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卤汁豆花(1 / 2)

加入书签

将豆子磨成浆汁,用大火煮开,然后再将点豆腐的石膏分批加进去,豆浆就会凝固成白花花的豆花,将豆花压实成块状,就成了豆腐。

豆腐里的水分多一些,口感更嫩,就是现代人常说的“嫩豆腐”,而若是豆腐中水分较少,则是“老豆腐”。

说起来简单,但其实做起来也并不容易,点豆腐时豆浆的温度、加石膏的时机和速度,还有压制豆腐时的力度,都是极为考验手艺的。幸好穿越前,宁凝一直在做豆制品工业化的研究,这些步骤早已不知实操过多少遍了,因此她对这豆腐生意是极有信心。

第二天,天还未亮,宁凝就与萧母起身来到院中,准备磨豆子。

泡发了一晚上的黄豆早已涨大了一倍有余。宁凝将小磨盘搬到院子正中,让萧母摇手柄,她自己则往磨盘的孔中不断加豆子和水。

这磨豆子也是有讲究的,宁凝嘱咐萧母磨速要均匀,与加水和豆子的速度相配合,这样磨出来的豆浆才能细腻顺滑。

石磨不停旋转,乳白色的豆浆源源不断地流入盆中,散发着一阵阵豆子的清香。

因是第一次做,宁凝也没有磨太多,仅磨了两斤豆子,待磨完后,又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过滤网,把磨好的豆浆糊拌和均匀后装入布袋,吊起布袋,用手摇动,待浆液流出,直至浆液沥干为止。

而后将过滤后的豆浆都倒入大铁锅中,用猛火煮沸,直至锅内的豆浆泡沫破裂,宁凝舀了一盆出来当做一会儿的早餐,其实这就是后世可以喝的豆浆了。

剩下的豆浆放在锅里,等稍微冷却后,宁凝用手指试了试温度,就准备点豆腐。

萧母在一边紧张地看着,虽说相信宁凝。可是这豆腐她是吃过的,实在和宁凝口中形容的天差地别,而且这黄豆要如何转化为豆腐,也着实让她觉得神奇。

随着石膏水分批且均匀地点入,锅里的豆浆很快凝固成一块块白花花的豆花,宁凝将这些成型的豆花都捞出来,锅内原本白色的豆浆,也只剩下有些发黄的澄清的水了。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可以明显看出宁凝做的豆花颜色雪白,与市面上发黄的豆腐完全不同,萧母在旁看的叹为观止。

“这豆腐白白嫩嫩的,看了可真想咬一口呀!”

宁凝低头一看,原来是萧延朗已经起床,此时正踮着脚尖望着盆内的豆花呢!

“那我们今天早上就拿它当早餐吧!”

宁凝将盆内的豆花分出来五碗,把昨晚提前熬好的卤汁浇上去,又撒了一点葱花提色。毕竟材料有限,她做出来的卤汁显然并没有后世那么香浓,可是对于肚子里缺油水的古代普通百姓来说,已经香的让人直舔舌头了。

萧延朗捧着小碗吃得飞快,一边吃一边说:“嫂子你这手艺可真是绝了!”

宁凝翻出来一点白砂糖,舀了半勺到已经温热的豆浆里,搅拌均匀,递给萧母与萧延朗,让他们尝尝味儿。

豆子的香醇配着砂糖的甘甜,那味道实在是美味。就连萧母也顾不上说话,埋头大吃。

咸口的卤汁豆花,搭配甜口的现磨豆浆,萧家这一顿早餐吃的是又美味又有营养。

三人在院中吃完后,萧延朗端起小碗哒哒地跑入西屋,说是要给二哥尝尝鲜。

萧母则满脸笑容地望着宁凝:“三娘,你这手艺确实是前所未见,我竟不知豆腐也可如此好吃。”

宁凝心中也很高兴,看来古代的条件限制并没有太过局限她的手艺:“这还不是豆腐呢,只是豆花,等一会儿将剩下的豆花压实了,咱中午就能吃到豆腐了!”

说着,将萧母拉到一边:“娘,您觉得如果咱去镇上卖豆花和豆浆,当做朝食,可行吗?”

萧母沉思了半晌,又回味了一番刚刚豆花和豆浆的香甜美味后,使劲儿点了点头:“我觉得可行!这实在是我前所未见的美味。”

萧母以前是顶级贵族,就连她都这么说,宁凝对自己的这个朝食的销路也颇有信心。

很快,萧延朗就将两个瓷碗端了出来,笑着说:“二哥也说好吃呢。”

宁凝不由心下遗憾,这世界没有辣椒,不然将辣椒制成油泼辣子,再给卤汁中加一勺,滴到白花花的豆花上,那才是真的美味呢!

剩下就是压豆腐了,这活儿不难,宁凝就让萧母去照顾萧小妹吃早餐,小孩子吃不了多少,因此给小妹的量是之前几人的一半儿。

萧家这个小女儿,是萧母到了底张村才生下的,从小就活得艰难,现在两岁了也没个正经名字,大家一直小妹小妹的叫着。

压豆腐就在草棚里的木菜墩上进行,先拿一张干净的布铺在木墩表面,然后将刚刚剩下的豆花一勺一勺地舀在上面,放满之后就放上一个木板,再用石头压在木板上,将豆花里的水分挤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