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 章(1 / 2)

加入书签

赵在凌刚回府便看见坐在地上的赵在洹,他停下脚步,走上前去:“三弟。”

赵在洹扭过头去,自顾自地生着闷气,没搭理赵在凌。

“怎么了?”

他不肯开口,揪着石头缝里的野草。

“我看这府中可省下一二两银子了。”

赵在凌悠悠说道:“日后这除草的活计便交给三弟了。”

“嗤。”

赵在洹:“除草尚有一两银子。”

“哦?”

“那你可知平民劳累一日可得多少?”

他这一问,正好触了赵在洹的耿耿于怀的心结,赵在洹一下跳了起来。

“一日却也不过三十文钱!你这般问我,又如何?”

“三弟。”

赵在凌语气低沉,他想到今日所见所闻,凡人劳碌一生,不过为得碎银二三,家口几口饭食,可他不过一抬手,便轻松花去白银无数。

他从未为家中做过什么,一味花天酒地,不知疾苦,不知世事艰难,那一箱千两黄金,是他所背负的债与责。

“一日三十文钱,母亲送你去往学思堂,夫子所收束脩为一年百两,更不提文房四宝,和素日的吃穿用度。”

“三弟,我且问你,十文何抵百两银?”

赵在洹咬牙:“可是,再如何,也不应蒙骗于我,这又是何道理?”

“我今日方才眼清目明,知晓母亲一片苦心。”赵在凌拍拍他的肩膀,宽慰道:“莫要一叶障目,不缘此山。”

“你性格莽撞,行事只凭意气,成大事者,当粗中有细。”

赵在洹沉默下来,他想到白日里一脸笑意的母亲,又想到晚间毫不留情的母亲,他攥紧了拳头,只是他颇有些固执,没有那么容易便放下。

“那我便当一莽夫。”

“有勇无谋,不堪大用,这当真是你所思所想?”

大公子赵在泽信步而来,他本是出来透透气,却见两位兄弟聚在一块,这倒是难得,他们几个兄弟素日里来是谁也瞧不上谁,互不搭理。

只是听到这里,到底忍不住。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你若不成器,便只管这般行事,到时自有赵府替你善后。”

“便当一世富贵公子罢了。”

赵在泽面容平静,并不温声劝慰。

“你!”

赵在洹倏尔抬眼看着他们:“你们倒是装起正人君子来了,可这京里谁人不知何人不晓,赵府出了几个纨绔公子。”

赵在泽眼神微沉:“莫非你不是?”

“成日逃学不见人影,你又立下何功?”

赵在凌反问他,一时让他哑口无言。

兄弟间难得的谈话不欢而散,几人各怀心思,回了自己的院子,赵在洹坐在塌边,洗去一身尘埃,他看着自己的双手。

是他不懂母亲苦心吗?

缘何大哥二哥都如此维护母亲。

他摸了摸自己身上的桑蚕丝织成的中衣,细腻丝滑,与白日里的粗布短打大不相同,桌案上的发冠发带也无一不珍。

他从未睁开眼看看这世间,却妄想着平定天下,开出一个太平盛世来。

赵在洹捂住眼睛,一拳抵在心口。

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一个纨绔。

他这般的梦想,又该如何实现?

风荷院。

“夫人。”

常青安把铜板放入木匣:“不必收入库房,就放于房中。”

“是。”

漆黑的檀木匣被她珍而重之地收入柜中,虽然不过是三十铜板,同那柜中华贵首饰大不相称,但与她而言,这是她常青安收到的,第一份礼物。

是三儿子的一片赤忱。

总有一天,她会抹去那些尘埃,露出那份少年人的意气风发,名满京城。为此,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决不允许任何人的阻挡。

次日,赵府一家人聚于大堂,如昨日一般用早膳。

赵在洹克制着自己不去看常青安,赵渝则是悄悄看看大哥,又看看二哥,再瞧一眼三哥,最后则是飞快地瞥一眼常青安。

她捏紧勺子假装目不斜视地咽下一口粥,心中忐忑。

怎么感觉今天气氛有点不对劲?

可是她左看右看,也没看出个所以然,难道,是因为她?

赵渝暗暗心惊,脑子里飞快地把近日里发生的事情回想一遍。

她昨日用了膳食便回院中待着,养花绣花,她偷偷地绣了一块帕子,准备送给母亲,莫非是母亲不喜帕子?!

正在这时,一道声音响起。

“夫人用膳怎得也不叫上妾?”

妾室王双双踏入堂内,笑意盈盈。

她今日梳了个飞仙髻,面上又化了个桃花妆,可谓是美艳十足,明亮的□□衣裳与常青安的一身青袍形成鲜明对比,她是人比花娇,而常青安恐怕就是那“绿叶。”

赵在泽、赵在凌、赵在洹和赵渝都放下了筷子,沉了脸色,只是常青安还没发话,他们也没有先出言。

常青安面色如常,好似没瞧见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