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明月(2 / 2)

加入书签

“之于这个国家,若有明君统治,海晏河清,谁来坐这个皇位都是一样的。母亲已经替你选好了人,如果你离开,他可以很好地替你掌管国家。”

她那时候不理解母亲话中的含义,可是后来,谢偃入宫,不久后母亲猝然死在了一场刺杀,她登基,谢偃摄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母亲爱她,替她考虑了太多。

她握住了遗诏。

母亲希望她能离开,而她却选了母亲不希望的那条路。

“为帝之路艰辛,如果阿念选择当女君,必须经历考验。”

“无论你最后选什么,母亲都希望你不要后悔。”

这皇宫中,有她割舍不下的东西。

她抬眼看着天空,今夜恰好是望日,圆月高挂,皎皎然月色从天而降,薄纱朦朦,仿佛在地上铺上了一层霜。

她摸了摸鼻子上蹭的灰,明知道那是遥不可及的孤高明月,却还是想要奋力一搏,将他摘落下来。

她将瓷瓶放入袖子中,手指收拢,将那张羊皮纸的遗诏紧紧攥在手中,等着信号。

就是今夜了。

如果谢偃没有依约给她放烟花,她也有办法,她这宫殿里面,还藏了火药,谢偃不放,她自己会点燃。保证万无一失。

谢偃没有失约。

宋徽云在院子里没站多久,突然,天边传来类似于惊雷般的巨响。

“呯——”

金色的花火在天空中绽放,巨大而绚丽,大到整个上京都可以看得见,照亮了整个天空。

一朵转瞬即逝,而后又一朵紧接而上。

烟花陆续绽放,光彩四溢,落在了宋徽云眼底,宫里宫外的人纷纷驻足旁观。

几个正在干活的小宫女停下了手中活,抬眼看天,“为什么今天要放烟花呀?”

“你们不知道吧,是陛下想要放,然后求到了太后那处,太后便允了。”

“其实,太后和陛下似乎也没有传闻中那么敌对,陛下想要放烟花,太后就放了,还有陛下之前受伤,太后也日日守在她身边。”

“是呀,主子们的心思,可真是让人猜不透……”

上京城长安街上,孩子们兴高采烈地鼓着掌,伸手指向那绚丽的烟火。璀璨花火映入他们的眼底。

路人抬眼看向天空。

真是奇怪了,现在又不是过节,又不是庆祝什么事情,为什么会放烟花呢?

城外,崔瑜身着银色盔甲,沐浴着月光,一身寒光。

探子来报,陛下已经发信号了。

寒风萧瑟,他拔出身侧的长剑,对身后中士兵发号施令。

“听我号令,陛下有召,和我一同入宫,清君侧,诛反贼!”

成群的甲兵涌入上京城,街上百姓被吓得逃窜回家,紧闭门户。

他们生在天子脚下,习惯权斗和兵祸,见了跑得比谁都快,很快就为军队清出了一条无人大道,直逼皇城。

宋徽云这些年苦心经营的重心在于崔瑜。崔瑜是她真正信任心腹。

他是武将出身,却有文臣的才智和巧舌如簧,这些年他潜移默化收拢了不少战场上退伍的老兵,又劝服了山匪,甚至连军营里部分士兵也纳入麾下。这些士兵近些天默默聚集于上京城,要么化为平民住在城内,要么埋伏在京城外,伺机而动。

他们日夜守候,厉兵秣马,就等着帝王号令,共襄盛举。

现在女君唤他们了。

皇宫的禁卫不堪一击,也许谢偃这次真的毫无防备,宫城很快就被士兵攻破,一切比想象中的要顺利。

宫人无论男女老少,尖叫着逃跑,却很快又被他们捉了回来。

崔瑜练兵严格,军士都是按照朝廷正规军训练的,士兵不会滥杀无辜,只是将逃跑的宫人打晕或者集中收押。

他叮嘱士兵将所有宫苑都包围,围而不杀,不能出人命,也不能让任何人跑了,将来要全听陛下指令发落。

只有,一个人除外。

这个人,他得替宋徽云解决。

崔瑜点了士兵,径直往平惊宫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