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2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九(1 / 2)

加入书签

天幕下。

一位出身贵族的名士嗤之以鼻:“难不成还真要把天底下那些庶民们全算进去?”

就算是本朝最繁荣鼎盛的时期也做不到啊!

他心底私密的想法是,读书写字那么高雅的事情,那些泥腿子们也配?!

百姓们心情也有些复杂。

之前仙画一直提“全民教育”,但说实话没人真的把这个词放在心上。

如果说全民的意思真的是普及到《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

魏晋。

即使是饱读诗书、学识渊博的名士谢安也不免为后世之人漫长的求学过程感到震撼。

他甚至站起身的时候差点崴到了脚。

而且,再也维持不了原本淡然高雅的风仪,对着身边幕僚冲口而出:

“她说的可是所有人?”

幕僚也在心神震撼之中,“……的确是所有人。”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万万人,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之中都需要读十几年的书。

那岂不是所有人都是饱学之士?

即使是现在的士族子弟,恐怕也难与之相比较!

谢安震惊于此,而其余名士们却不免有些愤怒。

“简直是乱来!”

“怎能用那西方的字母来为我华夏文字注音?”

是的,他们对于简体字其实并没有太多感觉,很多和现在没什么区别,而且和之前相比,字本来就是一直在变化的。

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字母拼音。

但这一点,朱元璋却很能理解。

“就和八股文一样,”他特意强调了一下八股文,“更方便让老百姓认识的,和记住的,就是好的。”

主要都是为了降低难度。

一个性质。

还有一个很容易就接受了的群体是数学家们。

刘徽对着墙上挂着的几个从仙画上誊抄下来的后世数学公式道:“这种字母形式的确有其可取之处,尤其是运用在数学上。”

更简洁,也就更方便记住和运算。

只要熟练了,中间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秦朝。

嬴政并不觉得意外,新朝成立,那总得在一些事情上制定自己的标准,就好像他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一样。

他只觉得有些牙酸。

自己好不容易统一下来的标准,没想到后世又改了!

……

【但在一穷一白的新中国初期,这个图形却是大头针形。】

大头针,小学的占比面积大,往上陡然收窄。

窄到只呈现出针一样的尖锐细小。

【三千多万名小学生,成功上到中学的只有一百多万名,而上到大学的更是只剩下十万名。大多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火星少女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村干部一愣,笑了起来:“当然是免费的!不用交钱,也不用拿其他东西来。”

上课、学认字,那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更别提居然还不用交钱。消息传出来后,很多村民都踊跃报名。

夜校就在一个简单的房子里,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房子,而只是个窝棚,还没有通电,就用煤油灯和蜡烛,村干部自己用木板制作了黑板。大家没地方坐就随意坐在地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