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骨汤馄饨(2 / 2)

加入书签

土炕在现代的制作方法自然有很多,最好是用红砖垒起来,但是这里确实条件不允许,何况宁凝的资金也不够,就只能先做最简易的黄泥土炕了。

土炕一般分为三层,在地上先要用土、沙等先垫高到炕高的一半,这叫夯层,然后用砖砌成“己”字形的烟道,这叫炕洞。也可以先砌烟道再用土在其中填起来,这样更结实,炕面不易下沉。炕与烟囱的接口处也一定要有。然后用砖横向码满炕面,用沙泥抹平即可。

这活儿说明白原理后难度不大,张家兄弟听了讲解,很快便领悟了,只是宁凝不知这黄泥和泥石板要去哪里寻来。

张海笑着说:“黄泥我兄弟二人知道在哪里挖,泥石板我家里还有些存货,尽够了。”

宁凝一听大喜,连忙道谢。

村里人互相帮忙,不用经过牙行抽成,于是两边约定每人一日二百文工钱并管一顿午饭,材料费则是三百文。

说干就干,张家兄弟问明了萧家的地址,就让宁凝先回去,他们俩去河道那里挖黄泥,随后就到。

这花费比宁凝预期的少多了,她心满意足地回到了萧家,和萧母商量,先盘东边和中间房子的土炕吧,今晚一家五口就都先在西边那间屋子凑合一晚。

总归萧家也没啥值钱的家什,那几张木床和木柜子在院里放一两天也不打紧。

萧母自是连声应下,宁凝并萧家母子三人就先将两间房子的家具都先搬了出来,等张家兄弟挑了黄泥过来,直接就开工了。

这土炕盘起来其实很快,又有宁凝这个工科狗在旁边监工,一个下午就将两个土炕垒好了,只要日头好,晾个两三天就能入住。

张家兄弟顺便帮宁凝看了看几间房子的屋顶,将漏雨的地方也补了补。

眼看着快到吃晚饭的点儿,宁凝就着中午炖好的骨头汤,打算做一顿臊子面。

这臊子面是后世西北流行的经典面食,不过此刻好像还没开发出来,宁凝一提这个名字,满院子的人都一脸茫然。

还是让萧母帮忙烧火,萧延朗帮忙洗菜,宁凝先和面,再把中午剩的猪肉都切片后烧了,挖了一勺上午炼的猪油,并白萝卜、葱花、青菜等切成碎丁,一并下锅炒成肉臊子盛在盆里,这一盆臊子够全家吃两三顿了。

然后擀面,切面,因为家里还有两个小的,怕晚上吃的太硬不好克化,宁凝刻意将面擀的薄薄的,然后用中午的骨汤加了些水,挖了一大勺臊子下进锅里,大火煮开。

然后将擀好的面也放进锅里,滚了三滚后就可以吃了。

撒上葱花,淋上酱油,张家兄弟和萧家母子吃的满嘴流油。

臊子面就是这点好,配料充足,既是面也是菜,张家兄弟干了一下午的活儿,俩人连吃了两碗倒也心满意足,直夸萧家娘子的手艺出神入化。

吃了晚饭后,宁凝又跟张家兄弟约好,等过两天炕晾好了,再来帮萧家盘灶。俩兄弟也是爽快人,拿了工钱又吃了顿美食,直言盘灶的钱就不用另外加了,大家乡里乡党的,帮忙也是应该。

送走张家兄弟后,萧延朗也将萧母房中的木床拉到了宁凝那便宜相公的房里,今晚五口人就这么凑合一下吧。

宁凝倒是有些好奇自己那位相公,昏迷了一整天不吃不喝的,竟然还能撑下去?

天光还没彻底黑,几人就在萧家院子里散步消食。

宁凝指着院子的布局跟萧母商量:“等开春了,后院可以种上各种时蔬,这样咱以后自造自吃,也不用去镇上采买了。后院的侧面可以搭个鸡窝,我今天买来的母鸡和鸡崽子就养起来吧,大的牲畜咱现在还养不起。”

“前院将草棚拆了,我想着赶快搞个营生,在过冬前屯上一笔银钱和粮食,这样心里也就不慌了”

宁凝的话还没说完,萧母已经拉住她的双手,眼含热泪:“三娘,真的苦了你了,是我没用,将日子过成这样,现在延昭还生死未卜,要是没有你,这个冬天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原来便宜相公叫萧延昭啊,萧家两兄弟听名字不太像普通人。

看着萧母这样,宁凝心里也不是滋味,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无私,只是两害相较取其轻,留在萧家至少人是自由的,回到娘家说不定等着她的就是第二次被卖。

宁凝拍了拍萧母的手背:“娘,其余不多说了,咱们一起努力,将日子过好就是了。”

萧母抹掉眼泪,点了点头。

其实宁凝心中已经有了个大体的规划,此时倒也不避讳,直接问道:“娘,我想着过几天去镇上做吃食生意,这个成本最小,也是咱目前唯一适合的了。”

萧母想了想宁凝今天露的手艺,倒是没怀疑宁凝的技术水平,只是,女子当街抛头露面叫卖,从前作为世家贵女的萧母总是心中不太得劲儿。

可是转念想到家里现在的境况,以及马上要来的寒冬,萧母咬了咬牙:“好!我到时候和你一起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