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宴(2 / 2)
依大朔制,东宫应有一套官属机构,基本模仿了中央的三省六部制,只是在规模和人员设置上有所压缩。
然文朔九年后,圣人对亲王皇子都起了防范之心,东宫的官职体制已经被破坏殆尽了。
尽管有些东宫属官在朝堂上能有一席之地,但尚书左丞相卢林桧是文帝宠妃华妃的长兄,这些年华妃为文帝诞下永王和安定公主,不仅是宠妃,背后又用范阳卢氏为依靠,太子的这一席之地也是被左右掣肘的。
如今能够指望的,便是太子良娣之父中书省中书令杜如知。恰逢文帝为制衡他的皇叔吴王,让他纳王竟夕为太子妃,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加之王竟夕善制香,身上似乎总有异香绕体,承欢之时想必十分得趣。既然圣人安排了太清宫相面,一切恐怕就是走个过场,王竟夕迟早都会是他的人,如今迁就一些她也未尝不可。
宇文颢当下便道:“郡主所言甚是,那后日孤奏明圣人后再做定夺。”
王竟夕本对吃食也有兴趣,但太子这一番话,让光禄寺太官属呈上来的光明虾炙、箸头春、乳酿鱼等珍馐顿时索然无味。
定北王与他们虽有距离,但耳力极佳,不耐地哼了一声,边上的徐良便知太子的如意算盘要是落空了。
这时,一女子走到太子跟前,落落大方地对太子道:“太子殿下,臣女与您对饮一杯。”
太子抬起头,原来是幽州节度使史奕明之女史思思。
史思思今年十七,自幼长在幽州,三年前年才因史奕明任幽州节度使便养在了京城。
京城贵女都知道史思思心悦太子殿下。私下皆议论她不遵守礼法。大朔虽民风开放,然在婚姻一事上,还是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大朔律令曰:祖父母、父母为主婚者,违者徒二年。
史思思的祖母是突厥巫师,祖父是胡人。后来祖母又改嫁突厥人史延琰,所以,他父亲便改姓史。
史奕明聪明多智,精通多种番语,又英勇善战,机智多谋,在讨伐奚、契丹时立下赫赫战功。
史思思自然是有突厥胡人血统,突厥人于婚姻一事上,十分开明,男有悦爱于女者,归即遣人娉问,其父母多不违也,更有父兄伯叔死,子弟及侄等妻其后母、世叔母及嫂。
因此,史思思对京城闺女的议论毫不在意,还和她的侍女常说,我们幽州的好姑娘,从不扭扭捏捏,喜欢的好儿郎,便得让他知道。
太子殿下和这个经常入东宫的史娘子,倒是真的有些暧昧不清。
太子殿下自幼喜好突厥语、突厥服饰。他曾在太子别业,选取左右貌似突厥人者,每五人为一部落,穿羊裘梳发辫,让他们放牧牛羊。又制作了突厥的五狼头纛及番旗,设置帐庐,自居帐中,宰羊烹煮,仿照突厥人的方式,抽佩刀割肉而食。
自然,这些是避着文帝所为的。文帝对突厥向来不亲善,启用有突厥胡人血统的史奕明,是迫不得已。
其实突厥人对定北王也是闻风丧胆的。若定北王为幽州节度使,定能更早平定突厥之患。
但定北王已经手握三镇节度使,若再将幽州归于其下,大朔半壁江山的军力都是他的了。剩下的将领中,只有史奕明才能镇住外敌。
因史思思对突厥文化甚是了解,与太子也是相谈甚欢,太子甚至想,如若文帝许可,册封史思思为太子良娣也未尝不可。这样一来,河东和幽州两镇节度使的兵力均可为他所用,因此即便京中传出二人似乎暧昧不清,宇文颢亦从来不急于澄清。
太子笑意深深地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史思思侧头向太子耳语:“前日我父亲遣人给我捎来一把突厥刀,太子殿下不如到我府上一观?”
他们的动作从远处望去,好似耳鬓厮磨一般。贵女们当下便在席间窃窃私语了。甚至有人看好戏似的看向王竟夕,窘迫得王竟夕当下深吸了口气。
太子听到突厥宝刀,全然不顾周围议论,立即道:“那孤定要一观。”
“如此明日我在府上恭迎太子!”
这下,宴席上炸了窝。定北王皱了皱眉头,不顾前来道贺敬酒的大臣,离席径直走向王竟夕,朗声道:“郡主,太妃今日病未痊愈,未能入宫,但对郡主甚是想念。徐良,用我车舆即刻送郡主入定北王府。”
议论停止了,大家都好像什么没有发生,认真地看歌舞。没人坐过定北王的车舆,想必王竟夕是头一人,果真是养在太妃跟前的人,得定北王另眼相待。
天下还有比得定北王护着更得意的事情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