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出新品(1 / 2)
说起来,林远秋来到大景朝马上就要三年了,可去过镇上的次数,一双手都能数得过来。
不过就算这样,比起家里的其他孩子,他还算是好的。
先不说两个从未逛过街的妹妹,就拿三哥和四哥来说吧,他俩上回到镇上,还是去年六月的时候呢,如今已是四月,马上就得一年了。
用林远柏的话说,那就是要有多可怜,就有多可怜啊。
是以,刚刚出门时,林远槐和林远柏也一个劲的想跟着,那巴巴的羡慕眼光,让林远秋都不忍心与他们对视。
其实,若不是今日有重要的事要办,林三柱还真想把两个侄子也带上,在他看来,男孩子就该多出去走走,这样见的世面多了,胆识也就大了。
就像狗子,如今说话做事可都是大大方方的。
就比如告诉族爷不去考府试的那回,说起话来不慌不忙,表现的多好啊。
林三柱自动把儿子的好表现,算到了自己时常带着儿子出门见世面的功劳上。
他还记得第一次带狗子逛街时的场景,那是在林远秋三岁的时候,虽然那一次连糖葫芦都没买上一根,可也不妨碍林三柱背着儿子看了好多好多来来往往的行人。
对于三儿子的这番道理,吴氏直接白眼以对,哼,明明就是爱去街上闲逛,还非得说的这么冠冕堂皇,可真不知羞啊。
最后,林远槐和林远柏是被自家爹给拎回去的。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林大柱和林二柱,并没有不由分说的朝儿子屁股上招呼,而是跟他们保证,等下回再去镇上时,一定会带上他们。
因为三弟的话,林大柱和林二柱都听进去了,何况他俩还记得那日小侄子在族爷面前的表现呢。
不但没有一点紧张,而且和族爷说起话来,还头头是道的,让人不服都不行。
在林大柱和林二柱看来,狗子会有这样的表现,除了读书识字的原因,剩下的,应该就和三弟常带孩子出门有关了。
所以,往后他们也要多带儿子去街上走走才行。
......
子青馆在遂溪街上,与长亭书院相邻。离高掌柜的书肆也并不远,从这边过去,也就半盏茶的时间。
因为夫子已有交代,所以等林三柱他们到时,门房没有拖延,直接把人往会客的茶厅领。
很快,林远秋就看到了正拿着书本翻看的周夫子。
五十来岁的年纪,面庞清癯,两鬓斑白,双目炯炯,看着很有精神的样子,身上一件浅棕色的宽袖长袍穿着,看着个子挺高的。
林远秋上前见礼时,感觉自己顶多到人家腰的位置。
周秀才也在打量着眼前的八岁小童,白净的脸上还带着稚童的圆润,小巧的鼻子,再看眼睛,长得又黑又亮。
单看这双眼睛,周秀才就可以肯定,这孩子一定是个聪明的。
听说已经在族学读书三年,只是不知学的如何。
想到这里,周秀才便开口念道,“六月食郁及?,七月亨葵及寂,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林远秋诧异,这么快就开始考学问啦?
不是应该先自我介绍吗?
林远秋也没多纠结夫子为何不按常理出牌,回过神来后,忙接着文章一句句背了起来,“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见夫子没有喊停,林远秋也就继续往下背,直到把整篇文章都背了下来。
没给歇上一会儿的时间,周
秀才又念出了新的章句,林远秋忙接着继续。
对于背文章,林远秋是不惧的,毕竟先前为了备考县试,一连好几个月的死记硬背可不是说说的。
所以每次等周秀才一念完,林远秋都会很快接了上去。
这让周秀才很是心惊,不是说才学了三年吗,可这会儿自己都已经考到《周易》和《礼记》了,没想到这娃儿照旧一字不漏的背了下来。
想了想,周秀才又开口道:“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
林远秋答:“朝夕曰,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
这是《尚书》中的酒诰篇,这下周秀才可以肯定,这孩子非但学完了四书五经,且书上的文章都已经背的差不多了。
这在同龄孩子中,可谓难得非常了,周秀才心下点头,这样的学生他自然要收的。
而站在一旁,听了好久的高掌柜和林三柱,早被刚刚的考较场面给惊呆了。
与林三柱的激动加自豪不同,高掌柜心里的想法则是,这孩子真的只有八岁?
很显然,周秀才也有这方面的疑惑,可他观林远秋的个头,八岁不能再多了。
对了,周秀才突然想起,自己好像忘记问这孩子的姓名了。
听到让他自我介绍,林远秋也没耽搁,口齿清晰道:“禀夫子,学生姓林,名远秋,今年八岁,小高山村人......”
咦,林远秋?
听到报出的姓名,周秀才当下就是一愣,“姓林,名远秋,你可是今年县试中榜第三十九名的林远秋?”
林远秋点头,“禀夫子,正是学生。”
周秀才顿时嘴巴张的老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