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调虎离山(上)(2 / 2)
军区作战部门迅速制定了“虎口锄奸”作战计划,并指定“利剑部队”派出一个分队,在军区敌工部潜伏在越南猴子情报总局的情工“烙铁头蛇”同志配合下,实施计划。
“利剑部队”第四分队没有辜负南疆军区首长的厚望,顺利的将叛徒姚兴昌捉拿归案,圆满完成了“虎口锄奸”作战计划,这才让军区首长们胸中的愤懑稍减了几分。就在军区首长们为在完成“虎口锄奸”作战计划中坠崖失踪的“利剑部队”第四分队分队长战智湛牵肠挂肚的时候,又传来了让军区首长们振奋的好消息。军区东部“前指”报告,东部“前指”敌工部潜伏在越南猴子先安的情工人员发现了“鼹鼠”曹廷晖的踪迹。
潜伏在越南猴子先安的情工人员是在先安渔船码头发现“鼹鼠”曹廷晖的。发现“鼹鼠”曹廷晖时,“鼹鼠”曹廷晖正在一个排的越南猴子公安部队保卫下,从一艘越南猴子的渔船上走下来,上了一辆大巴车。由于戒备森严,潜伏在越南猴子先安的情工人员无法靠近,只能远远地监视。全副武装的越南猴子公安部队士兵登上了三辆“老毛子”生产的“gaz 69”吉普车,簇拥着“鼹鼠”曹廷晖的大巴车,来到先安城郊一个已经清空的小旅馆。越南猴子公安部队如临大敌,严密封锁了小旅馆,直到“鼹鼠”曹廷晖住进了这家小旅馆。尾随而至的潜伏在越南猴子先安的情工人员判断,“鼹鼠”曹廷晖至少要在这家小旅馆住一夜,当即紧急向“前指”报告。
军区首长当即指示东部“前指”成立“临时指挥部”,全权负责并做好有关“鼹鼠”曹廷晖情报的汇集、分析工作,尽快形成铲除“鼹鼠”曹廷晖的作战方案,并报军区批准。
随后,各个渠道围绕“鼹鼠”曹廷晖的情报雪片般飞到南疆军区东部“前指”作战室。总部南宁工作站姜站长和南疆军区作战部陆部长、敌工部梁部长、保卫部李部长也率精干人员赶到。尚未痊愈的“前指”副司令贺智民也被抬到了作战室。
贺智民建议“前指”朱司令和胡政委,铲除“鼹鼠”曹廷晖的战斗由“前指”参谋长乔建华指挥,他自己躺在担架上当参谋。另外,为了防止“鼹鼠”曹廷晖逃窜,必须“两条腿走路”。也就是“前指”在分析情报,制定作战计划的同时,命令“利剑部队”代理部队长“老鹞子”吕翔亲自带两个分队,搭乘直升飞机赶到潜艇秘密基地,在海上渗透进越南猴子的先安,隐蔽待命。最后,尽快联系上在敌后活动的“蛇雕”钱广和“雕?”杨巴鲁、“苍鹰”姚仁铭三位侦察兵,作为敌后分队以备不时之需。
经各路精英紧张地分析,结论是潜伏在越南猴子先安的情工人员最初所报“鼹鼠”曹廷晖的情报真实可信。“临指”随即制订了代号为“红色闪电”的“锄奸行动”作战计划。军区作战部陆部长在向还等候在军区作战室的首长们简单汇报之后,郑重的在《作战命令》上签了字。《作战命令》当即拍发给了还在潜艇上待命的“老鹞子”。
可惜,“老鹞子”率领的“?鹰”和“黑狐狸”两个分队,在潜伏在越南猴子先安的情工人员接应下,渗透到目标附近时,天就要亮了。没别的办法,“老鹞子”和“?鹰”、“黑狐狸”的两个分队只能在目标附近的丛林中隐蔽待机。
自从“三姓家奴”朴英植被击毙之后,越南猴子情报总局的局长武德胜上将一直十分沮丧,他可不想再失去“金莲花”曹廷晖这个“宝贝”。武德胜十分紧张,那些在要害部门、军事基地附近窥伺的可疑人虽然已经消失了,可是,他可吃不准这些人到底去了哪里。由于“金莲花”曹廷晖到达先安的时候天色已晚,为了确保安全,武德胜可不想让“金莲花”曹廷晖冒险连夜赶往就近的“涂台机场”。他当即联络公安部部长李寿光,请求就近派出公安部队保护“金莲花”曹廷晖。武德胜还不放心,又联系陆军总司令部的总司令阮友林上将,请求出动驻扎在河桧的“影子部队”保护“金莲花”曹廷晖。
武德胜的请求阮友林自然满口答应。可是,阮友林忽然想起来“老毛子”指导越南猴子特种作战的布尔津?伊万诺维奇?克罗廖夫少将曾经说过,他对“金莲花”曹廷晖十分感兴趣,请求阮友林,他想在“金莲花”曹廷晖撤退回来的第一时间内,要与“金莲花”曹廷晖当面详谈。布尔津?伊万诺维奇?克罗廖夫少将阮友林是不敢得罪的。说是“请求”,实际上那就是“命令”。而对于阮友林的请求,武德胜自然不好不同意。于是,二人商定,就让“金莲花”曹廷晖和布尔津?伊万诺维奇?克罗廖夫少将就在“涂台机场”会面。然后,“金莲花”曹廷晖搭乘布尔津?伊万诺维奇?克罗廖夫少将的飞机飞往河内,再转乘飞机直飞胡志明市。
“鼹鼠”曹廷晖在先安的小旅馆住了一夜之后,第二天一早,他所乘坐的大巴车在连夜赶来的“影子部队”一个排保卫下,驶出了先安,直奔涂台机场而去。
布尔津?伊万诺维奇?克罗廖夫少将这一掺和,不仅使他自己稀里糊涂的丧命在战智湛枪下,也使“鼹鼠”曹廷晖丧失了宝贵的逃命机会。的确,“鼹鼠”曹廷晖如果在涂台机场乘坐情报总局的局长武德胜上将所派的专机直飞胡志明市,无论是战智湛还是“老鹞子”率领的两个分队的“利剑部队”,是没有机会击毙或活捉“鼹鼠”曹廷晖的。如果追杀到胡志明市,成功的难度无疑就增加了许多。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