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章(2 / 2)

加入书签

她枕着孟昭菀的胸口,睡了个昏天黑地。

金喜在外敲门,每半个时辰敲三遍,就是无人回应,直接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用哭腔自言自语道:“老天爷呀,寒食节过后就是清明,宫内的祭祖大典还在等着皇上呢。”

书桃也跟他一样着急,按规矩,祭祖大典皇上皇后都要出席,耽误了这样的大事,皇后又免不了要被太后数落责备了。

于是敲门的次数从每半个时辰三遍变成了每半个时辰六遍。

孟昭菀好不容易转醒,她一月前就开始筹备祭祖大典,听闻这疾风骤雨般的敲门声,当即心头一跳,道:“皇上,快些起来,咱们该回宫了。”

朱玉瑾蹙着眉心,怪她不懂怜香惜玉,扯过枕头蒙住脑袋继续睡。

孟昭菀像揉面团一般揉搓她,道:“皇上快醒醒,别耽误了大事。”

朱玉瑾懒洋洋的问:“有何大事,朕又不上朝。”

“祭祖大典,皇上忘了吗?”

朱玉瑾以仁孝治天下,是以每年清明的祭祖大典,会办得格外庄重,能与之媲美的,也就上元佳节和先皇驾崩时的国葬了。

孟昭菀为了操持此事,这一月以来可谓费尽心力,就想帮着朱玉瑾分分忧。

朱玉瑾:“这大典太累人了,朕不去。”

孟昭菀:“!”

她竟然从勤勉帝王的嘴中听到了“累”这个字,而且勤勉帝王还理直气壮的要偷懒,太阳怕不是打西边出来了。

她全当朱玉瑾是昨夜被她折腾的太难受,有点起床气,等了等,打起苦情牌:“皇上若不去,太后那里臣妾不好交代啊。”

朱玉瑾断不会让她为难,无奈的叫金喜进来,隔着床帐道:“母后有的是千里眼顺风耳,应该已知晓朕在锡兰小院小住吧,你回宫禀告母后,朕龙体不适,哪也不想去。”

金喜快要哭出来了,他本就长的干干瘦瘦,弯曲的腰背在此刻令他看上去像一株枯败的狗尾巴草:“皇上,就算太后那好交代,文武百官也怕是糊弄不过去啊。”

朱玉瑾就想舒舒服服睡个懒觉,因他的吵闹醒了大半,脾气自然不太好,拿出昏君的口吻道:“这江山是他们说了算,还是朕说了算!”

“皇上自然是天底下最大的主子,可——”

“滚蛋。”

金喜:呜呜呜呜——

孟昭菀将床帐掀开一条缝,露出雪白的手,传出清晰的话音:“金公公快去吧,皇上的事就由皇上自己做主,别惹皇上生气了。”

弦外之音是你把人惹急了又上吊咋办!

金喜倒是忘了帝王上吊这一茬,匆忙退出房门,朝着书桃叹息三声后,愁眉苦脸的进宫去。

他跪在太后身前的那一刻,已经做好了被拖出去乱棍打死的准备。

却听兰淳嬷嬷道:“太后,您有没有觉得皇上变了?”

太后冷冷道:“是变了,变得乐不思蜀了!”

祭祖大典太后也会出席,她早换好一身华丽金贵的衣装,顶着大金冠子,在慈宁宫里走来又走去、走去又走来,“先皇当年为皇儿选太女妃,一眼就相中了孟昭菀,她哪有一点国母的样子,随意放肆,毫无端庄矜持可言……都把皇儿带坏了。”

太后一通牢骚,给本就紧张的婆媳关系添砖加瓦。

兰淳嬷嬷扶着她坐上罗汉榻:“奴婢不是那个意思,您好好想想,皇上自幼勤勉笃实,怎会说变就变。”

太后老眼一眯。

好像……是耶。

“你的意思是,皇上是刻意为之?”

孟佩南早年镇守西南,功高盖主,先皇怕他有反心,特意选了他的嫡女孟昭菀嫁入东宫。

一来是拉拢,二来是牵制。

皇儿忽然撇下祭祖大典,住进孟家的锡兰小院,太过反常……

许是目的真的不简单。

“奴婢也只是揣测,皇上豁达,之前还好好的,怎会毫无由来的寻了短见。”

“如此说来,皇儿是故意不理政务,要专心对付孟家?”

“皇上的性子随您,有城府有远见,我们不妨静观其变。”

太后舒心了,颇为满意的点头:“皇儿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盘算了,也罢,哀家就代她祭祖吧。”

兰淳嬷嬷:“太后圣明。”

金喜目瞪口呆,他不明白这二位是如何看出“皇上突然摆烂是别有深意”的,却也连声附和:“太后高见。”

太后无比自豪,领着兰淳嬷嬷和众宫人步出慈宁宫。

这时,远方大殿响起沉闷浑厚的号角,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祭祖大典开始了。

太后娘娘忽然想到什么似的转身,对金喜道:“你就留在锡兰小院好好伺候皇上,若是忙不过来,就把小银子带去。”

小银子是太后娘娘安插在养心殿的眼线之一,这是金喜心中不能说的秘密:“是,奴才记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