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葱油拌面(二)(1 / 2)

加入书签

苏禾端给姜岐玉的那碗葱油拌面上,多卧了一个圆润饱满,太阳花一般的煎蛋。

蛋黄是完整的一圈黄澄澄的圆饼,外环嫩滑的蛋白,边缘炸至金黄酥脆,泛着一股沾了粗盐在热油中滚过的焦酥。

“好香。”

姜岐玉私底下一点儿也没有郡主的架子,她随手撩开衣摆,和这群闹哄哄的小孩们一起,围坐在跨院里的炕桌前。

几双一模一样圆溜溜的大眼睛,看见苏禾端着碗走过来,乌黑的瞳仁亮晶晶地盯着她的手,姜岐玉混在他们中间,毫无违和之感。

菜色十分简单,姜岐玉却是吃的很是香甜。她常年混迹边关军营,吃相还算斯文,速度却是比旁人快得多,且食量不小。

姜岐玉吃完了一碗葱油拌面,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唇角,一脸餮足地抱着手臂,倚靠在扶手上。

“苏苏,你这手艺,比我们军营里的火头,水平可要高上太多了,以后要不要考虑跟我去边关?”

她本是一句玩笑话,可是慈幼局的孩子们全都听了进去,饭也不吃了,花猫似的小脸扬起来,眼巴巴地望着姜岐玉。

他们往日里路过茶馆的时候,总能看见说书先生拍着惊堂木,唾沫横飞地讲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故事。

在幼小的孩子们心中,军营里的都是金戈铁马,保家卫国,像飞将军一般英明神武,无所不能的大将军。

姜岐玉好笑地搓了搓凑到她面前的小包子脸:“好好吃饭,军营里可没有你们这么矮的小将军。”

孩子们开心了,抱起面前的小碗埋头认真地吃饭,一个比一个卖力,好像谁吃得多,谁就能更快被选为大将军似的。

苏禾也笑了,她放下碗筷,眉目温柔平和地看向和孩子们闹做一团的姜岐玉。

“对了,岐玉你怎么会来慈幼局?”

她早晨到的时候,光顾着担心小鹿的病情,这会儿才想起来这件事儿。

“我?”

“我是跟着个小毛贼来的。”

姜岐玉轻轻“啧”了一声,不知想到了什么,边说着还边摇头。

“那孩子也不知道怎么长得,一斤的骨头架子,估计九两都是反骨。”

苏禾听着她的描述,莫名觉得不对劲,便追问了几句。

姜岐玉说,她几天前,在启真巷里闲逛的时候,曾经被个孩子偷了荷包和玉佩,追了他许久,终于在慈幼局门外逮住了他。

姜岐玉将人扣在身边,本想着问清楚缘由,也好教导这少年改邪归正,莫走歧途。

结果,这半大的男孩,脾气是又硬又倔,无论姜岐玉怎么威逼利诱,恐吓收买,他愣是一个字都不开口。

姜岐玉也不是个闲人,成日里都有时间围着他打转,她就出去了一个晚上,那孩子便撬开了门锁,翻窗户逃跑了。

等姜岐玉发现的时候,人早就跑没了影,她别无他法,只好想着到慈幼局来碰碰运气。

苏禾听完姜岐玉所言,眉头紧皱,语气颇有些急促地问道。

“他是不是个子很高,瘦瘦的,单眼皮,高鼻梁,右手手背上还有一块烫伤的疤痕?”

“对,是这个模样。我记得,他好像叫……什么生?”

“乐生!”

姜岐玉松开环抱胸前的手臂,坐着了身子:“怎么,你认识?”

苏禾无奈地苦笑,乐生她当然认识。

她找了他这么久,这孩子不但将自己的行踪死死瞒着,竟然还学会了偷窃?

用完午膳后,姜岐玉被这群孩子们缠住,拉着她非要听大将军的故事。

苏禾摸了摸小鹿,烧已经彻底退下去,面色也渐渐红润起来。

将这一屋子的小孩交给姜岐玉看顾,苏禾并不担心。

慈幼局的小萝卜们都说不清楚乐生哥哥到底去了哪里,唯一可能知情的小鹿,眼下正昏睡着。

苏禾想了想,始终觉得放心不下,便趁着于嬷嬷不在,悄悄去她屋里,翻看了她签字画押的账本。

账本上记着,乐生是在两个月前,被一位当地杂耍班子的杜老板买走的。

杜老板留下的地址字迹有些模糊了,苏禾只依稀分辨出“双桂”二字。

双桂街同拱辰大街一样,也是一条热闹繁华的街市。

祥云楼,集庆班子,庖炉社,武安镖局都在这条街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