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 章(2 / 2)

加入书签

不少画卷上刻有篆体阳文“养心殿鉴藏宝”,“八徵耄念之宝”等印,代表此画原为宫廷私藏。

其中有一副画尤为特别,长约七十公分,宽约五十公分,其上画有一只奇怪的白鹅,长着人的脑袋和鹅的身子,浮在白雪皑皑的湖面上,红掌划拨,悠哉惬意,下配一首骆宾王的小诗,‘誐誐誐,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但,笔迹纤细有力,不像毛笔,似乎是羽毛笔写成,所用更是自1959年开始在全国推广的现代简体字,且,画卷下最上方却刻有‘七旬清蒋’的印章。

这是康熙皇帝晚年用的朱批私印。

其下还有雍亲王,怡贤亲王、果毅亲王、恒温亲王等人的私印,最下方则有一圆形的大印,形似现在的政府机关的批印,上书‘圆明秋童’四字。

正和墓室墙上挂的那幅油画相对应。

联想到雍正帝自号圆明居士,他的死因又是历史之谜,葛青很是激动。

可惜,墓中没有足够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他的猜测。

直到,79年秋。

那时国内境况已经好了很多,而当时大雨连降,专家预测庆辉县很有可能发生泥石流,如果泥石流从山上下来,势必淹没这个清墓,为了保护文物,也为了进一步的研究,上级下令将墓中大部分葬品押送北京。

在拆除床的时候,工人发生了一点意外,导致床头木板碎裂下陷,却因此露出了床板中间藏着的明黄色包袱。

当时葛青已经身在北京,明黄色包袱被送到他面前的时候,已经被大学生们打开过,所以他只见到三本日记和四幅画卷,以及一些稀奇古怪的衣物。据说原本还有一本日记,却不知在哪个环节丢失了,他甚感遗憾。

因为正是这些日记证明了墓主的身份,更爆出许多不为认知的惊天秘密,不仅关乎历史,更关乎科学。

其中尚存的三本已经让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们研究了近半个世纪,直到二十一世纪,仍有诸多问题困扰着各界专家学者。

包袱中的衣物有:一件黑色t恤,一条发白的破烂牛仔裤,一个军绿色背包,包上写着五个鲜红的大字:为人民服务。

四幅画卷分别是康熙真迹,画作《畅园春》,雍正真迹,手抄版《百喻经》,乾隆真迹,词赋《安缇传》,和一副不知何处的地图。

三本日记中,第一本是印度原产,硬质精装外壳,烟黄色纸页。

第二本是中国古典线装书卷,蓝色封皮上写着五个苍劲雅致的大字:圆明园日记

第三本外壳由明黄色金帛包裹,如同清朝早期奏折。

最初,葛青一人负责此次考古活动,所以这些资料只有他一人翻看。

到了二十世纪末,随着大批官方以及民间专家学者的加入,研究进入白热化阶段,却也因为最后一本一直不曾找到,所以学者们遇到了巨大的瓶颈,‘怀疑论’的支持者也越来越多,为了引起社会注意,鼓励私藏者交出第四本日记,这三本日记中的部分资料,被摘出来公开发表,出版,成为《圆明园日记合辑》。出版书上作者的名字是,秋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