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面舌战(1 / 2)
在那天江如洗梅开二度临时修改了工作计划以后,太学部就正式进入到了前期筹备的过程中。
旁的都还算顺利,就是这个布景这一块……
现阶段的布景技术一共可以分成两大类,其中这两大类里又含有不同的分支,两大类的分界线也并非不可交融的,就衍生出了更多分支。这里大致简述一番,便于理解。
首先就是废土前最常见的实景拍摄,真实性很强,演员的代入感也相对来说会高很多。
人类城市规划和建设基本一致,想要不一样的实景,肯定就要自己搭建。而因为没有成熟的文娱影视产业链,像废土那种大型的拍摄基地因为成本巨大的缘故也尚未拥有发芽的土壤。
另外就是,实景拍摄在干扰性和经费方面完全不占优势,比如说导演要拍一个雨天的话,还得等合适的天气。雨天光线不好吧,还得剧组手动补光。
不过这回宣传片的,都是直接进行的实景拍摄,在用时上会快的离谱。
其次就是统称为特效合成的布景,可以理解为绿幕拍摄,实际画面所需要的东西都通过后期合成。这种布景方式也是目前最为主流的,其中又有细分,ai合成和ar合成,各有各的好处吧。
缺点自然也有,就是演员代入感差,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演员自行想象。真实感也因人而异,真实感和砸钱数量成正比增加。
最后一种,属于是江如洗自己生造出来的,也是太学部在江如洗的一锤定音之下决定的、最主要的布景方式——“虚拟场+3d打印技术”。
“还是有必要再慎重考虑一下的,我个人更加倾向特效合成嘛。虚拟场,还是难说,从来就没看到过有人拿这种技术来拍视频的,不稳妥。”闻秋举手。
祁衡礼也终于没和江如洗站在一边了,只是他提出的建议也就略比江如洗的正常上一点,少烧一点经费而已:“我想做实景搭建,这样更加有助于展现质感和细节嘛。”
徐再晴不能最后一个做反对总结,她赶在第三个开口,只说了几个字:“经费有限,三思。”意思就是万一虚拟场把钱烧完了,又没成。那么剩下不一定有经费去做其他的保底措施了。
“呃……部长,我弱弱的提醒一下,我是负责布景的。你那个新技术说的再好,我对此一片空白,谁去落实呢?”蔺鹤这个小倒霉蛋默默举起了手。
这还是首次有人想把虚拟场技术用于视频拍摄,这项技术出现有一段时间了,也算是比较成熟的,但民用都是用于商业娱乐项目。
至于军用的虚拟场,属于保密项目。
其主要原因就是对经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就这一个缺点可以劝退所有的优点了。况且,虚拟场又不是无可代替,稍微在特效合成上用点心不就也…大差不差嘛。
这也是太学部众人一直在反对的,他们都还抱着如果这个电影的项目失败了,至少还有余钱去做别的项目的想法的。
选择虚拟场,那可就真的没有退路了。
虚拟场,顾名思义为“假的场景”。其实不然,全息拟真投影技术+大量数不尽的交互单元,说白了就是前两者布景技术的最高结合。
投影技术可以重组空气结构,让这一块空气结构的触感和投影出来的那个物体高度类似。全息拟真投影,又强化了演员对于场景的观感,让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而且在场内,所有的数据都是可以调整的,想要的天气、光线、风力等等,在后台调整数据,前面的场内大量的交互单元就会依照着运行。
这样剧组大量费时费力的工作也轻松了许多,布置一个合适的场景,和设计一款游戏的运行结构一样简单。
举个例子便于理解:
演员这会需要抚摸一片叶子,实际上他摸到的略微带有一点阻力(摩擦力大概和这片叶子的光滑程度差不多)的空气。
但在监视器里,那一片被拟真投影出来的叶子,会在交互单元的作用下出现被抚摸以后应有的状态,比如出现弯曲、褶皱之类的反应。
当然,毕竟是要进行长时间拍摄的,大部分道具是需要使用3d技术打印出来的。总之在江如洗的思想实验中就是虚实结合,效果极佳。
可旁人哪里看得见他脑子里想的东西。谁知道虚拟场和3d打印技术结合起来,到底效果怎么样?万一就,不怎么样呢?
大家只知道从一开始,这个宣传项目就莫名其妙的定了剧本、定了演员、反复打乱工作计划,甚至演员到现在他们也没见着个人影。
这些最开始都能忍,直到江如洗说要用虚拟场+3d打印技术来革新布景……
前面那些鸡毛蒜皮的小意见不合没有人正面提出过,是因为都还没有正式落在实处。可这会不行了,现在提出来的方案,可是要真的开始去做的。
他们怕出错,怕失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