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章(1 / 2)

加入书签

花满庭和花满楼一直陪着商景颜在书院路逛到午膳时分,到了用午膳的时候,三人又来到早上的小吃街。

这会儿的街道比早上来的时候还要热闹,多了很多摊位,其中卖鱼的占了大部分。

有鱼丸,鱼面,鱼馄饨,炸酥鱼,椒麻鱼……

商小景终于吃到了他心心念念的臭豆腐,茱萸加上芥末的辣味,再加上花椒的麻味,葱姜蒜佐味,一口下去,各种味道在舌尖上跳起了一曲民族大联欢,各有风采的同时,也井然有序,半点不比经过现代各种调味料添加剂提鲜增味后的臭豆腐来的差。

吃完臭豆腐,商景颜的目光又开始垂涎其他美食,这就让他发现了一家与众不同的摊位。

摊主是一个面色黝黑,身材高大的中年汉子,年纪在四十岁左右,他的摊位前仅摆着几张有些破旧的桌子,还有两桶活蹦乱跳的新鲜大鲤鱼。

商景颜看过去的时候,摊主正把一条十斤左右大鲤鱼剥皮拆刺,片成鱼脍,熟练的动作赏心悦目,引起周围路人的一片叫好声。

摊主把鱼脍整齐的摆放在两个成人巴掌大黑色的土陶瓷盘子里,黑色的盘子衬着薄可透光的玉白鱼片,让人垂涎三尺。

但是周围围观的人多,上前购买的却是寥寥无几。

商景颜有些好奇,上前询问价格,才五文钱一份。

想起老师在农业发展史上讲的明代一文钱相当于现代的人民币0.2元,也就是说,这么一份刀工极好的鲤鱼鱼脍只卖一块钱一份,就这还没什么人买!只冲这份刀工,在现代,这份生鱼片的价格最少在四位数往上。商景颜是真的被这低价震惊到了,“这么好的刀工居然这么便宜!”

摊主无奈苦笑,道:“这长江的鲤鱼不像黄河鲤鱼,刺多,肉土腥味重,买得起的不愿意吃,愿意吃的又舍不得买,刀工再好又有什么用。”

商景颜倒是不知道长江鲤鱼和黄河鲤鱼有什么不一样,不过在后世,有名的都是黄河鲤鱼,野生的都被吃的要绝种!到是从没听过长江鲤鱼有什么。

不过,两者都是鲤鱼,想来也差不多吧!

花满庭以为商景颜是想吃鱼脍,提醒他道:“小景你要是想吃鱼脍的话,得吃二,三月的河豚鱼,那才是天上美味。或者鲈鱼,鲫鱼都行。这长江鲤鱼,肉松,刺多,还有土腥味,实在不是做鱼脍的首选。”

商景颜觉得花满庭有些夸大事实,不信邪的要了一份鲤鱼鱼脍,摊主给他赔了一份用葱姜蒜混合着芥末橘皮屑的酱料。

夹起一片鱼脍,占了占酱料,酱料顺着轻薄如纸的鱼片上往下滴落,卖相还是很能唬人的。

酱料的味道还不错,但在酱汁浓浓郁的味道掩盖下,还是能吃出一点淡淡却不能忽视的土腥味。

花满楼也跟着尝了一口,对摊主赞到:“老板你这鱼脍的刀工很不错,酱汁调的也不错,换种成鲫鱼或是鲈鱼,想必味道更好。”

摊主苦笑道:“这位公子有所不知,这鲈鱼鲫鱼虽然常见,但都是这几年鱼课规定了的鱼种,但凡捕到,都要用来交税,其他的鱼要么也是鱼课规定的鱼类,要么就是用来做鱼脍不划算。”

“只有这鲤鱼,是我在载着两个读书人在江上游玩的时候,听他们谈话才知道,原来书里也说了,这鲤鱼也是用来做鱼脍的上好食材。”

花满庭向摊主询问道:“摊主所说的可是《诗经?小雅?六月》中记载的“饮御诸友,?鳖脍鲤”?”

摊主连连点头,确定道:“对对,就是这句话,那两个读书人就是这么说的!可我用鲤鱼做出来的鱼脍根本就没人买!”

花满庭摇头叹息,为摊主解惑道:“诗经记载里所用的鲤鱼,应该是黄河鲤鱼,和长江鲤鱼并不一样。黄河鲤鱼金尾赤鳞,肉质紧实肥厚,体型瘦长,没有明显土腥味,是上佳的食材。”

听了花满庭的科普,摊主的情绪明显低落下来:

“我这也是因为船上的人都说我片鱼手艺好,出来摆摊肯定生意好,能挣到钱。再加上那两个读书人的话,才想着来试一下,如果能挣到钱,在岸上买块薄地,就能让我儿子娶个岸上的姑娘,在岸上生活,不用像我和我的父辈一样,朝不保夕地在江上讨生活了!”

摊主的愿望和朴素,商景颜一时有些愣神。

穷文富武,他曾以为这个世界的武林如此的精彩,想必百姓的基础生活水平应该是不差的,至少也应该生活无忧才对。

却不想,生活无忧,闯荡精彩江湖的,都是那些家有恒产的社会中上层人士,真正的社会底层百姓依旧过着靠天吃饭,朝不保夕的生活。

他仔细回想了一下原著,发现那些在江湖上有名的人物都不需要为钱财担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