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5 第45章(1 / 2)

加入书签

“弟弟, 还有事吗”

“没事的话,我要午睡了这包粽子糖送给你吃,很香很甜的。”

萧燕飞三言两语像哄孩子似的用一包糖把萧烁给打发了。

萧烁浑浑噩噩地离开了月出斋, 手里捏着那包粽子糖, 临走还被塞了那把断弦弓。

外面的天空不知何时由晴转阴, 重叠的云层沉沉地遮蔽了日光。

萧烁慢慢地往前走着,想一个人回前院冷静一下。

天上阴沉沉的,乌云压顶,连风中也带着一分阴冷,看样子将有一场风雨欲来。

“二少爷,二少爷”

施嬷嬷颠着肥胖的身子跑来,半途拦下了萧烁,笑道“真是巧了, 姨娘正好在那边。”

“”萧烁驻足, 身形一僵。

顺着施嬷嬷指的方向, 他遥遥地望去, 就见池塘边的菀柳阁里坐着一个身形纤细的女子, 她只是那么静静地端坐在那里, 就自有一股柔婉恬静的气度。

这菀柳阁就在月出斋到前院的必经之路上, 崔姨娘是特意在这里等着他的。

萧烁抬步朝崔姨娘走去, 每一步都像是尺子量出来的般, 走得并不慢, 却有种安然徐行的味道。

二姐说,让他用眼睛看,用脑子想。

他的眸色越来越深沉,一缕诡魅的幽光在眸底流动,优雅地一撩袍裾, 迈入阁中。

“姨娘,”不待崔姨娘问,萧烁就主动说道,“我刚才去月出斋看望了二姐。”

“”崔姨娘一愣,攥紧了手里的帕子。

屋内的光线因为阴沉的天气略显昏暗,丫鬟连忙去点油灯。

“你二姐姐怎么样了”崔姨娘柔声问道,招呼着萧烁过来坐下。

“二姐脸上的伤很重”萧烁半垂着眸子坐下。

他眼角清楚地看到崔姨娘翘了翘唇角,只一瞬,她就压下了唇角,笑意一闪而逝。

“你二姐姐真是命苦”崔姨娘捏着一方帕子轻拭眼角,眼睫微颤,叹息道,“哎,烁哥儿,你二姐近来因为脸伤一直心情不好,大夫说,伤得静养。”

静养萧烁听出了崔姨娘的言下之意,她在委婉地劝自己别再去“打扰”二姐。

尽管他调查的结果是爹爹在弓弦上动的手脚,可是,那天分明就是姨娘轻描淡写的那几句话撺掇了爹爹,事情才会走到这个地步。

萧烁微微地笑,笑得云淡风轻,却是眸光幽冷,似在崔姨娘的心底窥见了一头潜藏已久的怪物。

轰隆隆

远处忽然炸响一记震耳的轰雷声,天色变得更暗沉了。

“姨娘,母亲就要回来了。”萧烁若无其事地话锋一转,“我想和先生请一天假,随大姐姐、二姐姐一同去码头接母亲。”

说着,他将右手抓的那把断弦弓放在了身前,断弦摇摇晃晃地垂落。

“夫人要回来了”崔姨娘脱口道,惊诧的目光不由落在了那把断弦弓上,瞳孔猛然收缩。

她攥了攥帕子,几乎是有些坐立难安,忍不住又问了一句“烁哥儿,你怎么拿了把断弦弓”

“我在二姐那里看到的,想拿去帮她修一修。”萧烁淡淡道。

崔姨娘目光游移,好一会儿,才又道“烁哥儿,我瞧着这把弓不吉利,还是弃了吧,重新再给你二姐姐弄把新弓。”

萧烁不置可否。

他从头到尾都没说这把弓是伤了二姐脸的那把,可见姨娘果然是知道的。

一阵夹着湿气的风从大门口刮了进来,油灯的灯火在风中忽明忽暗,那摇曳不定的灯光照着崔姨娘婀娜的身形,投在地上的影子像头狰狞的怪兽。

萧烁垂眸看着地上那扭曲的影子,静默了一瞬,才又抬起头来,说了句“好。”

便起身,对着崔姨娘行了一礼“姨娘,我还有功课,先回缀云苑了。这天色瞧着要下雨,姨娘也早些回去吧。”

“好孩子,功课要紧,你赶紧去吧。”崔姨娘温温柔柔地叮嘱道。

萧烁温雅一笑,应诺,随即就离开了菀柳阁,步伐优雅,显出一种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安静,温雅而坚定。

望着少年清隽单薄的背影渐行渐远,崔姨娘突然低低地问道“施嬷嬷,烁哥儿是不是和我生分了”

她的声音透着一丝慌乱,一丝无措,目光一眨不眨地凝视着少年,舍不得移开眼。

“怎么会呢”施嬷嬷急忙安慰崔姨娘道,“姨娘,奴婢看二少爷只是记挂二姑娘的伤。”

顿了顿后,她又委婉地提醒崔姨娘道“他们终究是姐弟”

崔姨娘抿住了樱唇,眸中惊疑不定,总觉得似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发生了

良久,她终于缓缓地点了头。

崔姨娘转过头,透过一扇敞开的窗户,遥遥地望向了乌云遍布的南方

待这次之后,她也可以安心了。

崔姨娘翘了唇角,温婉的柳叶眼中迸射出异常明亮的光芒,自言自语地笑道“这还是第一次,我这么期盼夫人早点回府。”

“曾经”

崔姨娘冷漠的声音戛然而止,思绪回到了很多年很多年以前。

那一年,殷氏十里红妆地嫁进了侯府,从此成了崔姨娘心头的一根刺,扎进去后,就再也不曾拔出来过,还时不时会深深地再扎上两下。

是殷氏夺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自己的男人,自己的诰命

她让自己屈居于她之下,此生此世,都只能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妾

崔姨娘心头一阵钝痛,声音冷如寒冰“可惜了,难得这丫头长得这般国色芳华,这张脸就这么没了。”

“也怪她不听话”

“若是之前听我的话,乖乖跟了高公公,也不会有这样的事。”

“轰隆隆”

屋外的天空又响起了一阵震耳的轰雷声,压过了崔姨娘的话。

这雨一下就是两三天,中间门稍微停过几次,没多久就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细雨绵绵。

府里上下都沉浸在一种诡异而沉闷的氛围里,所有人各司其职,一切还算井然有序。

直到殷氏回京的前一夜,雨才彻底停了。

从京城到码头有几十里路,因此天才蒙蒙亮,萧鸾飞就来了月出斋。

萧燕飞由着她在外头等,悠闲地吩咐丁香与知秋伺候她梳妆,然后,她又戴上了那顶累赘至极的帷帽。

帷帽边缘垂落的青纱再次遮住了容颜。

萧燕飞顶着这硕大的帷帽像游魂一样飘了出去,今天实在起得太早,她忍不住就躲在青纱后打了个哈欠。

“二妹妹,我已经让人备好马车了”萧鸾飞亲亲热热地迎了上来,挽住了萧燕飞的胳膊,神采飞扬地笑道,“你可用了早膳”

“我让厨房那边一大早先做了些点心,咱们可以带在车上吃。”

就算萧燕飞从头到尾不怎么搭理她,萧鸾飞也毫不在意,径自挽着萧燕飞往荣和堂那边去了。

禀明行程后,带着太夫人那句不太痛快的“早去早回”,姐妹俩出了内院的内仪门,遥遥地看到萧烁早早就在仪门处的马车边等着了。

姐弟三人也没有寒暄太久,两辆马车就一前一后地驶出了侯府的东角门,一路往东而行。

天色尚早,京城的街道上没什么人,雨后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春草的气息,令人精神一振。

这一路马不停蹄,不曾停歇,直到午后才匆匆赶到了码头。

码头自是热闹非凡,不仅有停靠的往来商船,也有像萧燕飞他们一样是特意来此接亲友的,熙熙攘攘。

“船来了”

赵嬷嬷忽然间门激动地高喊了起来,抬手指着河上一艘三帆大船,“殷家的船来了”

十几丈外的河面上,一艘簇新的三桅沙船朝这边驶来,三道以竹子编制成的席帆高高扬起,船上还挂着一道写着“殷”字的旗帜,迎着风猎猎飞舞。

在众人的翘首以待中,那艘沙船缓缓地靠了岸。

萧家众人纷纷上了船桥去接人,船桥是以一艘艘船只搭建起来的一条浮桥,踩上去时,脚下微微摇晃,前几日下过雨,直到现在船桥的船板还有些潮湿。

“是娘”萧鸾飞翘首张望着那艘雄武的三桅沙船。

殷氏缓缓地从船舱走上了甲板,又在婆子的搀扶下,小心翼翼地走过一块摇晃不已的长木板,下了船。

“娘,您瞧着瘦了”萧鸾飞上前了两步,亲昵地挽住了殷氏的胳膊,上下打量着她,“这一趟累了吧”

“外祖父的病如何了”

殷氏穿着一件豆绿色暗纹褙子,只简单地挽了个纂儿,戴了一支碧玉簪,整个人看着略有些憔悴,眼圈微微发青,显然这几天没休息好。

但她的神态平和了许多,拍了拍萧鸾飞的手“我很好,别担心。”

萧燕飞正要和萧烁一起迎上去,脚下步伐一顿,目光越过殷氏,落在了后方的沙船上。

一道颀长的红色身影躬身从船舱里走出,阳光下,青年的大红袍子如血般鲜艳,袍裾被河上的劲风卷起,浑身散发着一种恣意的飞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