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羡慕(1 / 2)
92年12月云影
冬季寒风吹过干枯的树枝,村里人开始减少出门的次数。
一旦开始下雪,村里除筹备神祭之外的绝大部份活动都会停滞,祭祀之后家家户户都会靠先前储备的柴禾跟食物安稳的在小屋里度过漫长的冬季。
王凯自己靠缝制衣物已经换到了足够的参薯和木柴,不仅如此,他也做好了月末从对面世界携带食物过来的准备,肉、蔬菜、煤炭……那些东西上辈子就帮助他渡过了在上河村的第一个冬天。
做工并不精良的石头屋子里许多石块都能够挪动和拆解,部分地板还没有覆盖石块,所以王凯可以在屋子里许多地方设置暗格藏匿食物,只要别吃得红光满面,村里人并不会注意到。
月底石门开启,回到县城里就是元旦,家里能吃的东西几乎没有了,王凯把自己从对面世界的参薯拎出来处理。
圆嘟嘟的参薯在通过石门的一瞬间就已经瞬间死亡,它们无法再发芽生长,如果不尽快处理,这边世界的霉菌会很快侵蚀它们让它们腐败变质。
参薯看起来有点像土豆,在对面世界的上河村里条件一般的家庭会将它煮汤吃,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就很少吃参薯汤了,他们会把参薯加工成粉,然后烤成面包食用。
王凯以前去村里人家做工的时候就做过这个,先把那些拳头大小硬邦邦的参薯洗干净去皮用石刀切成小块,然后用木槌在石槽里用力捶打。
捶打的过程要用力均匀,等到所有纤维都打散,打成细碎的糊状以后用干净的麻布将糊状物包裹着,在清水里头搓洗出淀粉。
含有淀粉的水需要放置澄清几个小时,倒掉上头的清水,底部剩下的就是淡黄色的淀粉,在风口上晾晒干燥以后村里人会将原来搓洗剩下的纤维晾干捣碎再跟这些淀粉混合起来,这种看起来粗糙的“面粉”就是本地人烤“面包”的材料。
上辈子王凯刚来村子的几年村里人搓洗淀粉还有晾晒的步骤都不许他接触,因为村里人都认为处理参薯糊糊变成“面粉”是一种值得代代相传的高深技巧,外人不能去接触他们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是“敝帚自珍”了。
王凯现在当然对制作参薯面包的方式门清,他还会不少参薯的改良吃法,把参薯从对面世界带过来,烹饪以后味道会更棒。
味道更棒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一切东西在通过石门的时候都会被“强化”,这种“强化”是基于王凯的潜意识进行的,比如说参薯在王凯的认知中属于食物,那么带过石门的时候参薯的口感就会变好,营养成分会变得更加丰富,倘若里头本来有对身体不好的成分,这些成分也会被自然剔除。
王凯一直都认为这一系列转变是石门杀死除自己以外所有生物的原因。
除非有宝贵的空间包,包裹着活物将它们与石门的作用隔绝开来,否则任何存在都无法逃离石门的改造。
家里没有烤炉,王凯带过来的十来斤参薯忙了大半夜也就蒸出了三十来个参薯馒头,撒了酵母菌没加糖,看着黑乎乎不太漂亮,但吃起来萱萱软软还是香得很,嚼几口以后淀粉被唾液酶分解成糖分,越吃越甜,一顿饭两个就能吃得饱饱的。
过了这么长时间,王凯又一次给爸爸妈妈做了早餐,他把早餐留在灶台上就出门上学了,王春城和林佳音醒来的时候揭开灶台上的盆,看到盘子里黑乎乎的馒头和咸菜,发愣了很久。
他俩都以为跟儿子的嫌隙就算过去了,一家人没有隔夜仇,这都快一个月,也该冰释前嫌了。
可是王凯中午依旧在饭馆里打工,并没有回家里吃饭。
寒风里王春城跟老婆哆哆嗦嗦坐在炭火盆边等着修自行车的客人上门。他看到了骑自行车的二哥,二哥穿着油亮的皮夹克,自行车横梁上载着儿子,后座上坐着老婆,一家人有说有笑迎面过来。
王春城赶紧挤出笑脸站起身来打招呼:“二……”
可惜那三个人的注意力恰好被路对面一棵树吸引过去,没有看见他讨好的笑容。
王春城讪讪地坐回来,羡慕地看着那家人。
王春城再也没能忘记县城里那个傍晚。
他的目光都随着哥哥一家人渐渐远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