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0棘手(2 / 2)

加入书签

沈行约沉吟不发,而郑勉听闻了周通的事,一阵感慨唏嘘,又请示道:“陛下,这样一来,郡尉的官职空置,您看……”

沈行约分神地看他一眼,道:“让朕想想,这事先不急,在想好前,郡尉一职先由他的治下的属官代理。”

“是,”郑勉道:“陛下一路舟车劳顿,臣已在署中备下酒席,为陛下接风洗尘。”

“酒席就免了,你们自用。”

沈行约心思不定,没什么胃口,从议厅出来,转而回了卧间,在经过城署门廊时,与匆忙走过的黑差迎面相遇。

沈行约叫住他:“你干什么去?”

黑差沉默了一瞬,没有回话,沈行约无瑕再顾及其他,便随口吩咐道:“找人看着张叱,别让他醉酒生事。”

回去躺在榻上,沈行约脑中还在想接下来的安排,转眼三月已过,春耕在即,耕田、养兵、打仗、征税……桩桩件件都是要紧事,而钱和粮则是其中关键。

眼下,单靠这点家底,还没有到与燕廷势力一战定输赢的时候,在此之前,他须得积攒实力。

沈行约在榻上躺了会,没什么睡觉的心思,便一跃起身,到案边看着舆图,顿了顿,提笔写了封信。

沈行约想,或许夺权也未必就要发动战争。

一局棋分两路走。燕国连年动荡,民众苦不堪言,为官者殚精竭虑,如周通等因新帝登基而遭贬黜的官员应当不在少数,如果能联合起这些势力,再在暗中联络燕廷内官,能拉拢的拉拢,能买通的买通,两股势力里应外合,这样一来,赢面就大了。

沈行约一番思虑完毕,以漆封就的信被送了出去。

接下来数日,他将灵沃、北地两郡使者晾在署中,概不传召。

很快,南边的消息传来,燕廷打算再次起兵,号召各州兵马,对外宣称总十万数,将要挥兵来讨。

沈行约看过后只是一笑。

只因此前,他刚看完由华封郡发来的信报,那上面称,华封内郡调兵频频,战报打得很响,然而实际却是空头炮。

经此一役,想来华封内郡的官员也都看出些门道,不敢再贸然站队,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主动搦战。

而沈行约则在这些天里向各州郡广纳贤才。

一连数日,各地混不下去的官员、逃难的文士纷纷赶赴荥台,前来投诚。一时间,阳首城中涌进大量的外州人,城中官署门庭若市,各地游学士子往来到此,险些挤破了门槛。

然而人太多了也是个愁,一来重夺君权兹事体大,总不能是个人就塞进来任用;二来人一多,城署里也站不下。原本阳首城的郡内官员也要办案,一行人留在署里,日常摩肩擦踵,总是闹哄哄的,实在不成体统。

沈行约思来想去,便让郑勉与孙隆几人出题,选拔出可用的人才,留在阳首城内,奉为宾客。

人才选拔任用的事暂时得以解决,至于驻跸之所,不便再在城署,临时建起来一个也不现实。

沈行约派人去筹备这件事,不久后他得知,在荥台郡北岸,一个名为驹骊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前王朝的王宫旧址,原本的宫殿还在,只是年久失修,显得十分破败。

沈行约看了眼郡地舆图,发现此地距离阳首城不算远,驹骊的宫殿在汉水以北,位置则更靠近北地。

沈行约也想挑,但是没得挑。

眼下他连军需都不够,更不可能把重金拿来重葺宫殿,便只命人,将大殿简单地修缮了一下。

一日清早,黑差率领十几名兵卒,在驹骊的后山伐了几颗树,砍秃了树干带回来,用火碳化后,刷上一层漆油,用来替换寝殿摇摇欲坠的两根梁柱。

把各项事务交代好,沈行约便随着驻军前往了。

驹骊的王宫旧址和他想象中差不多,沈行约登上殿基,兴致勃发地逛了一圈,五分钟不到,整个王宫被他逛了个遍,最后来到寝殿,沈行约走近看了看那几根‘顶梁木’,运力拍了两下,无法撼动。

抽手时,他嗅了嗅掌心,也没闻到什么漆油的味道。

这间寝殿凉飕飕的,格外阴寒,因此生漆的味道散得尤其干净。

寝殿里榻前置了一张木屏风,里侧有个裂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