌看到他这副样子,就只好将手藏在背后,一字一字道:“孤王找人写那些文章,是为了让你我顺利大婚。你让孤王饶过孔凌,孤王做了,你今日让孤王饶这孔瑜一命,孤王也没杀他,所以小公主,你到底是有何不满意?”

魏琢见牧歌不说话,索性便咬牙切齿道:“是不是你从心里,就压根不愿意嫁给孤王?”

牧歌深吸一口气,轻笑着反问道:“魏王既然知道,为何又要问呢?”

魏琢轻嗤了一声,他到底是和牧歌不欢而散,临走之前,他还吩咐陆休,将孔瑜那狗贼拖出去。

牧歌被魏琢禁了足,大婚之前,牧歌不得踏出青鸾殿半步。

而这三日,魏琢一步也没有踏入青鸾殿。

牧歌乐得自在,也从不过问魏琢的去处。她只听皇后娘娘说,孔瑜伤得不轻,怕是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下床了。

牧歌想,那样也好。

这样的话,孔瑜就看不到她和魏琢的婚典了。

大婚前一夜,老魏王妃倒是入了宫。

牧歌听闻,老魏王妃七日前便抵达了许州。只是一直未能与牧歌相见。

牧歌到底是公主,老魏王妃遵循礼法,还如以往一般,给陛下皇后,还有公主见了礼。

老魏王妃都如此做了,陛下和皇后自然也是以礼相待。

老魏王妃拿出了一个箱子,让人献至公主面前。

她一脸和蔼道:“本该早早入宫拜见陛下和皇后娘娘的,奈何长途跋涉,路上辛苦,这身子骨也不太爽利。再加上魏琢那孩子,性子跟头倔驴一样,据说是与公主闹了点脾气,说什么都不肯让我入宫。妾身这才耽搁了拜见,还望陛下皇后见谅。”

皇后笑吟吟道:“老王妃哪里的话,这以后,咱们就是亲家了,该是多来往的。”

老魏王妃一脸恭谨道:“能与皇室结亲,是我魏家之福。魏琢那孩子,有诸多不是,还望公主殿下,莫要同他计较。”

难得老魏王妃,时至今日,还愿意尊重皇室。牧歌待她,自然也有几分亲近。

老魏王妃带过来的,是她自己的陪嫁。为了魏琢大婚,老魏王妃还特意着工匠重做了一套首饰,为明日公主大婚添彩。

从前,牧歌最是喜欢这些贵重首饰,那些越是漂亮的东西,她便越喜欢收藏起来。

皇后娘娘也曾同牧歌说过,没有女人不喜欢首饰珠宝,这些东西,将会伴随着女人的一生。

可在这一刻,牧歌想,她真的有一生吗?

她生来便是为了齐国而活,嫁给魏琢,不过是父皇母后走得一步棋,她只是这棋盘中的一颗棋子,生死皆不由自己做主。

老魏王妃的那套首饰,牧歌到底还是收了下来。

不仅如此,她还吩咐宫人,明日大婚之时,务必要戴上。

多少,也要给老魏王妃几分面子。

大婚前一夜,牧歌久久未眠,眼瞧着快到了子夜十分,她才终于闭上眼。

可她这一觉,也没睡多久。卯时初,青尤便唤牧歌起床,梳洗上妆。

魏琢为显身份,下令以国婚之礼,举办这场婚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