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炙肉(2 / 2)

加入书签

陆嘉志哭笑不得,觉得不大对劲,却又无法反驳,便愣愣地看着老秀才。

见他这副模样,常秀才不由叹了口气,放下筷子,敛容道:“既然小子如此执迷不悟,那老夫只好勉为其难地考校一二罢。”

陆嘉志:“……”

怎么就成他“执迷不悟”了?

“先生辛苦了,请开始罢。”

于是常秀才摸着花白的长须,问:“《论语》背到哪篇了?”

陆嘉志道:“背到《公治长篇第五》。”

常秀才撩起眼皮子看他一眼:“那不就是背完了?”

古代印刷技术远不如现代,是以书上的字体大、间距宽,一本书看起来厚实,实际里头并没有多少内容。《论语》拢共一万多字,也得分了四卷,上回他拿的那本,正是第一卷。

陆嘉志点头:“是,先生。”

常秀才又问:“《孟子》呢?也背完了?”

陆嘉志想了想,如实答道:“是,背完了。”

《孟子》共有七篇,分十四卷,一卷书里只有半篇,还是他很熟悉的《梁惠王上》,背下来自然没什么难度。

上辈子读了二十几年书,陆嘉志自是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且这两卷书到手已两月有余,翻来覆去地看,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

当然,还得感谢这颗年轻的小脑袋瓜子,以及古代的环境。

每日呼吸的都是新鲜空气,吃的也是相对纯净的食物,记忆力竟比从前还要好上几分。

正如陆嘉志所猜的那般,常秀才面带讶色,沉默了片刻。

但常秀才没叫陆嘉志背来听,只是问他:“你既能背下《梁惠王上》,那么,可知此文要表达的是什么?”

听了这话,陆嘉志蹙眉,也沉默了起来。

这个问题,并非在问他释义,而是在问文章的主旨,有一定难度,或者说,不该是他这个阶段水平能答的。

他毕竟尚未系统地学过四书五经,常先生只是教他认字、通读和释义,更深的就没有了。

陆嘉志半垂着眼,斟酌着开口:“学生虽能看懂文章句子,可对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却是懵懵懂懂的。”

又道:“但我认为,此文的重点,在于‘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二句。”

老秀才听完,拿眼不住地打量他,颇有几分审视的锐利。

陆嘉志见他半天不说话,便抬头看他,问:“我说对了么?”

常秀才点头:“算不得错。”

陆嘉志舒了口气,这样回答果然不错,既不过分出挑,又不会显得他蠢笨。

见老秀才还皱着眉,他便又开玩笑道:“先生该不会觉得我是神童罢?”

常秀才闻言险些笑喷,脸色一下子松了下来,哼道:“你要是神童,那我是什么?天才?”

陆嘉志“嗯”了声,一脸认真:“保不齐真的是。”

常秀才哈哈大笑。

“你小子,记性好,悟性亦极佳,”他叹了一声,又嘟囔道,“真不知你爹那只呆头鹅怎么生出你这么个小鬼头的?”

陆嘉志不答,只挠头一笑。

常秀才捏着胡子想了想,说:“剩下的四书五经,你自个儿拣几本回去看罢。老样子,看不明白地方再问我。”

陆嘉志有些惊讶。

常秀才看着他的反应,笑:“怎么?不想要吗?”

自然不会不想要,只是有些突然。但也没什么好纠结的,如今他完全可以吸收更多知识了。

于是道:“多谢先生。”

“噼啪”一声,烤炉里溅出了火星子。

老爷子这才想起自个儿原先还在烤肉,便一甩袖:“说了大半天,赶快炙肉哩!哎哟,我的肉……”

烤肉的浓香不断冒出,炉火熏得陆嘉志脸上又红又是汗,他擦了把嘴边吃出的油印,问:“先生为什么要夏天炙肉?多热啊。”

常秀才正忙着给烤架上的肋条刷醋和酱汁,将肋条肉烤透,泛出红润的色泽,如此便成了时下一道名菜——炙子骨头。

听到这话,他想都没想就说:“夏天如何不能炙肉?夏天炙肉,这好处可多了。”

“有什么好处?”陆嘉志不解,眼珠子却钉在了那炙子骨头上,口水不断往外流,心想他只尝一口,剩下的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他们都还没吃过呢。

炙子骨头烤好了,常秀才夹起一块,放到一片青菜上,包起来,咬上一大口,只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嫩滑,搭配得刚刚好。

“好处嘛,当然是好吃啦。”

陆嘉志:“……”

他看常秀才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儿,很是享受的模样,便想起了从前见过的一句话:“也对,人生大事,吃喝二字。”

一句话听得常秀才再次捧腹大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