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2 / 2)
见人走了,义成公主才放下书册,自嘲一笑,低声嘱咐亲信:“告诉始毕可汗,北部边境告急。”
“记住,不要多嘴,只一句话便够了。”
——————————————
大业十一年,九月十五日。
探查雁门周边兵马的斥候终于归来,始毕可汗听着下头人汇报。
“可汗,崞县多了一支新的军队,人数不明,但擂鼓震天,军旗连绵数十里见不到头。”
“不仅如此,崞县后头的忻口亦有兵马驻扎,日日都有新的军队加入。”
始毕可汗一边听着,一边下意识摩挲着拇指,这是他思考问题时的习惯。
他们这一行本就是突袭,也没做久攻不下的准备。
更何况,可贺敦那也传来边境告急的消息,偏偏只有一句话,让他难辨真假。
但他不敢赌。
罢了,这次突袭本也是碰碰运气。
始毕可汗握拳狠狠砸在桌上,痛意顺着指骨游走全身,让他愈发遗憾,几乎是咬牙切齿般说出两字:“退兵。”
在一阵喧闹后,雁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静。
杨广神情惶惶,一开始还以为是突厥又准备攻城,提心吊胆了好一阵,突然没了动静,这才大着胆子派斥候去探查情况。
惴惴不安等了半晌,杨广就见着斥候喜极而泣地冲到他面前。
像是意识了什么,杨广“蹭”的一下起身,没有计较斥候的失态,反而急不可耐地催促他开口。
斥候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开口却又难掩激动:“回、回陛下的话,外头山、山谷空无一人,突厥、突厥退兵了!”
杨广双眼一亮,连日来的颓废消沉瞬间消失得干干净净,属于帝王的雄心壮志又回到了他的身躯。
此刻再开口,他的语气沾了三分强硬和七分志得意满,仿佛这些天懦弱惊惧的不是自己:“传朕旨意,派两千轻骑急行。”
“务必给朕追上突厥断后的队伍,给朕狠狠地打回来!”
压抑了这么多天,终于能好好出一口恶气。
追击的骑兵个个带着冲劲,一口气追到了马邑,俘获了两千突厥老幼,耀武扬威而归。
议事堂内,杨广听闻消息时喜不自胜,当众大笑连呼三声好极,一时间,众臣顺杆而上,接连争先跟着阿谀奉承。
但在一片赞美声中,樊子盖始终保持沉默,听着越来越离奇的溢美,连“远胜尧舜”都讲出来了。
他终于忍不住皱眉打断,委婉提醒:“陛下,如今雁门之危已解,先前许诺将士的封赏也是时候兑现了。”
所有的声音一瞬消失,杨广不满地盯着不卑不亢的樊子盖,拂袖冷声道:“此事容后再议。”
“可是陛下作为天子,又怎可失信将士?”
长此以往,天子失信又赏罚不明,军心易变,迟早会出乱子的,但这话樊子盖明智得没有选择说出口。
“你如此积极,莫不是想收买人心?朕说了,此事容后再议,”
杨广目光阴冷地上下打量樊子盖,语气不明:“当务之急是先回太原,好了,都退下吧。”
他贵为天子,受天下人奉养,天子有难,本就该竭力尽忠,居然还想要讨得封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天下的一切都合该是他的,妄想着从他手中夺财,杨广哼笑,赏几个功劳大的打发打发就行,至于剩下的,又与他何干呢?
樊子盖浑身一僵,迎着众人或讥讽或同情的目光,无奈垂眸。
—————————————
李世民在听闻突厥退兵的消息后,并没有急着回去,而是带着杜怀信一路到了雁门。
这一路上,处处是曝尸荒野的隋兵和百姓。
始毕可汗的兵力何其雄厚,若无重利在前,大家又怎会踊跃杀敌,昼夜不停地抗击突厥军?
只是如此一来,伤亡便不可避免地加重,本也没什么,诱人的封赏必定伴随着危险。
可……天子的车架明明早在三日前就驶离雁门,居然没有派人打扫战场吗?
眼前这幅景象,也太过于残忍了些。
无人收敛的尸骨,趴伏尸体低声哭泣的妇孺,这些人连表达绝望都是怯懦的。
不远处的天空盘旋着一群乌鸦,贪婪地怪叫着,随时准备冲下来饱餐一顿。
有人烦躁地挥手驱赶,却是为了哄抢尸首上的衣物,毕竟若是破了口子,那损失的可全是自己。
这与战场上纯粹的血腥不同,是另一种冲击人心的人间炼狱。
杜怀信呼吸一滞,心口又闷又酸涩,好半晌才将那股子躁郁压下,他担忧地看向李世民。
果不其然,李世民一言不发,只沉默地注视着在场的所有人。
“二郎…”杜怀信嗫嚅着,想出口安慰又不知说些什么,只恨此刻自己的嘴笨。
这时,一队人马从远处而来,领头的看衣服应是个官,杜怀信穿越时间到底还短,认不出来。
但李世民认得出来,他双腿一夹,飞快驱马迫近那人,杜怀信来不及细想,因挂心李世民,跟着一同上去了。
“阿翁留步,敢问阿翁可是雁门郡守?”李世民气喘吁吁,但还是翻身下马,礼数周全。
“老朽确是郡守,不知这两位小郎君是?”
“我只是一个来应募的人罢了,郡守唤我二郎便好,我身边之人姓杜,是我的友人。”
郡守点点头,这通身的气质一看就是贵族子弟,但小郎君既不愿说,他也便不问。
“敢问郡守,陛下之前许给将士的封赏可曾兑现?”李世民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郡守一愣,没有生气李世民的直白,只摇头叹气道:“连尸骨都未派人收敛,遑论兑现诺言。”
“这些郎君生前都是守城有功之人,死后却连安葬都做不到。”
“老朽见之实在可怜,便组织了些自愿请命的乡民,让这些郎君不再尸陈荒野。”
李世民眼眶红红的,一时居然落下泪来,哽咽着说不出话,但一双眼却执拗地看着郡守。
杜怀信见状上前,将李世民护在身后,冲郡守拱手道:“郡守大善。”
“我与二郎一路走来,见之听之皆如炼狱,故而斗胆请求郡守,不知可否同郡守一道,将那些亡魂安息?”
果然没有看错人,两位小郎君都是正直之辈,郡守一笑,点头答应了。
李世民胡乱抹掉眼泪,这一刻他想了很多。
有帝王的赏罚不公,阿耶的疾言厉色,自家的锦衣玉食;亦有尸横遍野、鸿雁哀鸣的人间惨象。
明明还有很多事要想明白,可在这纷乱的思绪中,一句曾经听过的诗句强势闯入,打乱了他所有的羞愧悲愤。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他想,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