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八章(1 / 2)

加入书签

长孙皇后可能是情绪最稳定的那个人了,她温柔地笑着,安慰两个人:“二哥,承乾,你们别担心,仙人说是贞观九年病情才加重的。”

李世民却没有那么乐观,“说不定就是因为一开始不够重视,才会变得那么严重。来人,快去请御医。”

宫人应道:“是。”

他看李承乾的脸色很难看,知道他也很担心长孙皇后,不过为了让八岁的承乾放宽心,他还是说:“承乾,别难过,阿耶会请最好的大夫来给你阿娘医治的。”

李承乾点点头,“嗯”,然后依恋地靠在了长孙皇后身上。

【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试图暗杀魏王李泰失败,联合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陈国公侯君集,意图逼宫谋反,事情败露。

古往今来,造反失败就只有身首异处这一个结局。但是轮到了李承乾,李世民实在不舍得杀掉他,可是又不好公然违反律法,就在上朝时问大臣们自己应该怎么办。

通事舍人来济可能是看出了太宗的真实想法,就给了他一个台阶下。于是李承乾被废为庶民,流放于黔州。而来济也因此得了太宗的青眼,此后不断升官。

李元昌、杜荷等人尽皆伏诛,只有李承乾还活着。李世民的一番爱子之心,确实令人动容。

大家有没有觉得好奇,这个李承乾都造反了,被贬为庶人不是咎由自取吗,我为什么还说他可怜。

其实,从亲情的角度来讲,不只是李承乾可怜,李世民也是个可怜的老父亲。】

(睁不开眼:李世民这点比刘彻强多了,不舍得杀儿子,没有等到死后后悔)

(吹啊吹:说不定就是吸取了刘彻的教训呢,怕自己后悔,毕竟都是曾经最宠爱的嫡长子)

(野蛮生长:李泰肯定仗着宠爱挑衅他了,他不杀李泰,李泰也会杀他的)

李承乾一言不发,直接跪下请罪了,他竟然会造反,这的确是他自己的错,没有回旋的余地。

父子二人,一跪一坐,明明离得那么近,却好像又那么远。

好在李世民很快就打破了这种令人窒息的沉默,他亲自把李承乾扶起来,让他跟自己坐在一起。

李承乾推辞不坐,他弯腰行礼,“父皇,儿臣造反逼宫,罪该万死,请父皇责罚。”

没有叫阿耶,又口称儿臣,神态动作和语言都比从前疏离了很多。

八岁即被立为太子,无数双眼睛时时刻刻盯着他,不容许他犯任何一点错,真的很累。如果注定被废,还不如最开始,他就不要做这个太子了。

李世民知道这孩子是伤心了,他一定很在意自己偏宠青雀的事,这件事他做得的确不对,他以后会注意的。

可是该怎么让承乾放心呢?

“承乾,阿耶不怪你,阿耶不应该纵容青雀威胁你的太子地位,今后阿耶会注意的。”不管承乾信不信,他的态度和决心要摆出来。

李承乾悄悄观察着李世民的神情,感觉不像装出来的,得到了一点安慰,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赌气的行为有点幼稚。

他感动地笑笑,告诫自己未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讳疾避医,如果沉溺于怨恨悲伤之中只会把阿耶越推越远。

从今以后,好好跟阿耶相处吧,自己都造反了阿耶都舍不得杀,阿耶他真的很爱我呢。李承乾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亲情是多么温暖包容。

李世民在李承乾注意不到的地方眼神凌厉了一瞬,安抚了儿子,可不代表他会放过那些乱臣贼子,李元昌、杜荷等人,一个都跑不了。

【父母跟子女的相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其实李世民和李承乾本来不必走到父子决裂的地步,可惜他们都用错了方法。

如果爱用错了方法,有时候比恨还让人痛苦。

康熙和胤礽这对父子也是类似的经历。

李承乾的悲剧到底因何而起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李承乾有足疾,无法像常人一样行动自如,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使人变得敏感多疑。

关于李承乾的足疾,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我们无法得知其具体缘由,可能是生病,也可能是不小心摔坏了。

古代一般不会让身有残疾的皇子继位,李承乾身为太子却有残疾,必然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李世民一如既往地支持他还好,坏就坏在李世民开始极其宠爱李泰,李泰也是嫡子,又颇受宠爱,怎么可能不想当皇帝,于是他逐渐变得咄咄逼人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