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滋生(1 / 2)
这件事情不出意料的掀起了于家的轩然大波,大嫂杨氏当即吼了出来,“我不同意。”
于连福连忙说道:“你小声点,生怕别人听不到。”
杨氏却不依不饶,“他们能做出来,还怕别人说吗?”话虽这么说,也确实降低了声音。“我们家兴儿旺儿都没去读书,不也长这么大吗,整个杨家村有几个小子去念书的!我看,都是老二媳妇挑唆的,她有本事,自己出钱。”
于连福连忙安抚道:“这不是栓子身子不好,总得给他以后留条路吧。”
“我不管,栓子要去念书,我们旺儿也得去。”其实前几年自己也想过送旺儿去念书,但一想到要花费那么多银钱,也舍不得旺儿离开自己的身边,就错过了。现在听说栓子要去读书,她也有了新的想法。
“你可不要听你弟弟一说就答应,你是于家老大,公公婆婆的钱将来是你拿大头,要都给栓子读书用,我们兴儿旺儿怎么办。兴儿过年就十二了,没几年就要娶媳妇,要没钱,谁嫁给他。”
“整个杨家村只有村长的大孙子在念书,人家村长是童生,有功名的,再说杨家祖辈就有读书的根子,以前还出过秀才呢,栓子有什么,能跟人家比吗?”
“……”
于连福习惯了大事听父亲的,小事听媳妇儿的,杨氏一发火,他就像锯嘴的葫芦,发不出声音了。
老三房中也在争吵,老三刚开口,王氏就直说不同意,“公公婆婆的钱将来有我们一份,不能让老二家的都祸害了。”
于连双解释道,“我们贵子不也去私塾念了几天书吗?要不就让栓子也试试,万一能成呢,将来我们家也是有识字的人了。”
“贵子读书是我爹娘出的钱,没用你们老于家一文钱,栓子能一样吗?他要念书,让他娘给钱。”王氏张嘴就后悔了,她知道自己男人最忌讳用老丈人家的钱,可是他也不想想,他只是一个小伙计,每月月钱还不够家里开支呢,若没有王家杂货铺,他们哪能在镇上生活下去。
于连双果然生气了,“我给你的钱不够花吗?要觉得在这住不下去,就回你娘家,我老于家不稀罕王家的钱。”
于连双在县城当伙计,他们一家住在镇上离县城近一点,可是村里镇上的风言风语从没有断过,都说自己入赘王家,于连双受够了别人的指指点点,没想到自己媳妇儿也是这样想的。
况且“念书怎么了,念书用的也是爹娘大哥二哥的钱,跟你有什么干系。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每年给爹娘那么一点钱,剩下的全贴补了王家,你有什么脸说这些。”
“贵子就是被你宠坏了,好不容易送去私塾,没几天就不去了,整天在家招猫逗狗,不干正事。我当年要是能去念书,能认识一些字,说不定现在就当上掌柜了。”
于连双也有一肚子的火气,他在县城一家酒店干了十多年,本来已经定了自己认掌柜当师傅,掌柜告老后就轮到自己做掌柜,可是谁知道,前几天来了一个伙计,念过私塾,能说会写,还会看帐,掌柜的就直接选了他做徒弟,虽然给自己涨了点工钱,但怎么能跟未来掌柜比。
王氏被唬住了,于连双很少冲她发脾气,但她却很怕他发火。
王氏不再言语,但心里已经琢磨开了。前段时间,娘说自己一家常年住在镇上,每年还要给公公婆婆交一大笔钱,老祖宗的规矩,没分家,晚辈不能有私产,自己想穿个漂亮衣服都不能光明正大穿,要是能分了家,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再也不用看杨家村人的眼色了。这次,说不定是个机会……
堂屋里,于老头将事情告诉老妻李氏,李氏倒没什么意见,她一贯秉承家和万事兴,不想做什么恶婆婆,也没心思锉磨儿媳妇,要不然,搁其他人家,二媳妇五年没有开怀,早被锉磨的不成人样了,杨家村这样的媳妇可不少。
也正是因着李氏的开明,于家才能兴旺和谐到如今。
栓子是自己最小的孙子,也是最听话懂事的孙子,李氏怎么忍心让这孩子没有个活命的营生呢。不过,这件事自己老两口没有意见,却也要一碗水端平,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寒了另外两个儿子的心,这却得想个好法子,面面俱到才好。
栓子不知爹爹已经帮自己迈出了第一步,只是觉得最近几天家里的气氛不太对。伯母和婶子对自己娘亲颐指气使,娘亲也泥人一样没脾气,年节前事情本就多,年节的团圆饭都要娘亲一个人来做,栓子想帮忙,也被娘亲拒绝。四五岁的小屁孩,还没灶台高呢!
除夕吃完团圆饭,一家人坐在堂屋说话,于老头看着自己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妇,四个孙子,两个孙女,一家人整整齐齐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