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章 目标(2 / 2)

加入书签

毕竟解决神驹的问题,是待日后,王子燮一脉若是重新得势,他为自己洗白做准备。

天子驾临的排场,依旧很大,八骏牵引,宝车随驾。

饶是嬴非是第二次见到天王,还是为他的阵仗所惊叹——就是这宝车,和上次是同一辆,可见王室也不算富裕。

天子待嬴非很亲切,虽然对五匹神驹表达了惋惜,可是嬴非养马的余下成果,仍可谓丰硕。

扩大大周的良马数量,提升大周的马匹质量,嬴非有功,且是大功。

有功便要赏,否则难以定人心。

“你养马有功,可承继祖业,我便将秦地封与你为封邑。日后,你族复嬴姓,重为大宗,便以秦为氏吧,不必再与造父后人混同。”

秦地,以其宜禾,故得名。

光听这封地的名字,便知道天子对嬴非相当满意。

而更能体现天子对他的看重的,则是天子将飞廉这一脉的嬴姓大宗的祭祀,转给了他。

飞廉乃是恶来与季胜之父,不仅是大骆一脉的祖先,也是已有封地的赵氏一脉的祖先。

赵氏先祖虽为次子,可他们先得氏,光大嬴姓,恶来一脉的后人在族中便不免弱气。

如今却是不同了,天子一言九鼎,让嬴非承担起大宗的责任,代表着他们这一脉能重新成为主枝,甚至就连成,都要承他的情,在祭祀上,还要隐隐矮他一头。

“谢天王!天王隆恩,非虽粉身碎骨,莫报万一!”

“只可惜申侯阻止,否则,寡人早将汝封为大骆大子,令汝承继家业了。如此一来,汝立大功,得赏更重,承宗继祀,岂不美哉。”

听到天子这样的说法,嬴非将头往下低,免得自己控制不住情绪,让天子看破。

大子,大夫的继承人,依照大周的嫡长继承,本就该是成。

天子当年想要借用犬丘一脉的力量也就罢了,如今要筹功,还不忘可惜一番他失去了更上一层的机会。

若是他心胸狭隘,难免与犬丘离心。

嬴非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天王能够在先王辞世后的混乱中登位,破坏大周礼制仍为王庭卿士所称颂,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知人善任,心机城府,也不可或缺。

“汝虽有封邑,但秦地不足五十里,仅为附庸,勉之。”

依照大周的爵位制度,分为五等,乃是公侯伯子男,除此之外,又有实际上的第六等,便是附庸,乃是天子所封,亦有封邑。

一般来说,附庸虽是天子所封,却并非王庭直属,而要挂靠一方诸侯国。

天子为什么让嬴非“勉之”,意思也很明显了。

如今的嬴非养马建功,天子心下大喜,便能赠其封邑,若是嬴非再立大功,未必不能更升一级,成为大夫。

别看大夫是官职,而附庸属于爵位体系,但是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

大周分封天下,天子之下有诸侯,王庭与诸侯国中又皆有大夫、士任职。如此一来,诸侯国大小不同,大国的大夫、士,在小国对应的爵位等阶也有不同,官职最尊贵者,莫过于王庭。

公爵、侯爵等级的诸侯,在王庭之中多为三公,畿内诸侯多为伯爵,又是王室血脉,担任三少、六卿之职,子、男二爵的诸侯,在封国之内称尊,到了王庭,也不过大夫耳。

士作为贵族中的最末层,普遍无封,诸侯国中有封邑的最小也得是大夫。

而王庭之中,却并非如此,如从前的嬴非那样无封的,在封邑或者诸侯国里,还能称之为士,但在王庭里,那就是不入流的小吏。能在王庭之中得到“士”这一身份的,最次也得是附庸,也就是封邑之主——就算封邑大小不及大小,不足五十里,那也是一邑之主!

也正因为如此,在王庭中出头很难,但一旦出头,那便是一步登天!

嬴非如今已经受封秦地,成为附庸,再立大功,天王赏识之下,未必不能成为大夫——毕竟这位天王他自己都是不走寻常路,没有彻底遵循大周礼制,大周的贵族体系在他拉拢人才的情况下,已经不似从前那么严苛了。

一旦他成为大夫,这就意味着,天王若是再给他赏赐,便不好再拿官职封赏。若以爵位相筹,王庭大夫之上,对应的便是伯爵国!

等到嬴非面色激动地吐出“为王上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之语,天子满意地扶他起来,自觉许诺的效果拔群。

当然,嬴非可不是有了封邑便能专心经营自己的地盘,不干活了,毕竟天子让他“勉之”,从此以后要加倍努力为天子养马嘛。

鉴于他的养马成果斐然,天子下令让嬴非迁往汧渭之间——那里的水草更为丰美——抽调更多的人手,养出更多的好马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