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斯韦(1 / 2)
五月,一个足以让所有数学竞赛学生震惊的消息打乱了原本平静的集训营。
第一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和水木大学合作设立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中学生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同台竞技,来争取这个国内中学生数学的最高荣誉。
参赛获奖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奖学金,还可以获得丘成桐先生的推荐信,去往国外知名院校。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丘赛的报告提交时间在七月底,而今年imo的比赛在七月中旬,也就意味着进入最后十二人国家队大名单的选手是基本要放弃丘赛了。
前世,叶瑄就因为时间冲突选择了imo放弃了丘赛,而这一世她的内心有些动摇。
数学组的教练们显然看出了学生心里的波动,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纠结的事情。国家队的集训借用的是京北大学的场地,大多数教练都是京北大学的团队,而丘赛则相当于对手学校出来打擂台。
冷懿德倒是比较开明,他支持学生们多角度全面的发展,把目前还在队里的十几位选手逐个叫去谈话询问他们的想法。
魏应辉自然是不用说,本事他就不参加集训,直接免试进入这次的国家队,所以参加丘赛也不影响。
冷懿德主要是怕叶瑄这个小丫头有什么想法,把叶瑄和陈亦桐一起叫进去谈话。
冷懿德:“瑄丫头啊,我知道你向来有主意,但是我希望你给我交个底,你想不想去丘赛。”
叶瑄也没扭捏:“老师,我肯定是想去丘赛的,但是既然我在国家队,我就要对今年的成绩负责,我会在比完imo以后再准备丘赛。”
“这么有信心?imo比完15号了,丘赛的报告730号之前就要提交。”冷懿德虽然知道叶瑄天赋过人,但是研究报告和数学竞赛做题毕竟不是一种东西。
冷懿德:“那陈亦桐你呢?对于丘赛是什么想法。”
陈亦桐:“老师,我和叶瑄的想法基本一致,一切以imo为重,如果我和叶瑄都留在了最后六名,我们俩可以组队。”
叶瑄:“谁说我要和你组队的了?我可抢手了。和你组队你又要老念叨我。”
陈亦桐没有回答叶瑄的问题,丘赛要求以学校为单位组队,在东海中学,叶瑄不会有比陈亦桐更好的选择。
冷懿德出来调停:“你俩组队也是好事,到时候去德国比完赛之后可以直接开始准备丘赛。不过我本来想的是如果有同学觉得备战丘赛时间不够,可以尊重本人意愿去参加六月的亚赛。”
“不需要。”叶瑄和陈亦桐异口同声。
亚赛虽然也是高手云集,但是含金量肯定不如世界赛,魏应辉二次参加国家队也是为了弥补去年没拿到团体金牌的遗憾。作为最顶尖的竞赛选手,最终的目标肯定还是想要去参加世界比赛的。
“好,你们有这份心我就放心了。”冷懿德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让他们去把下一位同学喊进来。
冷懿德早就想好了,如果参加imo的同学想要参加丘赛,他会担任他们项目的外聘指导老师,就算弥补他们的时间损失,但是目前看来,这些孩子的责任心都还非常强。
经过层层激烈的选拔,五月十八号,出征imo和amo的名单都定下来了。魏应辉,陈亦桐,叶瑄,周意晨,易凌峰,李希代表中国队参加imo,而叶瑄的舍友唐梓烆也顺利入选amo国家队。
参赛名单定下来之后,这些选手的任务也没有丝毫减轻,虽然不需要系统的上课了,但是几乎每周都要进行几次模拟考试。
考试和上课之余,叶瑄和陈亦桐都泡在了京北大学的图书馆里,第一届丘赛的题目已经发布。学生们可以自选基础研究,工业应用,商业应用,科学应用一个领域,利用数学知识完成相关的研究报告。
从难度来讲,基础研究肯定是最难做的部分,但也是得奖概率最高的部分。叶瑄还是想要尊重陈亦桐的想法,尊重他的意见。
叶瑄:“目前我肯定是偏向做基础研究的,但是考虑到你的信息竞赛的基础,我觉得我们做应用研究方向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陈亦桐抿了抿唇:“我有一个初步的想法,但是我觉得这可能对你并不公平。”
“你带飞那对我有什么不公平的。”叶瑄倒是毫不在意。
“我想做量化分析的相关的课题,我以前也有系统学过相关的知识。”
叶瑄内心一震,没想到陈亦桐的想法这么前沿,竟然高中就开始向金融数学领域的方向去做了。
叶瑄:“但是如果要做复杂的具有应用价值的量化模型并非一日之功,如果只是美赛水平的建模,我觉得在这种比赛里并不讨巧。”
陈亦桐点了点头:“我知道费劲不讨巧,所以我才说对你不公平,如果你不愿意,我们还是选基础数学的课题。”
叶瑄:“我没说不愿意,你让我先想想。”叶瑄的大脑飞快地转动,在思考当年丘赛的参赛名单。她记得陈亦桐的履历里从来没有出现丘赛这一项,但是他又不可能不参加,那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落选了。
她记得当年丘赛的金银铜牌四个作品有三个都是做的数论相关的研究,只有一个是做了应用性分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