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一章(1 / 2)

加入书签

很快的,下河村就到了。

可以看得出来,下河村是个很大的村子,里头的房屋一半以上都是青石大瓦房,其中有几户修的格外程亮阔气。

士兵们把他们送到后,和下河村迎出来的两个老人说了几句,就走了。

只留下一群仓皇局促的难民。

那两个老人也没先让他们进去。

其中一个看了一圈,目光落在了宋继扬一家,周里正,许文崇身上,可见其目光毒辣。

“我们先谈谈村规。”

一个老人不紧不慢的道,“这在村里就必须守村规,否则你们就去住那茅草屋,也别上我们的山刨食。”

难民们有些躁动,但没人出头。

这个老人似乎很满意,“先说一下吧,老朽是下河村的村长姓赵,这位是我们里的赵里正。”

另一个老人不在意的点了下头,又看了两眼许文崇。

下河村之前是数一数二的大村子,也是有几个读书人的,还有两个秀才一个举人,就是年纪都比较大了,没有一个在瘟疫里熬过去。

赵村长也注意到了这三伙人,但他主要目的是治服这些外来人。

“第一件,就是田地,这些田地虽然上面分给你们,但其实都是属于下河村人的。”

这会儿难民们忍不了了,大声质问道,“你们是要违逆知府大人吗?”

赵村长也没理会,只是继续道,“你们可以使用这些田地,不用交钱。

但如果你们还要另买田地,就得一亩水田一两银子,一亩旱地五钱银子的都补齐了,才能继续买。

同样的,你们要转卖,也得卖出的价扣除了这些银钱,剩下的才属于你们。”

如果是买卖田地,那这价格低廉到不会让他们犹豫,但这钱本不该他们出!

更何况说什么是属于原下河村人的,这里只有一部分是属于之前死去的下河村人,甚至这些田地本来也不会属于那些剩下的下河村人,他们要是能继承到的,又怎么还会被知府大人拿出来吸引难民?

难民们越发愤怒,好几人甚至想要动手。

“我说了的,你们只有同意了这一点,我们才会允许你们住进来。”

赵村长脸阴沉沉的。

周里正上前一步,他问,“敢问这事是否和官署报备过了?”

这一会儿,赵村长的脸色是真的完全沉下来了。

周里正一看就很明显了,就是没有。

想也知道,知府大人给出去的东西,何必再度定价,那就是下河村原村人私下里干的。

私下来的那就怕被上头人知道。

这阳奉阴违,倒行逆施的,是上位者的大忌。

赵村长敢威胁,自然是有人,可他们也有人。

看那个里正望着许郎君,皱着眉不说一句话,就可以看出许郎君多少是让他比较忌惮的。

他也不紧逼,“转卖的,就不必扣了钱了罢,这毕竟要卖田了大多是过不下去的穷苦人,何必在搜刮一层下来呢。”

赵村长脸色挂不住了,这阴阳怪气指桑骂槐的给谁看呢。

他也只能闭上嘴,默认了。

这也是他没想到会有这么个情况。

这居然有这么一大伙人,这一伙人,也就比他们大河村活下来的人少一点儿,再加上这伙人领头的还代表了其他难民利益,这一下子让这个领头人的威胁很奏效。

周里正清楚,只要逼退了他这一步,下面的条件,就都会让步了。

他没打算逼太紧,免得真的闹得很僵。

到底是本地人,他也说不清上面的会偏袒谁。

赵村长不情不愿的继续道,“房屋按情况都定了价,你们要么自己挑一屋住,这屋的价格在十年内要还清。”

他瞧着对面那个老狐狸又想说话,只好不情不愿的加了句话,“这钱咱们每家每户平分。”

赵村长看了眼穿着布衣的宋继扬,说,“这也是免得你们分配不均,你们可以自己看着能力来挑间屋住。”

周里正想想也是这个理,但没听到具体报价,他也持沉默态度。

赵村长有些疲惫了,他招招手,有几个汉子跑过来了,“后面让他们带你们去挑屋子,届时他们会告诉你们价格的。”

周子墨是打定主意住的和李杨家近一些,这个村子里,他能信任的就是李杨媳妇,因为她是真的做到了在自己危难时也没忘了拉原主一家一把的人。

想周父周母多好的人啊,不少村里人都是受过恩惠的,有一户人家当年老子娘生了重病,没钱医治时,借了多少钱给他。

结果呢,等周母生病要钱了,去收账还收不回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