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未雨绸缪(四千三百字大章)(2 / 2)
果然,自己在丰安县安安稳稳练武,谁也不得罪,都被三番五次的追杀威胁。
但现在呢?
主动侵犯了他人的利益,受害方还竭力给自己送好处。
这世间之事,当真荒诞离奇。
黄安再次弯腰拱手道:
“多谢三位哥哥了!日后但有所需,吩咐弟弟就是!”
听着黄安的场面话,罗兴三人大笑。
终于等到这句话了,不管是不是真心的,以后找上门求助,也能有个由头不是?
“走,去吃酒!哈哈!”
四兄弟勾肩搭背,领着手下兄弟们,浩浩荡荡地往大寨中间走去。
那里就是设宴的地方。
今日黄安的到来,让下林寨又有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而且是最大的,真的能救命的靠山。
虽然他们舍弃了一些利益,但总得来说,还是赚的。
对于半是正规生意人,半是贼匪的他们来说,能保命的人情,就是最珍贵的。
黄安的兴奋溢于言表,一场大宴,整个寨子都陷入欢乐的海洋。
晚间八点,明月高悬,寨子中的欢闹气息,方才逐渐衰弱下来。
黄安一直和三位哥哥喝到了晚上十一点,方才指着杨成武和另一个亲卫,带自己去休息。
他的三位哥哥,给黄安他们,和他们的亲卫手下们,已经腾出了足够居住的屋子。
就在山坡最下面,最靠近大路的那一片。
他们以后的居住区域,也就是整个寨子的从山下的入口区域。
这里,也是一度让黄安差点呕吐的区域。
环境之脏,之差,让黄安落脚时都必须盯着地面,生怕踩到不可名状之污秽。
不过,给黄安安排的院子,倒也干净。
毕竟这整片区域,都经过大修了,连家具、地板都是新的。
杨成武和张仁将黄安送入屋内,扶着他坐在床上,然后后,对着侍女笑道:
“照顾好我们大哥!”
说罢,两人齐齐对着黄安暧昧一笑,拱手告辞离去。
黄安其实没太醉,他将准备自己伺候自己睡觉的,那个余茂送的侍女轰出屋外,打发其去睡觉。
然后起了身,坐在椅子上,给自己倒了杯茶,单手撑着脑袋,思考日后的计划。
对于三位好哥哥给自己安排的这个居住的区域,黄安不置可否。
倒不是罗兴余茂他们刻意刁难,而是因为整个寨子,现在能动的,就只有那里。
毕竟,罗兴他们经营寨子十几年,寨子沿着山坡修建。
寨子内三位兄弟,各自都有靠山,每年都需要向背后的靠山交“保护费”。
在外看铁板一块,但走近里面一看,各自为政,泾渭分明。
这住的地方,自然也是分开的。
最上面的区域,就是罗兴和他的亲信兄弟,极其家人居住的。
再往下左右两端山腰处,就是余茂和徐坤两人极其亲信,家属居住的。
黄安是最后来的,自然是最下面。
心中吐槽,黄安倒也不会生气。
这里脏是脏了点,但可能是整个寨子中,收拾起来最简单的地方。
因为绝大部多数时候,山风一直是从下向上吹的。
那股脏味儿臭味儿,总不会从山上往山下蔓延。
他明日起来,开完会后,让亲卫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居住的这一片区域的卫生,进行彻底的清理。
同时,将从山上的排污水道,往两侧远离居住地的山道上挖。
虽然自己并不打算在下林寨待多久,但自己的亲卫们,以后可是会常驻在这里。
今日宴席上,不单单是吃酒的问题,同样的,师兄弟商量了寨子的利益分配问题。
四人每人身后都有靠山,利益自然是要分开算好,还要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毕竟,他们三人每年都要向身后的靠山,送上“保护费”。
整个下林寨资产众多,大的山头就有四座,现在四兄弟一人一座,倒也好分配。
田产这些不多,全靠各自的手下打理。
下林寨最大的利益来源,就是把持着丰安县和汾县两县,通往幽州城的这条唯一的道路!
几乎每三四日,或者四五日,就能凑齐一二百,甚至更多的人去幽州。
同样的,两县往来幽州和汾县的商队,除了固定的人头费之外,还要交抽成费。
这一趟下来,约莫三百两左右。
利益分配很简单,师兄弟都有自己的班底,按照一人一月的方式,轮流着来。
在黄安未加入下林寨之前,运行的就是这一套规则。
三兄弟每月轮换着带自己手下人进行护送,银子自然是单独拿的。
现在黄安加入,手下又兵强马壮,自然也能从中分一杯羹。
黄安虽然看不上这点蝇头小利,但也要入乡随俗。
别说,宴会上他的二哥余茂,就让人将五十两的银子,直接拿到了他的跟前!
这五十两银子,就是这两日黄安带着十个亲卫出任务的酬劳。
当然,真实的价钱差不多也是这个数目,余茂倒也没必要在这上面,刻意巴结黄安。
黄安手下银子,算是承认了他也认可这种利益分配的方式。
故而,等这一轮循环结束,也就是从下下个月开始,他就要带着自己的亲兵,做一个月的任务。
现在才四月初,黄安估算时间,那时候刚好是六月份,最是天气最热的时候。
黄安理顺这些,才有心想别的事情,他回忆今日宴会种种,眉头稍稍皱起。
“今日三位哥哥,旁敲侧击地劝我说,给出的饷银太高了,应该缩减一些。”
虽然喝了好多酒,但人可还清醒着。
真的多了吗?
半响后,他摇了摇头,暗道:
“师傅当这个火器司主的过程,并不算光彩。实力上也差了一大截,日后出现变故的可能也大。
这些亲卫以后必有大用!就算暂时用不上,这大明如今风雨欲来,未来怕是避免不了战乱。
我今日能集齐这些兄弟,天意如此。必不能让他们白白从我手中溜走,决不能离心离德!”
黄安判断,这些亲卫,日后必然会有大用。
是他在未来大概率可能到来的乱世中,保命的资本!
大明国祚已经有八百年之久了,黄安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能很容易看清现在平稳水面下汹涌的暗流。
连边军当中,都成了这个样子,贪官污吏横行,大头兵成了各位大人物的私兵,军饷贪墨的程度,能让他都触目惊心。
种种迹象表明,大明已经有了亡国之相。
黄安不是蠢蛋,哪怕本意只想练武,并不想参与其中。
但历史车轮滚滚,铺天的潮流不可阻拦,也无法置身事外。
只要师傅在这里,赵师姐在这里,只要他还想在练武,那他注定躲不开,注定会被卷进去。
与其到时候被迫卷入其中,毫无准备,不如早早谋划,未雨绸缪!
黄安觉得,有的大人物,怕是早就为这即将到来的乱世而做准备了。
比如说,刺史府内的那位高大人!
他无比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直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