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赏月(1 / 2)

加入书签

附中各年级都是提前开学,周五刚好是元宵节,学校上完上午的课后就放学。

校门口拥挤不堪,不少家长来接子女。

方梦觉站在校门口犹豫去哪,衣兜里发出几声震动,她拿出手机,是李若发来的微信。

她看完消息,冷漠地退出程序打开地图,搜索从附中去市图书馆的路线。

或许是日子特殊的原因,图书馆里的人并不多。方梦觉轻车熟路地走到高中物理的书架旁,拿了两本常用的辅导书走到自习室,她挑了个靠窗位置,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

认真学习的时间过得很快,自习室响起悠扬的音乐时,方梦觉才意识到已经6点,图书馆马上要关门了,她利索地收拾好东西,把借来的书放回原位。

走出图书馆的时候,迎面的冷风像尖刀扫过脸颊,她瑟缩着脖子,双手插进衣兜。

天色渐暗,街边霓虹明明灭灭,人行道的半空上挂满喜庆的红灯笼,流光溢彩,一直延伸到看不到的远方。

满目都是红色,来往的人都脚步匆匆似是急着回家,方梦觉慢悠悠地走到路口,无聊地盯着对面开始倒数的红灯。

“妈妈,为什么今天要吃元宵?”身旁有对母女也等着过马路,小女孩穿着厚厚的棉袄,扎着两个丸子头,看起来六七岁左右,粉嘟嘟的很可爱。

那位母亲手里提着一个购物袋,另一只手牵着小女孩,说话带着特有的哄小孩的语气:“因为今天是元宵节呀,吃元宵保佑全家团圆平安。”

“团圆是什么意思?”

“团圆就是爸爸妈妈陪在你身边。”

“那我要吃好多好多元宵,希望爸爸妈妈永远陪着我。”

“那妈妈也吃好多好多,希望能永远陪着崽崽。”

绿灯亮起,方梦觉站在原地没有动,看着那对母女穿过马路,不知说到什么,那位母亲侧着头对小女孩笑,眉眼温柔。

这让方梦觉想起很多年前的李若。

父亲去世的时候正值寒假,春节前夕。消息传来时很突然,一夜之间李若从全职太太变成家里的顶梁柱,一边处理后事一边照顾方梦觉。

那时方梦觉还小,对于“死”没有准确概念,她缠着李若要爸爸,李若红着眼,柔声哄她:“乖啊,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暂时不会回来。”

她那会儿的性格很闹,每天都会坚持问很多次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李若身心俱疲,只好把她先送回娘家。刚到外婆家,李若连饭都来不及吃,就急着离开。

方梦觉很少去外婆家,陌生的环境让她害怕,她紧紧地攥着李若的衣角不松手。

李若蹲下身,揉了揉她的头,喊她的小名:“九九乖,等妈妈忙完这阵就来接你回家。”

她小时候还爱哭,眼泪不值钱地往下掉:“那你什么时候来接我?”

“元宵节。”李若轻轻地哄她:“元宵节就来接你好不好?到时候一起回家吃元宵。”

方梦觉小时候喜欢过各种节日,她知道还有8天就是过年,过完年再过半个月就是元宵,她扳着手指一天天地数过去。或许万事都是有预兆的,那天她把十个手指来回数了好多遍,可怎么也数不清还有多少天,她急得大哭。

李若急着赶车回市里,温色骗她:“妈妈也数不清,外婆数数很厉害的,你去找外婆教你。”

后来她去找外婆,走之前她又回头问:“妈妈,元宵节那天你会和爸爸一起来接我吗?”

她记得那时李若笑得很温柔,眼角泛着光亮:“当然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回家吃元宵。”

当然,那年的元宵没有吃成,爸爸再也不会回来,李若也没有如约来接她,这一分开,就是十年。

十年能改变的事太多了。

那位神色温柔的妈妈变成了林春眠的妈妈,有了新的家庭新的生活;那个爱哭任性的小女孩长大了,变得沉闷阴郁,不招人喜欢没有朋友。

也没有家了。

她有时想,如果小时候懂事听话就好了,或许李若就不会把她送回外婆家,后面也不会发生那么多难过的事。

-

夜晚的风吹得眼角泛酸,方梦觉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和李若的聊天界面,还是中午的消息——

【今天眠眠奶奶要过来吃饭,你什么时候放学?】

【眠眠奶奶比较传统,遇见你的话可能会说不好听的话,你要不要晚点回来?】

接着是一个微信红包,上面写着:好好吃饭。

看似商量的语气,其实早就做好决定,只是通知而已。

往上滑以往的消息,基本都是一些转账红包,两人的对话寥寥无几。

方梦觉对着手机发呆,对李若来说,她现在算什么呢。

一个法律上必须抚养的小孩?还是道德上应该抚养的前夫的孩子?

胃部突然一阵痉挛,她呼出一团白气,手机屏幕蒙上水雾。

痛感把她拉回现实,中午只是简单地吃了个面包,现在被冷风一吹,身体里的每个细胞都在叫嚣喊饿。

还是填饱肚子比较实在。

关掉手机,对面绿灯正倒数到“2”,身后有个男人争分夺秒地冲过去,撞到方梦觉的肩膀,她往前踉跄,心底咒骂他没素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