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65燕雀志终积分结算中,请稍后(2 / 2)

加入书签

懿轩把和外国传教士接触、以及之后要做的那事干脆交给了他去做,当作是对他的锻炼。

后来,在承衍的强烈要求下,他又陆陆续续地多了三四个洋先生,懿轩被他规劝和潜移默化的,也开始重视起了这些人口中新鲜的学说,和闻所未闻的事物,尽管这些东西一开始听起来,只觉得像是什么编造出来的天方夜谭。

那些人说起千里之外的故乡,其中情景,竟然和皇贵妃所说出入不多,可是,皇贵妃又是如何得知这些的呢

就这样,他飞速地成长着,学习着,吸纳着,如饥似渴。承衍在二十六岁的时候承继大统,而他那绝对称得上是英明神武的父皇留给他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太平盛世,国库充足,兵马强盛,臣子忠诚,四海服膺。

新帝大约是过于年轻气盛了一些,他竟然没有遵循“三年不改父志”的旧例,仅仅一年后,就做了一件大事开海禁。

众臣勃然沸腾据理力争,写了一封又一封快要把他给淹没的折子,嘴皮子也磨了个透,力证开海禁虽然有无尽好处,却是弊大于利的。

他们说请圣上三思。

可他们哪里知道,圣上何止三思啊

他是思了又思、想了又想,从六岁的时候荣瑾皇贵妃薨逝起,就开始不断地琢磨着她留给自己的那些话,早已是魂牵梦萦,心心念念。

海禁自然能够一劳永逸地隔绝那些大臣们口中的弊端,就目前来看,也的确算是一个称得上没有错的政策,似乎无可置疑,似乎真的是承衍想错了,冲得太猛了。可是

上了战场也可能会死但也可能会活还有可能立功得赏平步青云,又怎么能说儿子的腿摔断了就不是坏事呢

又怎么能,用最简单粗暴的逃避去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呢

承衍年轻,手段却足够老辣,乾纲独断力排众议,最终还是将备受争议的新政推行了下去。

大臣们说的不错,他们并不是在恐吓帝王耸人听闻。

倭寇海盗猖獗、鸦片流入中原、耕者背井离乡,海禁开放的确是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弊端。

好在承衍早有准备,有条不紊地布局安排了下去,针对遇到的所有难题都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将它们一个个地解决。

施太嫔所出的四弟素有机敏鬼才,承衍封他英亲王,将操练海军的事情交给了他。

第二年,英亲王就带着手底下的人折腾出了“大王炮”,射程比英吉利人最先进的火炮还要远十里。

承衍重赏了他,就提了一个意见“什么玩意儿大王炮你能不能读一读书,好歹起个能拿得出手的名字”

英亲王领旨,痛定思痛答应得好好的。又过了三年,研制出了能够自动填装弹药、无间断连发五十发的新式武器,起名叫“天王炮”

承衍懒得管他了。

心想反正带兵打仗的又不是自己,他们喊的人都不嫌丢脸,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说起这个四皇弟

当年荣瑾皇贵妃还在的时候,在沉疴中,忽然对先帝提了一个奇怪的请求,她说自己从前任性,阻了施氏的青云路,心里总是觉得很愧疚,请皇上加以恩旨,就算是给她这将死之人的情面了。

先帝被她说得很不高兴,觉得她在为不相关的人伤神,实在是很傻、很不知道爱惜自己。但还是不忍心不顺她的意,到底是将施氏封为了贵人。

皇贵妃去后没多久,施贵人就被诊出了四个月的身孕。

先帝心情复杂,终于明白了皇贵妃的心事大约是,有同病相怜的感觉吧

倘若没有那些意外和波折、决裂和反目,倘若她有了身孕,那么她和施贵人都是一样的地位,注定是为敏妃生的这个孩子。

没有人知道施贵人曾经私底下说过的那番借平贵人向敏妃表忠心的话,她自己当然也不会傻到外泄,所以皇上封其嫔位,施贵人得以自己抚养四皇子。

四皇子诞生的时候正值黄昏,天边忽然紫光大盛,现出异象来,半边天都是紫色的。

后来,宫中传出了流言,说这是不祥之兆,四皇子是天生带煞之人。

为了化解四皇子身上所带的煞气,他从小就被送到了军营里去,远离了宫廷的勾心斗角,也错过了读书的最佳时机,导致现在堂堂的和硕亲王,确实是有点儿没文化。

承衍也曾暗中探查,发现那个让四皇弟处境艰难的流言,乃是由他的生母施氏传出去的。

于是承衍明白了,施氏,是和他的生母一样的人,为了自己的孩子,甘愿不择手段的人。

不择手段,却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最纯粹、最无可置疑的爱。

所以面对同样的局面,敏妃娘娘会让人传播四皇子是天选之子是星宿下凡贵不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