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带着面具出来的师傅(1 / 2)
[[第111章 带着面具出来的师傅
师傅透露给黄安一个仅有极少数人知晓的秘密。
铁骨境的强者,可以利用特殊手段,用体内的气血之力,强化那些大炮,改变其钢铁构造,从而使其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寿命更长。
这种手段,就掌握在各州火器司中,是帝国绝密,连去了一趟火器司的他也不会。
这一场谈话,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
黄安心中满意,谢过师傅后,告辞离去。
他向师傅保证了,自己会尽快将人皮面具制作好,然后亲自送过来带来。
出了屋后,他给小财迷说了一声,这两天不过来了,又丢给她十两银子,然后直接离开了。
黄安回到自己的小院后,直接去了老家。
他重新制定并完善了计划。
和师傅的这场谈话,更坚定了他的信心!
火器,就是打破现在绝境的最好的方式!
他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或者说,是大明火器发展的需求,针对性地学习有关的火器的知识。
并且,他还需要将这些知识翻译为大明语,记录在纸张上,再进行第二步更为关键的计划。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安不需要拿出相对高深的火器和合金钢炼制相关的知识。
他需要的技术,是上上个世纪的老古董技术,网络上随便下载。
经过周翔的计划后,黄安查阅相关文献,翻译并制作了两本小册子。
第一本册子的内容,就是如何炼制性能更强的钢材。
限制枪械武器发展的大部分因素,都是钢铁的强度不够,韧性和塑性都满足不了使用要求。
黄安选择了老家十九世纪末期的一种合金钢材——铬钢。
大明人不需要知道铬钢是什么东西,只需要会制备就行了。
黄安查阅资料,将其汇聚成一本翻译成大明语,只有十二页的小册子。
只要会识字,有铁矿,任何一个人,就能按照小册子的要求,能将铁矿石炼制成合格的铬钢。
这是一种傻瓜式的炼铬钢流程。
第二本小册子的内容,就是一种老古董枪械——德莱赛针发枪的生产和制备流程。
大规模的批量制造这种针发枪,且能安全、长时间地使用的枪,只有铬钢才能满足要求。
这德莱赛针发枪,是一种在老家历史的枪械里程碑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枪械。
这种秘密武器,见证了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的胜利。
这是一种是后膛装弹步枪。
比起大明现在的的介于火绳枪和燧发枪之间的枪械,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能趴在地上射击,射速至少是每分钟六发。
只是这两点优势,就能碾压大明火器司中的所有火枪!
德莱赛针发枪的制造,也非常简单,但黄安还是按照自己查到的资料,将它的制作流程,详详细细地记录了下来。
这两本册子一同送上去,绝对能打动刺史。
肯定能让刺史下定决心,顶住来自孔家或者京城中的压力。
黄安要用这两本册子,坚定刺史让师傅一家留下的决心。
转眼五天时间过去,两本册子基本上已经完成了。
仿真面具,两天前就到了,昨晚黄安连夜给师傅送过去的。
师傅很着急。
黄安不知道师傅要面具做什么,但事情一定很紧急。
他猜不透师傅的决定,生怕师傅下定决心,带着师姐离开幽州。
昨晚回来后,连夜将最后的一点翻译工作完成,并且一夜未睡,从头到尾将两本书册中的内容,详细检查了一遍。
免得里面的内容错乱,影响自己的终身大事。
第六天的一大早,黄安练完武之后,将册子拿出来,闭目沉思。
他在思考自己的计划,到底有没有疏漏之处。
半响后,身上练武出的汗水,都消散掉了,黄安方才睁开眼睛。
随后,拿起铬钢炼制法和德莱赛针发枪械制作流程两本册子,塞入怀中藏好,然后夺门而出,直奔师傅家去。
这书册自然是要送给师傅,然后让师傅送去刺史看的。
黄安还没自大到,自己去找刺史高正大人。
他还没疯,因为他现在就是地上的蚂蚁,根本就见不到这种云端上的大人物。
要刺史下定决心保住师傅,第一件要做的,不是说服刺史大人,而是说服师傅!
只要师傅不想走,那黄安要赵师姐留在幽州的计划,就成功一小半了。
说服师傅留下,在黄安看来没有那么难。
毕竟,那天师傅和自己说起孔家的时候,那种不信任感,几乎没有掩饰。
师傅不是天真的人,他也该明白靠人不如靠己的道理。
只要将这两本册子给师傅看,在自己的解释下,师傅下定决心留在幽州,答应出任火器司主的可能性,将会非常之高。
朝廷将火器列为禁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每一个能提升火器威力的办法,都能得到朝廷重视。
而他手里的这两份册子,对于火器威力的提升,绝对是改朝换代的。
甚至黄安可以拍着胸脯说,大明现在这种以炸药包和大炮为主要战争兵器的格局,会因为他提供的图纸,换成以枪械为主。
铬钢炼制法不仅仅对于火器制作,就连对提升普通士兵用的兵器威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黄安不信如此一个有城府的大人物,会认不清其中蕴含的重大意义。
这两份册子,对刺史高大人来说,绝对是一份重宝。
只要刺史大人认识到这一点,他估计会第一时间许下更多的重利,拉拢师傅。
同时,师傅火器司主的位置,也会牢不可破。
黄安出门的时间,在早上七点半左右。
倒不是他不想早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