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军屯(1 / 2)
相比于秦鱼六岁时候受封西乡只是得到了一张帛书,这回他受封安平君,则是跟立太子一样,需要举行隆重盛大的受封礼。
这是秦王要求的。
这个受封礼,更像是一种宣告,宣告六国,秦国有了一位安平君,可以代表秦国外交的那种。受封礼足足准备了三个月,受封地在栎阳,受封时间定在秋收之后。观礼者,有秦国的宗室、大臣,各国来使,以及栎阳和从其他地方蜂拥而来的百姓。
秦鱼穿戴着特地为他缝制的封君礼服,只用一根金簪固定住头顶的发髻,他按照奉常的指引,在庄重肃穆的鼓乐声中,在百姓们敬畏激动的视线中,从位列两侧的百官面前走过,走向站在高台上等待他的秦王。
等上了高台,秦鱼大礼跪拜秦王。荀子高呼:#34;授冠!#34;
相邦范睢端着放有弁(bian)冕、玉簪、和金印绶带的漆盘上前,秦王从秦鱼头上取下金簪,放在漆盘里,取来弁冕给他戴在头上,捋顺樱红色的系带,在他下颌处打上君子结,然后取来玉簪簪入弁冕,将发髻和弁冕固定在一起。
授冠之后,就是绶印。
荀子念了一段长长的祭文,向上天告诉秦鱼的功绩,秦鱼的品德,秦鱼的志向……繁琐隆重的受封仪式过后,就是与民同乐的考课大赛。
今年栎阳的考课大寒气氛分外热烈,他们栎阳的公子鱼,得大王亲绶封君,这是他们整个栎阳的荣耀,他们愿意追随公子鱼,为他的荣誉喝彩!
这一年,秦鱼十二岁。
秋收过后,白起用兵,一举夺下南阳之地,给持续了一年的征战画上了句号。
白起将军队驻扎在太行山脚下,修筑邬堡,加固之前一直在修建的堡垒,打算带着十万军卒就地过冬,等明年,继续攻打韩国。
白起的下一个军事目标,是野王。
其实,白起已经计划好了,今年秋天就能整个截断上党,当然包括将野王攻打下来。
但是,从上郡和栎阳发来的两万牲畜绊住了他作战的进程,牲畜是他跟秦王要的,现在秦王如数给他送来了,他总不能眼看着它们饿死、跑掉吧,所以,其实一直到秋收之前,白起手下的十万军卒,除了进行最进本的军事训练和警戒,其他的,呃,都去修牛羊圈和放牧去了。
牲畜也是要过冬的,这两万牛羊不
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养的,为了不让这些牲畜在冬天里冻死,白起只能暂时放缓征战,先给这些牲畜修好圈场,储备饲料。
等将牲畜安顿好后,就到了秋收的时候了,秋收之后,白起带军继续朝前推进,等快打到野王的
时候,遇到齐国使者从此经过,白起问他要去哪里?
齐使:#34;去秦国。
白起:#34;去秦国做什么?#34;
齐使:“贵国安平君受封,我王受邀派吾等去观礼。”
白起:#34;.……放行。#34;
齐使战战兢兢的在秦军虎视眈眈下离开南阳,朝函谷关而去,白起则是送了一百头牛一百头羊一百袋粮食给野王邑的百姓们,让他们一起庆祝公子鱼得封安平君。
已经驻扎在野王做好作战准备的韩军面面相觑,都搞不懂这个杀神什么意思。
白起什么意思?
白起意思简单的很,野王就在那里,今年打还是明年打,都一个样,要是明年打,秦国这边无论时间还是粮草都会更充裕一些。
不是攻打野王的时间充裕,而是等着接手上党的时间更充裕一些。
秦王四十四年的冬天比往年要更冷一些。近几年天气就是这样,冷热无常的,但如果上一年还算暖和,那么下一年有可能会变的更冷,不仅粮食会减产,牲畜也很难熬过寒冬,人要好一些,但没吃没喝的,相比于牲畜,也没好到哪里去。
以上说的都是六国百姓,秦国的百姓,虽然冬天也不太好过,冷是肯定的,但这几年冬天,也没听说秦国哪里有冻死的饿死的?
外头北风呼啸,有雪渣子随着风打着旋儿扑打在厚厚的黄土墙上,黄土墙里面…..呃…正在唰羊肉锅子。
这里是太行山脚下山窝子的一处进出口,自从秦兵来了之后,这里的韩人百姓就往山里跑,有后来下山,归于秦军的,自然也有没下山的。
秦军在此观察了大半年,确定了几个韩人上山下山的山窝子,分别设立了百人的驻扎点,一个是为了屯兵过冬,二是为了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守株待兔,逮受不住饥寒下山的韩人。
反正都是要在这一带军屯过冬,为什么不找一个一举两得的呢?
一个韩人俘虏就是一点军功,虽然
这点子军功要比在战场上正经的砍下敌人的头颅要少,但也能换肥羊,换粮种,换财帛呢。
都是顺手的事。
处于王屋山的这处隐蔽据点,是依着一处山壁用黄土夯成的,背面是凹进去的山壁,秦军从山体两侧夯土呈圆弧形扩展双翼,双翼的墙体不高,也才一米半左右,但地下却往下挖深了一米,属于半地穴式的堡垒建造方式。
夯土墙双翼上面搭建横梁,横梁上头铺防风的茅草,茅草上面糊掺了石灰和毒药的黄泥,黄泥上头再铺一层茅草,茅草上面又是一层黄泥,然后就是厚厚的枯树枝子。
因为房屋整体建造的不高,铺上这层枯树枝子,几乎和周围树木齐平,远远从外头看,只以为这
里是一处枯枝乱岗,殊不知,里面另有乾坤。
靠近山壁的最里面,冰冷的山体是最佳的冷库,这里堆满了粮食、肉、蛋、盐、酱、铁等珍贵物品。
这里一层其实是一个小型的粮仓,然后就是一堵薄薄的砖墙,砖墙外头又是一层,这一层空间已经是两翼墙开始往外扩张的部分了,空间要大一些,分了三个格子房间,这里堆满了皮毛、布匹、铠甲刀械等物。
这一层,同样是用墙隔开,但相比于第一层薄薄的单层墙,这一层墙体,则是厚厚的双层墙。
所谓的双层墙,就是里面一层青砖,外面一层青砖,中间中空,这是为了给外头的火塘跑烟用的,也是取暖用的。
这一层空心墙,就是关中时兴的火墙了。
这层火墙,可以给储存在这里的皮毛、布匹和铠甲保暖,有了这层空间,做阻隔,最里面的粮仓,就可以保持一个非常低的温度,便于保存易腐坏的肉蛋等食物。
皮毛是打猎获得的,肉是腌制过的猪肉和狗肉,也有军卒上山打野猎到吃不了的猎物生肉,都拿到外头冻硬实了,储存在这里。蛋则是分下来的鸡蛋鸭蛋鹅蛋。
相比于肉,蛋在冬日里更显珍贵,因此,这些蛋,都被很宝贝的储藏起来,等新年的时候再拿出来吃掉。
最内层需要冷藏储存食物,但对外层而言,有了这整层的火墙,整个据点的秦军,都不会惧怕任何的寒冷。
第一层是粮仓,第二层是布仓,第三层,是厨房和卧房。
第三层,张开的两翼扩至最大,内部同样用中空墙分出了
三个大大的房间。
中间空间最大,是砌了灶头的大厨房,靠墙是灶头,中间是整排整列可供百人同食的饭桌。
靠墙的灶头的烟道和中空墙连接,呈∩形分布,当中迎面五个两尺口径的大铁锅灶,两边分别是两个小一号的铁锅灶。
这九个铁锅灶口,每一个都连接着后头的中空墙体,每一个灶里都燃烧着火焰,日夜不停,持续不断的为中空墙提供热量。
第三层的中间是厨房餐厅,两边则是驻军的宿舍。
宿舍的床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火炕大通铺,上层是木板床大通铺。火炕会在夜里烧上一些,让室内温度进一步升高,让住在这里的人可以舒服的渡过一天当中最寒冷的午夜。
这火不多,一般烧到下半夜火就熄了,但室内温度同样会保持下来,因为,住在这里的都是青壮汉子,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火炉,同样为保持室温做贡献。
上下两个大通铺,每一个都是宽敞的十人铺。这样一个宿舍,标准能住上四十人。两边宿舍一共是八十个标准床铺位,但实际上,即便住上一百个人,也不会让人感到拥挤。
有了这火墙火炕取暖之法,秦军卒的被寝便都轻薄的很,只有粗麻包裹的薄薄的一层棉絮和芦苇絮,这大大的减少了军队的棉絮和布匹供应。因为这张被寝,一年四季都能用,不用考虑兵卒冬天没有棉被冻死的因素,自然就减轻了均需供应。
相比于轻薄的被寝,每一个秦军的冬日标准军装则是统一的大棉袄。每一个长至膝盖的大棉袄,里面塞的,都是统一的六两的棉花。
穿着暖和的大棉袄的百人秦军,白日里则是聚集在第四层的空间里活动。
第三层和第四层之间的墙,是实心墙,这个实心墙夯实的有一尺厚,和两翼的同样不少于一尺厚的墙体连接起来,组成了这个据点最里面的一层堡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