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2 / 2)
沐昭昭?沐贵妃活脱脱是翻版的他。仪贞腆着脸凑到皇帝跟前,勉强还能作戏给王遥看;在沐贵妃那里去掏心窝子,恐怕要吓得贵妃以死相拼。
心里头一时啼笑皆非,仪贞阖了阖眼,再睁开时忽地身子一偏——石头上太滑,她崴进皇帝怀里了?
不,不对!那只不留情面掰开她指头的手还落在她肩上,是…是皇帝伸手揽住了她?
这姿势别扭到了极致。她挣扎着抬起头,盯着那张近在咫尺的脸,因为离得太近,反倒有些眼生,她怕自己认错了人。
“作什么?”但那副不耐烦的口吻确实无人能模仿得来,“靠可以,哭哭啼啼的就惹人心烦了。”
她,也没有哭哭啼啼吧。仪贞有点憋闷,怎么说得像她自己投怀送抱一样啊?
但是这会儿抽身是不是太扫皇帝的颜面了?她犹豫了一下,发觉自己好久没有被谁搂着安慰过了,左右皇帝比她高出许多,她仅仅靠在他胸口,不往上看他的脸,权当是被阿娘搂着吧。
这种想法毕竟太大逆不道,她心跳得有点快,慌慌的,索性又伸出手,环住了跟前的腰,很细的一段腰,略显削瘦,大概是阿娘也很挂念自己,清减了许多。
再醒来时仪贞难免怅惘,母女相见,果然是一场梦罢了。她坐起身来,正要活动活动筋骨,后背忽然一僵:外头天还没亮——这是什么时辰?
她之前…抱了李鸿?
失心疯了吧!仪贞如临大敌地跳下床来,榻前摆得整整齐齐的两只鞋她愣是没穿进去,一边发急,一边哆哆嗦嗦地喊人,还没忘压低了嗓音:“慧慧、慧慧…”
“娘娘怎么了?”慧慧连忙进来,扶着她在床前坐稳了,又跪下来拾起鞋给她穿,语带惋惜道:“奴婢才送了陛下出去,早知道娘娘醒了,该想法子多留留陛下的。”
仪贞惊疑不定:“陛下来过?”
这下轮到慧慧奇怪了:“陛下抱着娘娘回来的呀,娘娘睡一觉醒来,就忘了不成?”
她真没料到两位主子有这么蜜里调油的一天,自然替仪贞欢喜。
仪贞见她这副模样,一时倒把在皇帝跟前丢的脸放下了,思量片刻,问:“慧慧,柴家的女使,怎么找着你的?”
慧慧顿了顿,道:“前次娘娘给大将军写了封家信,不正是差奴婢托给通政史转交的?故而这一回,他们也认个熟门熟路了吧。”
仪贞心知没这么简单:上回给爹爹写信,明里的缘故是赵娘娘新逝,她在宫里没了倚仗,要在父亲那儿寻个安心,暗里则是担心帝京蛇蟠蚓结,爹爹多年未归,难辨深浅。
纸上并无不可示人之语,托柴大人转交,亦不曾瞒着王遥,因此慧慧那一趟差事,可谓光明正大、顺顺当当。
她寻柴家的人容易,柴家的人来行宫寻她却不易,除非,慧慧给他们留了堪做信物的东西。
慧慧为何要冒这个险呢?
仪贞身边这些嬷嬷、宫女,大都是在她被正式立为太子妃前便跟随她了,细究来历个个都清白,仪贞也从不多试探有谁是王遥的眼线——整个宫中谁人不敬畏王掌印?无益费这些或论迹或论心的周章。
她的小动作是瞒着所有人的,便是不为提防,倘或将来事发,也不至有连累。
除此以外,众人当差时,向来恪尽职守,大家相处多年,始终融洽。
直到现在,慧慧做了她本分之外的事。
仪贞坐在床沿,默然一时,感慨道:“进宫这么些年,谁不想家里人呢?如今外面战事未平,亚父定然是焦头烂额了,陛下也不会有闲心,等叛乱平定了再说吧,讨个情,见一见爹娘哥哥们就好了。”
慧慧听了,忙宽解她道:“可不是这个理儿?娘娘放心,那起乱贼能作耗几时?等将这一应人料理干净了,陛下必然龙心大悦,到时候何止见上一面,要大吹大打出宫省亲才不枉呢!最好再携上位皇子或者公主,那真就十全十美了。”
主仆间寻常的奉承之言,却在一来一往中达成了默契:当今天子不是懵懂无知的孩童,亦不是日薄西山的老叟,困顿一时,不等于苟活一世。而权势滔天的掌印太监,终究还是个没有子嗣的太监。
弃谁投谁,并不难抉择。至于个人的小算盘,何必太刨根问底。
仪贞在汤泉边那一觉睡得沉,这会儿倒是精神奕奕,只觉得脸上汗腻腻的,慧慧便打了水来供她洗漱一通,又换了身寝衣,因为时辰尚早,仍窝在床里养神。
一时绣帐放下来,镂金香球里馨馥阵阵,仪贞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了,松快不少,有空咂摸起来慧慧那番话。
子嗣。她当然听过来自许多人的念叨,在皇家开枝散叶是何等要紧的事儿,多少腥风血雨、勾心斗角,都是从这上头来的。甚至于太监如王遥一流,之所以罪大恶极、丧心病狂,也是由于没有子嗣的缘故。
就像这两个字,是一种玄妙的咒语,可以令人皈依,也可以令人癫狂。
幸而她可以暂且地置身事外。
↑返回顶部↑