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40三件礼法事于例不通,礼须改正(2 / 2)

加入书签

婉儿回去后,姜沃跟崔朝依旧在院中坐着,只是话题从礼法,变成了太子。

"自打咱们回京,陛下与我倒了好些有关东宫的苦水。"而且,崔朝很怀疑,要不是正好赶上夏日皇帝精神最差的季节,可能这苦水还要翻好几倍。

以至于崔朝最近叹气频率直线上升,他自己都道:"回京这才多久?都不太到一个月。我觉得比在外面三年都累。"

"陛下也不懂,与东宫为何父子之间渐生分至此。"

用皇帝的话说:弘儿除了不做那些"明火执仗"以刀刃伤己"扬言要投奔突厥"等惊世骇俗的事儿,别的表现,有时候真的很像当年大哥--不肯与他这个父皇好生交流,父子两人除了帝王与太子之间的谈话,其余几乎再难有亲密之言。

给皇帝委屈的:"朕又没有偏疼一个'魏王',父子之间何至于此?"

但有的话,哪怕是崔朝也不能跟皇帝明说:大概在太子心里,天后就是那个'魏王',甚至是远远超过'魏王'--父皇已经夺了属于

他这个太子的监国权甚至继承权,与了旁人。

不管那个人是同胞兄弟,还是生母,对一个太子来说,都差不多。

姜沃亦随之叹气。

她是想起了蜀地之行,与大公子的谈话。

那时李承乾说过一句:"做太子,像是漫长的,没有止境的一场贡举。"

人,不是机器。

是人就会被感情左右。

如果抛开现在太子李弘跟李承乾的能力区别不谈,只谈做太子,不,只是做儿子的心态问题。那么两人可能走到了差不多的心理上的死胡同,开始了"叛逆期"。

如果说李承乾当年的'叛逆',是那种:我就不学好了,我就惹是生非甚至伤害自己,让父亲生气伤心,也感受下他的痛苦。

那么李弘则是更常见的,沉默的叛逆。跟父母产生了深重的隔阂,觉得父母的管束令他窒息。

因此他是听不进去父母的'为你好',听不进去皇帝的'你要跟着朕学,跟着你母后学'--他打心底里不接受这种指令式的'你得学我们'。

反而像心理学上讲的,完全激活了大脑'反抗机制'。别人说'往东',大脑立刻下意识'西边怎么不行呢?'

姜沃第一万次跟崔朝感慨:亲子关系,真是永恒的难题啊。

然而在皇室里,除了亲子关系,又还有君臣之分。

**

而这一夜,紫宸宫中,帝后也在商议儿子之事。

皇帝这日精神还不错,因而特意问了媚娘:"之前咱们不是商议过,弘儿不急着入朝,大婚后好生养一养身子,若是能早有子嗣就好了。"

太子已过二十岁,对皇储来说,也该早有子嗣,以安国本。

当然,皇帝不肯承认,他心里还埋着一点......要不看看孙子行不行的心态。

媚娘颔首:"说是如此说,但陛下没见诸臣上书的样子,再不令太子入朝,奏疏要淹了紫宸宫了。"

皇帝蹙眉。

媚娘缓声道:"罢了,姜相之言有理。弘儿自小熟读经史子集,只去礼部整一整礼仪之事,不会多操劳。也免了那些臣子借题发挥,又生出许多浮事来,倒是搅的朝堂不得安宁,做不得正事。"

说罢又轻叹:"也难为她了。在东宫事上,其余宰相不开口无妨,她不开口,旁人就背后多有言语,指她怨怼东宫。"

皇帝按着眉心:"那便如此吧。"

媚娘将丸药化开递给皇帝:"说起礼部--有一桩礼仪之事,我早就想改了。正好趁着礼部近来在重修太子大婚典仪的各细则,一并改了才好。"

说来,媚娘摄政三年,也是先抓政令人事,间或还要低调挑一挑将来可用的武将,在皇帝不会忌讳的情况下戳一戳兵权。

如今总算能腾出手来整一整礼法之事了。

而她第一件要改的礼法事,也正是跟两个心爱的女儿相关的。

皇帝接过药碗,随口问起媚娘何事。

"关于公主出降的礼仪。"

事关掌上明珠,皇帝连喝药的动作都停了,眼睛都亮了些:"媚娘给曜初挑好了人家吗?"

今年定下太子妃之后,皇帝也想给女儿定亲,只是一直挑不到合适的。

媚娘摇头:"陛下,别说定下人家了,若不定下公主出降礼仪,我是舍不得曜初去受委屈的。"

皇帝不解:"谁敢给咱们公主委屈受?"

媚娘道:"近来我观先帝诸公主出嫁旧例,见到一事。"

"先帝南平公主,下降于时任礼部尚书王挂之子。王?以《仪礼士昏礼》为戒,令公主亲执笄,行盥馈之道,且受公主谒见。"

媚娘冷道:"若是曜初出嫁,遵行此礼,那不如留在我身边!"

行盥馈之道,便是亲自侍奉尊者盥洗及进膳。帝后疼爱女儿,在宫中都未曾让女儿给他们行过什么'盥馈之道'。

皇帝听过后摇头道:"不会如此。当年情形不同。王挂海内名士,又是重臣。而且当时王挂在给四哥做老师。"

当时王?为魏王师,先帝为教导儿子尊师重教,亲口对魏王说过'敬王?如见朕',以至于魏王李泰当时见了王?都得先行礼。

"而南平皇姐,又非朕之嫡亲姊妹,原身份和性子软弱些。"王挂以'礼法'令其行礼,也就行了。

而且南平公主也没一直行礼--几年后,王?之子掺和进了李承乾谋反案被流放了,公主转头改嫁了。

"咱们曜初如何一样呢?"

媚娘依旧摇头道:"但有王家与南平公主旧例,就总有人觉得那才是'恪守礼仪',是公主'贤德之举'。"

"曜初将来不做,只怕还有人指责于她。"

"不如就借着这一回,直接令礼部重修完善公主出降的细则。"之前的礼仪中,就没有明确规定公主次日见公婆,两方该如何做的细节。

皇帝当即颔首:"好。"

又嘱咐了一句:"这是要紧事,到时候朕也要过目。"

皇帝喝尽了药后想了想,忽然又加了一句:"既然弘儿入了礼部,这件事就交给他。"

媚娘沉吟道:"陛下,还是交给礼部尚书吧,毕竟从前公主置幕府事,弘儿便觉不妥......

皇帝打断:"这不同。幕府之事,乃额外加恩于公主。此番,则是保皇室公主之尊。"

公主出降,与家族之间结两姓之好不同。公主会带给夫家驸马都尉的官职,以及将来与驸马之子的爵位。

皇帝将瓷盏搁在案上,发出清脆一声响动:"哪怕他跟咱们这做父母的日益生疏。但朕不信,弘儿会糊涂到连妹妹们都不顾。"

要自己的亲妹妹们去跪别人,服侍别人有什么好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