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 章(2 / 2)

加入书签

花莺提起艳红的绳串,里边串了三枚铜钱。钱串很用心,绳头打着单联节,里边的铜钱全是新铸的,每个字都周正清晰。

“哇,有三枚钱,比去年多”花莺笑眯了眼“太奶奶越来越有钱了。”

三枚钱叫有钱,这话搁一般人那是嘲讽人,可花莺说的情真意切。屋里都是亲戚,众人也不怪罪小女童,乐呵呵化解尴尬:“三姑(舅母、小姨)的日子,确实越过越好”

花莺猛点头:“对,太奶奶这叫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话说的好,屋子里气氛热闹起来:“舅母这日子是熬出来了。”

“以后就等着抱重孙。”

众人七嘴八舌说着吉祥话,花莺眼睛一亮又有新发现。她凑到老人家耳边,低声:“太奶奶也穿细布袄子了。”

老人家摸摸自己的细布袄,又摸摸花莺的,也学着花莺样子低声说:“莺莺也穿的细布袄。”

“嗯,穿这个美,排场。”花莺跟老人家咬耳朵“咱们都排场。”

“嗯,排场。”

一老一小两个人,额头抵着额头偷偷乐,好像一对偷吃到大米的小老鼠。

就在这时,张莲香姑侄俩手搀手相携进来。进屋张莲香放开三娘,走到正中叉手作揖:

“阿奶新年好,张家莲香祝您寿长且昌。”

“是莲香丫头,年过的好,快上来暖暖。”老人家拍拍被子。

张莲香脱了褙子给张三娘,只穿了襦裙上炕,笑嘻嘻接话:“就爱听您喊丫头,觉着自己好像还小。”

张莲香四十六了,能叫她一声丫头的人,可不多了。

众人乐呵呵说开话,花莺不爱听,跟董家老祖母低声说要出去玩,又挪到阿娘身边低声说了,才下炕去。

说是去玩,花莺却没出去,她还记得垂挂髻呢。花莺快快乐乐跑到东厢,东厢是张三娘的屋子。进屋先是一台高大的织布机,织布机和织布机前的杌子,磨的光滑圆润,一看就是经年用的。花莺没看织布机,飞快跑到炕边:“二姨三姨年顺,花莺可想你们了。”

炕上坐着两个三十来岁妇人,她们是张莲香的妹妹英香和梅香,两姊妹躲在姑姑屋里说话。

“花莺啊,你娘呢?肯定在上房说话呢,来,上来,跟三姨坐。”张梅香先说话。

花莺娇娇道:“不了,三姨帮儿梳个垂挂髻好不好~”

二姨张英香瞟了眼花莺头上的丫髻:“怎么不让你娘帮你梳?”

她起来晚了,她娘赶时间懒得给她梳。

这种话花莺当然不会说!

花莺冲着张梅香笑得甜蜜:“垂挂髻有些麻烦,儿不忍心阿娘辛苦,只好来麻烦两位姨姨。”

“你阿娘辛苦,姨姨们不辛苦!”张英香嘴上嫌弃,手脚却很利索。从发间取下插梳,散了花莺头发帮她梳髻。

垂挂髻和丫髻一样都是中分,扎两个羊角一样辫子。一个辫子分两缕,一缕横握,另一缕向上对折成寸许高,夹住横握那缕,剩下的在发根缠绕;横握那缕向下垂然后向上折,垂的长短随意,剩下发梢藏在发根就好。

两边皆如此,垂挂髻就梳好了。

张英香抬着花莺下巴左看右看,从自己头上取下一对并蒂海棠,拆开,给花莺两个发髻一边簪一朵。

“成了”张英香眼里露出满意。

“多谢二姨”花莺溜下炕就往外跑。张英香在炕上喊:“你的彩带”

“给阿娇姐姐玩吧。”话还在,人已经跑出屋子了。

张三姨看着二姊手上彩带笑:“大姊这个小娘子,看着嘴甜不开窍,本性倒好,不贪。”

张英香将彩带折几折,塞进袖里,嗤笑:“确实不开窍,要是开窍,能把你错当热心人?”

花莺不知道两位姨姨在背后排揎她,要是知道一定据理以争:儿怎么不开窍,儿知道什么美,什么好,怎么就不开窍?

可惜花莺不知道,只能背着不开窍的名头,跑过桃李林,欢快的跑出院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