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争取(1 / 2)
“齐公来朝,也不知天王是否会带着卿士们进行田猎。”
“与其田猎,莫若会宴。”
“也是,田猎的时候我们露脸的机会多,可齐公因病多年未朝,如今初入觐,天王赐宴才更热闹啊!”
“是极,是极。”
嬴非日常上班的普通一天,进到办公地点,便听到与他同为夏官系统的士们在闲话齐公来朝之事。
不知道为什么,分明其他人都很看好齐公此次入朝,视为大周王道复振,齐公要再度团结于王室的证明,嬴非心里却总觉得不对劲。
齐公,乃是东方封国齐国的现任国君,本爵为侯爵,自太公望佐周以来,齐国的先代国君与宗室公子们便为大周立下了汗马功劳,太公、其子丁公、丁公子季、衡等人,皆在大周王庭任职,为先王们所信重。
仰赖太公望之威望,成王之母邑姜又乃太公望之女,齐国的先君们不仅受信重,和王室的关联也很紧密。
然而数代之后,关系便日渐疏远,在懿王之世,时任齐国国君齐癸公便以年老体衰为由,不再入觐。
而如今的这位齐君,更是连新王登位这样的大事,都不曾入觐朝贡。
对一些要服、荒服的偏远小国来说,他们想不想是一回事,大周给不给他们这种待遇是另一回事,至于本就蠢蠢欲动的戎狄、东夷,本就撕破脸,不来也是正常。
可是,齐国乃是大周特为倚重的东方诸侯之一,不朝的行为,表明齐君不敬王室至此。
更何况,天王看重嬴非,妻族也给力,他还听说了一些内幕消息。
就比如说,齐国国君这一回还不是主动来的,是被天王特意宣来的!
天王登基三年,天子的威严便再度加身了,再加上他对诸侯们颇为礼遇——比如说觐礼一贯是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以此彰显天子的威严,可当今天子登位以后,因为性格的仁柔以及对诸侯们此前支持的感激,竟然开始下堂见诸侯了。天子丢失了以往的神秘和威严,可是诸侯们感受到了天子对他们的礼遇啊!——在一些与王室关系密切的诸侯国中,他们与王庭的联系便紧密起来。
可是,仍有一部分诸侯,拥有朝见天王的资格,或者说义务,却仍然不朝,这样的行为严重挑衅了天子的威严。
齐国作为太公望的封国,又肩负镇守东方的重任,拥有征伐之权,这样位高权重的异姓国,国君非但不感激王室对他们的看重,反倒越来越懈怠,显然会让天子心生不满。
齐国的先君都较为长寿,上任齐国国君齐癸公起码还给了一个年老体衰的理由,再加上他是齐太公的曾孙,太公之女诞育了成王,算是王室长者,有早年入朝的谦卑在,王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可是,现任齐国国君登位时间比先王孝王还早,还不给天王面子,至今不朝,这次也不算是主动。
换成任何一个普通人,也要说一句是取死之道,就算齐国国君的身份地位不同,但被作为杀鸡儆猴的对象,也不例外。
知道这些内幕之后,嬴非再去听同僚们的议论,不发表意见是他最大的克制。
与齐公在王室的待遇正好相反的,乃是当今天王的母舅纪侯。
作为前朝大商时期便存在的方国,纪国的实力不弱,和东方的一些诸侯国、旧方国彼此也有默契,在有余地的情况下不会轻易起冲突,可是到如今,纪国和齐国之间便有了利害冲突。
若是大周的诸侯国与前朝方国、夷狄、戎人有矛盾,王室历来是偏帮自己人的,册封诸侯的目的不正是如此吗?
可是,一旦这些国家积极向大周靠拢——如申、吕、纪等,皆为夏、商等前朝便存在的方国,只不过比较识时务地臣服于大周,为大周服务了——诸侯之间彼此有矛盾,都是来寻王庭调解居多。
如果哪个诸侯不听,王庭会在物理意义上让他们彻底听话。
然而自昭王南征,丧命于汉水,将大周王室直属军队里的六师精锐也葬在了荆楚之地起,大周王室便开始了衰微的历程。
大周王室的直属军队有西六师与东八师两部分,穆王之时又努力重建了六师,王室对诸侯的克制力量依然算强盛,但是大周的底蕴不可避免地开始消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