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1 章(1 / 2)

加入书签

并未留给他太多准备的时间,不过几日,举子们一同登上金銮殿。

内侍高声宣道:“陛下驾到——”

赵在泽连同其他举子一同跪地相迎,口称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圣上看着这一水的新面孔,露出些许笑意:“诸位都是饱学之士,而今朕有一题,想请教诸位。”

“此为,安邦定国。”

众人屏息听题,听闻这四个字后,皆是沉下心神,思考着如何作答。

安邦定国,一说外敌,二说内政。

结合他一路走来,赵在泽大胆猜测,圣上欲要发展民生之计,而非泛泛空谈的大仁大义,他提笔作答。

见他这么快就有了计较,旁人无不心慌,也纷纷提笔落字。

圣上瞧了眼赵在泽,心中讶然。

若论在场学问最深之人,恐怕尚不能争辩个清楚明白,但若论谁在出人意料,那么便是这位赵家的大公子,赵在泽。

后生可畏啊。

圣上举步而下,来到他身侧看他作答。

“其一,安邦。儋州北接戎狄,东邻西夷。”

“其二,定国。沧州人多地茂,物产丰饶。”

“……”

他从几大州府出发,言之有物,阐述了现状及问题,又列举出几条可行方案,有总领纲要,更有分化细节,更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内容详实而准确,可谓面面俱到。

这一瞧便忍不住看入了迷,随着他一字字落下,圣上的眉头也越皱越紧,旁人见状更是不敢发出声响,内心也为赵在泽捏一把汗。

赵在泽越写越多,越写越投入,根本无暇分心顾及殿中情形,及至最后一字写完,他才陡然惊觉身畔已有一人。

“甚好。”

圣上一指点于他所书一行字,问道:“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1]

“何时方为正时?”

赵在泽跪拜行礼,恭敬答道:“此时尚需圣上定夺。”

虽为农时,然新政实行,当在帝心。

“好。”

时间已至,内侍上前收走所有答卷,圣上并没有再当庭阅过,如今谁是状元,已经非常分明了,顿时便有无数晦暗目光看向赵在泽,赵在泽面色如常,未有失礼之处。

“出了吗出了吗?”

外头无数人翘首以盼,但见举子们一一走出宫外,皆是愁眉不展,他们这幅表情,让外面等着的人心中忐忑,纷纷问道:“可是极难?”

“罢了。”

更有人长叹一声,摇头便走。

“到底发生何事了?圣上所出题目为何?”

另有一人见旁人如此心焦,便出声解惑道:“题为安邦定国。”

“啊——”

“这可如何作答?”

众人哗然,往年也不过是给个确切的题目,今年怎得如此笼统且晦涩,一个不好说不定要被打成有不臣之心,若是在这里便惹了嫌恶,日后仕途可怎生是好。

怪不得举子们皆是心事重重。

赵在泽走出宫外,赵在凌和赵在洹一齐凑了上来,他们也听说了,一时间想问又不好问,只巴巴地看着他,眼神担忧。

旁人忍不住偷觑赵在泽,心下叹服。

见学子们都不经意地看他,于是所有人纷纷转头也看着赵在泽。

“?”

赵在凌莫名其妙地看着旁人。

“哎。”

“到底怎么了?”

“赵公子可谓出尽风头,我辈不如也。”

有人丢下这么一句话,大步离去。

一时间大家的眼神各异,或是探究或是怀疑或是好奇,赵在泽拱手对场外众人说道:“在下才疏学浅,诸位见识更在我之上。”

他不卑不亢,语气谦逊,温和有礼,并未作出一副自大不凡模样来,倒是让人高看他几分,那些包含恶意的眼神也慢慢散去。

赵在洹凑近了赵在泽,悄声问道:“大哥,你悄悄告诉我,你是不是得了状元?”

赵在泽瞥他一眼,淡淡地说:“少打探。”

“莽撞!当心旁人给你安个窥视帝心的罪状。”

赵在凌低声呵斥,神色颇不赞同。

不多日,结果已出。

状元,赵在泽。

举子们深知殿试情形,对这个结果都有猜测,但是京城众人则是震惊,虽然赵在泽确实是洗心革面了不错,但大家没想到他真个就能翻身地如此彻底,从倒数一跃变成状元。

这怎么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