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鱼酱酸(1 / 2)
午饭后,萧母开始着手做洗衣粉,在宁凝的指导下,她已经完全掌握了制作方法,甚至笑道:“如此碾碎研磨,倒是找到了当年待字闺中,调制香料的乐趣。”
萧延昭见母亲已经可以很平静地提起从前的事,心中也颇感宽慰。
趁着日头好,萧延昭干脆就在院中教弟弟识字,宁凝则坐在旁边蹭课旁听。
萧延朗今年八岁,因为家中变故,根本没怎么读过书,萧延昭就亲自默写了一本《三字经》,当做启蒙教材,主要是为了让萧延朗识字。
对于村户人家来说,纸张是极为贵重的,宁凝和萧延朗都舍不得直接在雪白的宣纸上练字,干脆折了一根小树枝,就在地上练习,将笔画写熟了,再认下一个字。
对于宁凝来说,她有前世的学识和记忆,压根不是真正的文盲,只是以前没接触过繁体字,大多只会读,不会写,学字的目的其实记住繁体字的写法而已,这些对于她来讲也不算很吃力,因而学的又快又好。
萧延朗本以为自己已经算是天资聪颖,过目不忘了,没想到二嫂更强,学的比他还要快,小孩子最是不服输,心中反而和宁凝较上了劲儿,学的比独自一人时用功多了。
待到申时,那群小孩子成群结队地敲响了萧家小院的门,每人手中都端着小桶,里面装了不少爬岩鱼,还有一些别的小鱼小虾。
宁凝仔细看了看,那些小鱼虾还新鲜着,在桶子中不停翻腾,银青色的表皮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的。
她满意地点了点头,指挥孩子们把桶内的鱼虾倒入早已准备好的大水盆中,又将早已准备好的饴糖逐一分派,小孩子们拿着饴糖,欢欢喜喜地到其他地方玩去了。
萧母也停下手中的活计,跟着宁凝一道,望着水盆里的鱼虾,大一些的有半个手掌大小,小一些的甚至还没有自己的小拇指大,她实在不知道这一大盆的小鱼小虾,要如何变成美食。
宁凝喊了便宜相公来帮忙,将盆中的爬岩鱼全部去除内脏,洗净剁碎。而后将处理好的茱萸果子配上生姜和蒜,同样剁碎,与鱼一起,搅拌均匀。
再加入适量的盐巴和甜酒,一起倒入家中的泡菜坛子中,充分搅拌,最后用清水封住坛口,招呼萧延昭帮忙将坛子放置在后院的通风处。
萧母看的目瞪口呆:“我原以为是要将这些小鱼小虾下锅直接炒呢,没想到你竟然是要腌制?”
宁凝一边搓洗双手,一边笑道:“这是鱼酱酸,特别万能,有了它,咱们去摆摊的吃食也就有了着落!”
萧母还是不太明白这酱能做什么,但见宁凝如此自信,她心中也跟着期待了起来。
鱼酱酸其实是西南贵州那边的美食,爬岩鱼与姜蒜和辣椒一起腌制,能转化出非常高的谷氨酸,是制作辣酱最天然的添加剂。这样一起发酵,在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共同作用下,会让鱼酱形成一种非常独特的鲜辣口味。
这种酱,既可以作为配菜,也可以作为辅料,甚至可以替代盐巴的作用。任何食物,在烹饪的时候,加入一勺鱼酱酸,就能得到纯天然的鲜香酸辣风味。
鱼酱酸甚至还能用来当做火锅底料。
上辈子宁凝就爱极了这个口感,有时候,单单就着一勺鱼酱酸,都能吃下两碗米饭呢!
而且鱼酱酸用量很省,寻常人家,一坛子可以吃一整年。
这里没有辣椒,只能用处理过后的茱萸果替代,风味应该会有所消减,但也是难得的增味剂。
这些自然没法向萧母等人解释,只能等鱼酱酸腌制成功后,现场制作,让他们尝一尝了。
水盆里剩下的鱼虾宁凝也没打算浪费,这个时代有常见的香料,却缺少味精这种后世人工生产的调料。想要得到“鲜”味儿,不能总去炖骨汤或者鸡汤,只能靠这些小鱼虾来试一试了。
将盆中剩下的鱼虾同样处理干净,去除内脏,然后仔细用盐巴将鱼虾表面涂抹均匀。
宁凝取了块干净的白布,将鱼虾晾晒在白布上,等到晒干后剁成小碎末,当做调味品,可以给食物增鲜。
将这些都处理好,宁凝又去给豆芽洒了些水,然后又将明早要用的豆子泡发上,这才歇下。
萧母那边的洗衣粉也制好了,正在往白瓷瓶中灌装。
“估计明日见了李掌柜,会继续催着咱们供货的。”宁凝拿着灌装好的洗衣粉端详着。
“那感情好,这东西做起来比豆腐省力气,盈利也比豆腐多。”萧母倒是很高兴。
宁凝摇了摇头:“豆腐这样的小本买卖,都招来了宋大娘那样的人,若是洗衣粉彻底在市场立足,恐怕眼红的就不是村里的这些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