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大学生7(1 / 2)
在赵经理的劝说下,蔡红苗和蔡田根又买了不少小而零碎的生活用品。
蔡红苗象征性的留了块肥皂和雪花膏,其他的都让蔡田根带回去,“你带回家用,我这边有。”
蔡田根哪里舍得用这些高级货,说什么都不肯带,蔡红苗只好道,“我寒暑假又不是不回去了,回去了一样要用的。”
蔡田根这才依言把东西装进麻袋。
手表和收音机,蔡红苗没让他带,因为这两样是另外的计划。
临走前,蔡田根给自己留了30块钱,剩下的全塞给了蔡红苗,“好好吃饭,好好读书,在外头别委屈了自己。”
蔡红苗看着手里厚厚一沓的毛票,回去数了数,一共85块零3毛,是城里普通工人几个月的工资,也不知道蔡田根攒了几年。
零钱不好收,怕弄丢了,蔡红苗把这些和手表、收音机一起放到了她的任务空间里。
她的任务空间挺大,但极少使用,因为她相信“凡事做过,必留痕迹”,而且,很多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她不想被人看到,留下把柄。
这年头,有书念就不错了,并不会让学生自主选专业,于是,蔡红苗被分到了经济系。
这个专业在当下何止是不热门,按照专业的受欢迎程度来讲,经济系在他们宿舍绝对是垫底的那个,这可能也是他们宿舍几个俄语系的女生经常在她面前趾高气扬的原因之一。
被选中到俄语系的同学,都是有一定的俄语基础的,他们应该是高中的时候就学过,所以无一例外的,几人都是来自大城市,哈市、沈城、济市等等。
而他们宿舍,除了蔡红苗还有另外三个经济系的女生,其中有两个和她一样来自农村,还有一个是江东市本地人。
那两个农村来的姑娘似乎特别热爱俄语,经常跟着俄语系的同学去上俄语课,有时候甚至会为了俄语课耽误自己专业的课程。
如此一来,蔡红苗和剩下的那位江东姑娘自然而然的就走的近了些。两人经常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自习。
友谊的小船扬帆起航,不到两个月,蔡红苗就收到了对方的诚挚相邀,邀请她星期六中午去家里做客。
出发前,蔡红苗特意去了趟供销社,碰巧遇到有不要票的苹果,她买了两斤拎在手上作为登门礼。当然,如果不是不要票,她大概率会买一本□□带上。
她的这位江东室友姓黄,叫黄丽娜,非常活泼的一个姑娘,一看就知道家庭条件相当优越。熟悉之后,蔡红苗才了解到,原来对方和她一样,是这个时代极其罕见的独生女。
不过,她的父母虽然不重男轻女,但他们却没少因此受到她爷爷奶奶的催生荼毒。或许,这可能是她长这么大以来为数不多的烦恼之一,她还曾因此非常隐秘地羡慕过蔡红苗。
黄丽娜性格很好,人也不错,蔡红苗很喜欢,内心里已经拿她当闺蜜看待了。
只是等她按照黄丽娜所说的路线乘坐25路公交车,再向东步行20米时,才发现这次的做客地方竟然是省委家属院。
看着站在家属院门口向她招手的黄丽娜,蔡红苗不禁感叹起自己的运气,一来就交了个官二代朋友,这是她要发达的前兆吗?
进了家属院,一路往里去,黄丽娜遇到不少熟人。
“丽娜这是从学校才回来吗?”
“丽娜带同学回家啦?”
“丽娜……”
观大家的热情程度,黄丽娜父母的职位应该还不低。蔡红苗暗戳戳地想。
黄丽娜家是一座两层高的中式小楼,蔡红苗一路走来,发现这里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所以并不存在所谓的奢靡作风。
而且,这年头时兴住高楼,城里人都以能住上6层高的小楼为豪。一层、两层那是矮穷矬,没见过世面的才会羡慕。
“来,快进来,我爸上午收到临时通知,加班去了,家里只有我妈和三姨婆在。”黄丽娜拉她进门,“妈,姨婆,我同学来了。”
黄丽娜的母亲是个气质女性,看起来温柔又高知。三姨婆看着年纪不大,60多岁,可能是专门请来家里帮忙的亲戚。
蔡红苗懂事的跟二位长辈问好,“阿姨好,姨婆好!”
看到她手里的苹果,黄丽娜的母亲佯怒道,“你这孩子,上门玩怎么还带东西,下次再这样,小心阿姨不许你进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