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 章(2 / 2)

加入书签

正在被热烈讨论的、疯狂惦记的胤礽,早就偷偷摸摸的跑了出来。

他到底不是鲁莽唐突的性子,走之前顺便遍揽了相关的资料。

康熙不曾在此处上瞒着他,遍地的资料任他查看,而从呈上的奏折、信函中,对于此次的战争,胤礽心中也有了大概的轮廓。

待到了解的差不多的时候,胤礽觉得胸有成竹了,便仅仅收拾了一些行囊,带了一些金银就上路了。

当然走之前,胤礽还是做了十足的准备,说是不可能说的,以他对于阿玛的了解,阿玛也不可能同意他去前线。

所以,胤礽便给自己的贴身的太监留了一封信,又交代了他别声张,直到阿玛派人来询,再把信交出去。

然后就骑着自己的爱马问着人、循着路向萨里克河的方向行去。

乌兰布通峰便在萨里克河的旁边,也是此次大战的主战场,他的南坡是无法攀登的峭壁,北面则是一个可以攀登的陡坡,若是想要攻下,便只能从北面进攻,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易守难攻的地形。

而噶尔丹的大军便扎营在这座山上,他的军队驻扎在山脚,山顶则是他的军营大帐。

这些并不是秘密,胤礽随便问一个人都能知晓。

康熙行宫在巴林右旗,距离乌兰布通峰并不远,骑行一天时间便也可以到了,胤礽是下午出发的,晚上随意找了个地方休息一晚,到达的时候正是上午。

原本胤礽还在担心自己没有带仆从,找不到具体的地点。

然而,他还未到的时候,便发现自己的担心纯粹是多余了。

具体的地点很很好找,那充满着火炮射击、轰炸,时不时还有人声的尖叫、嘶吼的方向便是了。

循着声音,便能够辨的大致的方向,胤礽轻而易举便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不过并没有急着向前而去。

而是停在原地,用千里镜观察起正在进行的战局。

清朝是十万大军,福全在吐力根河安营扎寨,营盘四十座,连营六十里,首尾联络,蔚为壮观。

千里镜一转,便看到了战场,首先引入眼帘的便是连绵不断的、宛如城墙的,由驼峰组成的“驼城”。

数千峰骆驼被束起蹄子卧于地上,背上加上箱剁,顶上再铺上湿毛毡,环形排列,形成临时的城池,噶尔丹的士兵便置于此,手上拿着滑膛枪,正在攻击。

胤礽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景象,一时也惊了下,略思索了下,心中也没什么好的主意。

转头再看一下自家的军队,顿时懵了一下,三三两两聚成一团,毫无章法,虽然有兵士动用这火炮正在疯狂射击,可是,很明显,既无掩体也无压制,清兵的伤亡要比噶尔丹的士兵要多得多。

在定睛一看,那三三两两的聚集成团的中心赫然是此次军队中的核心人物,地位越高,身边围着的人越多,如索额图、纳兰明珠之类的,甚至选了数百勇士围在身边进行防护。地位低的,也会抽取亲卫三四人,围在身边。

这怕不是都被国舅之死吓破胆了吧?

胤礽危险的眯了眯眼睛,这算什么?一点用不起,反而来了进行拖累,这些人怕不是来度假的?如此畏首畏尾打什么仗?

千里镜一转,便看到自家大哥一脸桀骜不驯、不耐烦的骑着马站在中间,嘲讽的看着周围贪生怕死的一种官员,那表情叫一个讽刺。

这场战争一直打到午后才停下来。

胤礽也一直看到午后,待战争平息,才打马向前走去,一边走,一边思索着今天上午看到的战争情况。

火炮确实可以对驼城造成伤害,但是,这伤害实在是太有限了,这么一场战争下来,在清军的火力明显强于噶尔丹的情况下,反而形成了清军的伤亡惨重,而噶尔丹伤亡远远小于清军的局面。

同时,胤礽也仔细的观察了噶尔丹所用的火器,虽然己方的数量、种类、火力能对其显示出压制,但是,很明显也能看出噶尔丹所用的火器明显比我军使用等武器先进多了。

不然也不能至于能造成清兵如此大的伤亡。

这火器似乎是从沙俄进口而来的。

胤礽沉思,想起之前看到的奏折,大清帝国要求沙俄取消对于噶尔丹的武力援助,就前几日,沙俄因害怕与清贸易受到影响,而给予了回信,将取消原计划要向噶尔丹出售的三千支滑膛枪。

“站住!来者何人。”

定睛一看,胤礽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走到清军营帐,拦住自己的正是巡逻的卫兵。

胤礽翻身下马,眉毛一挑,拿出自己的令牌。

“交予抚远大将军,太子来访。”

那侍卫接过令牌,草草的看了一眼,又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太子,像周围的人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侍卫两边分开放行。

胤礽将爱马交给侍卫,自己向大帐走去。

侍卫瞧着他的背影,嘴里嘟嚷了一句,“又来了个活祖宗。”

便又自去巡逻了。

胤礽耳朵动了动,回头便看到侍卫离去的身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