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端午(2 / 2)

加入书签

他们花得起成本。

陆嘉茉便放开手去做,反反复复地调配了好几回糖浆的浓度,让其甜度更加适口,除此之外,她还在仙草冻里放了绿豆、花豆、大枣等作搭配,不仅吃起来口感层次变得更丰富了,卖相也相当诱人。

四月下旬,杏花村的杨梅就成熟了,她便又将杨梅泡进去,或者煮了酸酸甜甜的杨梅汁来浇。

陆嘉志作为家里“首席试吃官”,既惊讶于大姐的研发能力,这不就是上辈子常吃的烧仙草么?又不忘适时地提点一句,譬如:“加一些软糯的圆子如何?”

这里的圆子,亦叫元子,算是个头更小、且没有馅的汤圆。

陆嘉茉素来很听得进弟弟的话,一试,果真大受食客欢迎。

就这样,不同种类和份量的仙草冻,价格有别,丰俭由人,端的是有模有样。

在镇上卖了一段时日,一家子又决定推到县城里卖,小生意那是越做越红火。

五月五,端午节,艾粽飘香。

农家人过节简单,也不似城里那般多玩乐。陆家人天不亮起身,用艾叶蒸水擦过身子,在门前插上艾条,吃过炸菜角和粥,便各自开始一日的忙碌。

陆嘉志在屋里温习了两篇文章,又写完三张大字,一看窗外的日头,已接近午时了。他揉着微微发酸的手腕,听见“吱呀”一声,院门被推开,紧接着是一阵窸窸窣窣的摆放农具的声音。

“爹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陆嘉志赶忙倒了碗水出来。

陆大川今日下田,给庄稼灌水追肥,原先是要忙活一整天的,但他刚到地里,便撞见了村长一家。

村长家阖家老小齐出动,说是县城里有龙舟竞渡,去凑个热闹。

陆大川抓起水碗,一口气喝光,才抹了把脸上的汗,说:“想着今儿过节,闷在家里没意思,带你们进城去逛逛。”

“诶。”

陆嘉志有点纳闷,眼下时辰不早了,才说要出门?但既然爹发话了,他自也不会反对。

在屋里玩泥人的南南耳朵尖,一听到“逛逛”两个字,立马小短腿噔噔噔、小旋风似的跑出来,一把抱住浑身是汗的陆大川。

“逛逛!出去玩!”

父子俩顿时哈哈大笑。

简单收拾过后,三个人出门,花了三枚铜板坐上村头拉二趟客的大牛车。

约莫一个时辰出头,就到了县城。

陆家仙草冻出摊的位置基本是固定的,是以陆大川很快便领着儿女找到了妻子和大闺女。

今日她们出门晚了些,两大桶仙草冻卖得还剩个底,见到爷仨出现,母女俩皆是一脸惊讶。

陆大川也没耽搁,直接上手开始收拾东西,一边对妻子说:“先别卖了,就在城里逛逛罢,也该给孩子们添点东西了。”

一张大黑脸还隐约有点泛红。

吴玉芝又岂会不懂家里这口子什么个意思,只是也纳闷:平日里跟头水牛似的,只会种地的憨头汉子,怎地忽然开窍了?

但这么想着,心里头却忍不住有些欢喜。

于是,趁着天色未晚,陆大川牵着牛车,身后跟着妻儿,一家子在集市闲逛起来。

说起来,除了过年置办年货,他们还真没有一门心思地逛过集市,尤其是县城的。

县城节日氛围重,人多得摩肩擦踵,但集市上便宜又好玩的东西特别多,南南见到一样就“哇”地感叹一声,最后终于在小吃摊子扎堆的地方走不动道了。

吴玉芝捏了捏小女儿的鼻头,扭头瞧见那些摊档里有卖粽子的,便上前买了五只豆沙蜜枣馅儿的角粽。

吴玉芝将粽子一人分了一个,笑:“大过节的,都还没吃过粽子呢。”往年她会在家里做,可今年忙着做买卖,哪有功夫去折腾这些。

南丰县人吃甜粽的多,陆嘉志原先更爱肉粽,可惜这是个平民不大吃得起肉的时代,自也很少见肉粽的存在。

但这甜糯糯的豆沙粽他也爱吃。

剥开粽子,一口咬下去,糯米油香、豆沙绵密,甜香可口,好吃得小丫头南南直眯眼。

陆嘉志并没有急着吃,他拿着粽子,目光却被后头一个笔墨摊子给吸引住。

虽说是摆在乱糟糟的集市上,但摊子上头笔、墨、砚俱全,且种类繁多,有些甚至成色不凡,连他这样的外行都能看出来是好东西。

此时,摊前走来一对身材瘦长的父子。

二人一身青锻长衫,只颜色深浅不同,袖口和前襟皆用银丝绣竹叶纹,很是斯文儒雅。

做父亲的捡起三块砚台依次看了看,最终手里留下一块,看向儿子:“你可知这是什么砚?”

被提问的男孩儿,便学着父亲的样子,捡起砚台,先看,再掂,后摸,然后不疾不徐地答:“四大名砚之中,端砚质坚幼滑,龙尾砚莹润细密,洮砚碧绿如玉,最是稀少,而澄泥砚讲究雕刻。那么……”

他顿了顿,才续道:“这砚台,手感润,色黑深沈,纹理细密,想来该是江南西道所产的地道龙尾砚。”

父亲听罢,点点头,露出了满意的表情。随后,似是不大相信这小摊会有真的龙尾砚卖,又对着摊主好一通询问。

陆嘉志心里暗暗咋舌,一方砚台,竟有这般多学问,这便罢了,更叫他惊讶的是,那名男孩儿看上去跟他年岁差不多,却懂这么多,还能讲得头头是道。

简直如数家珍。

即便是上辈子,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陆嘉志自问在这个年纪也做不到他这般。

从前九岁的他,还只是一个贪玩爱吃的小屁孩。

更别说杏花村里的孩子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