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1 / 2)
端亲王府择了良辰吉日要向秦国公府纳征徵,聘礼已经备足,黄金五千两,白银万两,绫罗锦缎各千匹,玉器二十件,玉如意两对,金盆银杯各一对,再加上龙凤呈祥珐琅盘、金茶壶茶盏等金银器具。
此外还有一些寓意吉祥美满长久的时下流行的礼品,如寓意长长久久的酒,寓意生猛的生果,聘饼,海鲜,水果等等。
因为考虑到秦国公府人丁稀少,作风简朴,本打算按照规格送的几十匹马便没有送。
本来皇室聘礼的规格的话,一般是二百两黄金,但他们王爷开了私库,搬了这三百余斤的黄金做添妆,据说这些都是先王的私产和先王妃的一些嫁妆里的金子,皇帝不许赵云琅充进军饷才留了下来。
此外,他们王爷亲自捧着的锦盒里,据说装着他们王爷一半的良田店铺的契书还有私库的钥匙。
端亲王府的众人对几日后就会入门的王妃在他们孤傲疏离的王爷心中的地位大致都有了评判,不由对准王妃多了许多好奇和不容小觑的重视。
纳征这日,秦府的官员都告了假在家等候,毕竟在皇帝赐婚之后,成婚的三书六礼的六礼中,也只剩纳征和亲迎了。
秦江昭的婚事快成了秦府上下共同的牵挂,都格外关切在意,家族齐齐出动。
秦老太爷和秦老太夫人,秦家大房一家里除了秦江昭的长嫂的所有人,再加上秦世安夫妇,可以说秦府秦江昭的娘家人都出面了。
众人从秦世安的口风中多少得知小王爷对此婚事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亲眼看见纳征的队伍,还是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到了约定好的吉时,赵云琅穿着庄重的黑色锦服,美如冠玉,皎如日月,手中捧着一个不小的精巧的锦盒,带着管家和侍从走进了秦府。
本来按照习俗,男方是要请两位全福的女性长辈到场的,并非是皇妃尊贵不好劳驾,只是考虑到宸妃是失了爱子的,便没人提起这个习俗。
两方见了礼,王府的管家开始唱礼,秦家老小就看着绑着红绸的礼箱看不到头,一箱箱地被抬进秦府二房的院内,把这四方的小院摆得满满当当,又把秦府家祠前的宽敞院落摆满了,好些箱子还摞了在一起。
王管家唱完了礼后,把长长的礼书卷好,双手递给了秦世安。
秦世安接过这沉甸甸的礼书,感慨万千。
一旁的秦二夫人也看得眼热,感受到了赵云琅万千的诚意,看着高大俊逸的赵云琅,心中不由念叨大概冥冥之中缘分已定,她女儿的婚事波折多年,说不定就是为等到如今这般的如意郎君。
秦老太爷、秦老夫人和秦大老爷与大夫人看到这一面都颇感欣慰,虽说这一年也在常在府前见着小王爷步履流星或打马而过,但这般瞧着更是少年意气,惊才风逸。
秦江城单纯地羡慕端亲王府的富有阔绰,听王管家解释为何没有送马,忍不住十足惋惜地暗道:不送几十匹,送个三五匹骏马也成啊,干嘛这么体贴?
那边,赵云琅正郑重其事地将手中锦盒递给秦世安:“劳烦岳父替小婿将此物交至二姐姐手上。”
秦世安不知这锦盒中装的什么,唱礼的时候这锦盒并未出场,但还是正色道:“王爷放心。”
身后的王管家又上前,双手将一个更大的礼盒递了过来。
秦世安正疑惑,又听赵云琅道:“这是请了资深的绣娘为二姐姐定做的嫁衣,还烦请岳父岳母告知二姐姐,有那时间,做点什么不好?”
赵云琅声音一贯清冷,而且这话说得又突兀又毫不客气,王管家暗自担忧,小心地观察秦府众人的表情。
秦老太爷和秦老夫人面露疼惜之色,秦家大房众人似乎有些心虚面热。
然而,出乎王管家意料,秦世安听了小王爷的话反而对小王爷又更多了几分赞许亲近之情,秦二夫人更是忍不住拭了拭眼角,快慰道:“王爷有心了,有心了。”
纳征就这样顺利地进行了下去,按照民间习俗,女方是要回礼的,但皇室纳征并无回礼一说。
但秦世安夫妇坚持让端王府将黄金和白银尽数作为回礼搬回,他们考虑到那些金银器具和玉器待到大婚当日都会添做嫁妆,但这十几箱黄金白银,放在只有寻常护卫的秦府,众人怕是都要睡不着觉。
赵云琅开始并不赞同,既是送做的聘礼,自然尽数归了秦府,并不是充作场面之举。
金银珠宝作聘是为聘来秦江昭,在他眼里,这些尤为不足,成婚后,秦江昭可是要完完全全成为端王府的人,成为他一个人的。
赵云琅无论如何地坚持他下的聘请务必要收下,秦世安无奈,提议不如他入内问问秦江昭的意见如何。
赵云琅怔楞片刻,没想到他这岳父在他们下聘时还要问秦江昭的意见。
未等他劝阻,秦世安就进了秦江昭的厢房。
在赵云琅看来,对着秦世安夫妇他的话大抵还是有些分量,问了秦江昭就无非一种结果、
那就是,彻底无视掉他的想法。
果然,秦世安带回了秦江昭对着他讲的一堆大道理。
什么钱财虽好,但有些会成为负担;什么金银有价,心意无价……
然后,赵云琅只能故作淡定地命令王府众人又抬了回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