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旧案(1 / 2)

加入书签

自大朝恢复以后,朝堂上很快便因为裴敛臻手里的虎符争执起来。

三年前裴敛臻自请前往西北大营时,建平帝虽然面上不允,父子俩还因此闹了许久不快,但谁也没能想到,建平帝却在宁王离京前将赤羽军的虎符交给了他。

这支赤羽军由已逝的骠骑将军杜靖一手打造,本是为了镇压南边肆虐多年的流匪所建,赤羽军的五千名兵丁几乎皆由杜靖亲自挑选操练,直至南边匪患肃清,杜靖病逝后,这支军队便牢牢掌控在建平帝手中。

不想皇帝却悄无声息地将这支赤羽军交给裴敛臻,朝中原本反对声甚隆,都道自大燕开国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不曾让亲王手中掌有实际军权。

长久以来,无论何地出现战事,都是由兵部负责选派将领前往前线指挥作战,一待战事结束,将领即刻卸权返京,没道理在宁王这里要重开先例。

但先太子裴永昭当时亦挺身而出,以一国储君的身份极力替亲弟弟作保。裴永昭的谥号定为懿明,足见他在天子和朝臣心目中的地位。眼看人家父子三人齐心,木已成舟,朝堂上的反对声方才逐渐消弭下去。

虽然赤羽军是一个香饽饽,但多以擅长山林作战的步兵组成,送去西北应对胡人骑兵恐怕难有奇效。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大部分人都擎等着想要看宁王的热闹。

不想裴敛臻却带着这支赤羽军横扫西北,狠狠打了一众文官的脸面,可想而知,他还没回京前便已成为许多人的眼中钉。

如今好不容易抓住宁王的把柄,又逢懿明太子故去,储君之位空悬,宁王手握兵权不放又何尝不是在以权邀功,指不定还有更大的野心和图谋。

大朝即复,蠢蠢欲动的文官御史们当即借题发挥,堂下百官群情激奋,口若悬河,遥立百官队首的左相周鹤鸣反倒一言不发,双目微瞑。

当事人宁王殿下则是一副老神在在无关痛痒的模样,仿佛百官弹劾的对象另有其人,那张与懿明太子相似但气质却截然不符的冷峻面容上也不曾出现过任何波澜。

一旁的二皇子裴令行和三皇子裴敬知都已经被建平帝赋予参朝听政的权力,除了年纪最小的七皇子,如今三位年长的皇子每日都要跟着参与廷议,两人同样面色不显,心头却各有各的滋味难言。

直到建平帝下令散朝之后,裴敛臻独自找到建平帝面前。

父子俩并未讨论虎符一事,裴敛臻此来却另有目的:“父皇,儿臣想重查一遍大哥的案子。”

建平帝微顿,一双冷厉的眼登时如同刀锋一般刮向面前直直站着的这个儿子。

裴敛臻坦然对上他的目光,某些时候,这对父子俩的眼神极为相似。

半晌,建平帝才淡声道:“为何?”

裴敛臻低声道:“那日儿臣前去灵台寺想要劝说母后回宫,母后却无论如何也不肯见儿臣一面,只派宫人传了些没头没尾的话,儿臣思前想后,总觉得大哥的死恐怕另有蹊跷。”

“混账!”

建平帝猛地一把重重拍向御座扶手,胸口不住起伏,显是气得急了:“昭儿的死经太医院和三法司共同查证,乃是旧疾突发所致,一应脉案和卷宗都由朕亲自过目,还能有什么蹊跷?”

建平帝顿了顿,又道:“你母后素来疼惜昭儿,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才会一直留在灵台寺里不愿回宫,你也是马上及冠的人了,怎可连这点判断能力都没有?”

裴敛臻倏而噤声,建平帝皱了皱眉,登时也陷入沉默当中。

自从察觉到皇后对于这两个儿子的不同态度后,他一直都很注意这一点,今日却罕见的有些失态。

裴敛臻心知这件事在建平帝这里已经走不通了,若非那日从宫人口中听到的话实在骇人听闻,他也不会起这个翻查旧案的心思。

如今看来父皇的态度果然有些古怪,反倒让裴敛臻更是生疑。

其实父子俩皆心知肚明,裴永昭幼时的确生过一回大病,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身体康健,否则前年父皇又怎会放心派太子南下巡视?

这旧疾突发的理由难免有些牵强,却又带着一丝人生无常的无可奈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